不断改进和创新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让实验真正为教学服务论文_王林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让实验真正为教学服务论文_王林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茶店中学 王林

化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实验设计要以科学探究为主,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获得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实验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目前初中化学教材部分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1.有些实验设计没有考虑环保问题,如上册教材48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没有考虑氨分子扩散污染空气,以及上册教材27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在空气中点燃白磷污染空气等。

2.有些实验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如上册教材129燃烧条件的实验,不够严密并且也没有考虑空气污染,也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有些实验太理想化,不实用,理论行得通,但回归现实学生无法观察现象,使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如上册教材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有这样一段话,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请问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能观察到变浑浊吗?更何况在平常实验中,二氧化碳通到2—3毫升石灰水中也要等到5—6秒才能观察现象。

二、改革和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1.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探究药品”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进行探究,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固体能用碳酸钠吗、液体能用稀硫酸吗?这样一个小小的疑问,就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有些新颖的提问,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2.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方法,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个有力工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一些可见度不强的和危险实验可以替代。例如,在探究下册53“浓硫酸稀释实验”时,教材安排演示用水往浓硫酸中倾倒,水立刻沸腾并向四周飞溅的实验很危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声色并茂的视频,观察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奇妙,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操作实验的整合,达到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3.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首先,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加强对实验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的重视,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其次,化学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促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提高自身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与技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三、改进和创新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充分利用身边有效资源,在仪器使用上的创新

现行的初中化学新教材所要求的教师演示实验,特别是学生活动探究的实验很多,事实上要按课本要求完成每一个实验任务,对于基础设施较薄弱的中学,别说仪器、药品,就是实验室都是一个问题。如笔者所在学校,九年级学生有200多人,化学教师两人,实验室仅有一个,每年投资化学实验室资金一、二千元。而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利用的东西,对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有着不可估量的开发潜能和空间。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不墨守成规,大胆想象与实践,寻找仪器代用品。

2.充分利用教师的参与资源,引导学生在教材实验上的创新

课本中所用的实验方案、步骤、仪器、用品都不是唯一的,并且教材上所提供的实验方案有些也不是最佳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从本质上讲解实验外,还要从安全以及环保等讲解实验,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学生的设计以及操作,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融入学生活动中,共同探讨实验中的预设和解决的问题,带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大胆创新。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对课本的白磷燃烧的实验,学生认为实验过程中,总有一些"烟"逸走,或产生的热往往使胶塞冲出,使质量发生变化,因此,课堂上我们在讲清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实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学生的想法很多,有的在加热玻璃捧前先"量"其"度";有的在仪器上系上塑料袋;有的将装好药品的仪器用于加热或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等等,效果很好。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指导学生在实验形式上创新

新课标对化学科的理解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材中的许多探究实验均出自生活中,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寻找适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在组织实验时,要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再不违背科学性,注意安全性的前提下,对教材上的实验方式敢于大胆改进。如教材中的测定生活中物质的酸碱度,如洗洁净、肥皂水、酱油、西瓜、牛奶、苹果、橙汁、鸡蛋清、牛奶等等,我们将PH试纸发给学生,让其在家中完成;对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对家在农村的学生,教师给其家长发给一封配合教学的建议书,并让学生在家完成实验,或将药品带到学校,与教师或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实践证明,其效果不仅好,而且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教材实验资源,实施实验方案设计上的创新

化学实验设计是初中学生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新教材完成时教师就设计一些探究讨论题,以检测教学所达到的目标。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动手实验,根据已学知识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然后再对每一个实验方案从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易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如讨论设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教师提供了一些仪器,引导学生从实验产物验证,以及实验过程引起的现象大胆设想,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能动手的就动手演示。方案有近十种:取通二氧化碳后的溶液滴加稀盐酸和可溶性钙盐,观察气泡或沉淀产生情况;向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振荡,观察瓶子的变化;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广口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迅速将带有导气管胶塞塞上瓶口,导气管的另一端插入水中,观察水进入广口瓶的情况;分别向装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注射器连接起来,然后将一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另一装有二氧化碳的注射器中,观察注射器的变化情况等等。

综上所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新的课程改革给了教学富有弹性的空间,只要教师能从多维度和多层次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引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一定能解决实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同时达到实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论文作者:王林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让实验真正为教学服务论文_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