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分析_非经常性损益论文

新会计制度下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分析_非经常性损益论文

新会计制度下解析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制度论文,盈利能力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理性的投资者在股市上买卖股票,不是为了买卖今天,而是为了买卖未来,也就是接受投资企业未来潜在的获利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衡量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呢?

传统上大家都用盈利水平的高低说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但是盈利水平只是过去经营活动的结果,是用会计报表上的数字计算的。现在盈利水平高,不一定以后盈利水平也高。这就产生了如何判断未来盈利水平也高的必要。通常我们用盈利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来反映。稳定是指盈利不是由偶然和不经常的因素产生的;长期表明了增长趋势。

现在投资者能否直接透过年报判断企业未来潜在的获利能力?应该说现在的年报主要揭示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尚不能充分向全体投资者表明企业潜在获利能力。为了能给投资者一个充分的信息披露,年报的披露通常会增加不少补充说明,这些补充说明中就有不少涉及盈利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进一步说明盈利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还直接披露盈利预期的信息。但仅此还不够,在年度报表中尤其要揭示影响盈利的偶然因素。

2000年年报相对1999年年报非经常性损益风险有下降趋势,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风险,非经常性损益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会长期存在吗?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两大业绩风险是递延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递延损益包括应收账款规模过大、账龄过高引起的坏账风险,因通货膨胀引起的存货跌价损失风险,因市价波动以及亏损引起的长短期对外投资减值风险,此外还有不恰当的费用资产化(如广告支出转入长期待摊费)等。前一个风险经过“四项计提”到1999年度基本上释放掉了,后一个风险主要是指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产生的风险。这里我们有必要说明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它是指收益的形成是一些偶然和不经常发生的因素所致,因此形成的损益也不是稳定的、经常的。由于不稳定必然带来风险,也称之为非经常性损益风险。就目前的状况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风险的成因主要是:债务重组、股权转让、出售长期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非货币性交易、租赁收入等等。而这些项目都不可能长期存在,其带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偶然的,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收益。

而我国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风险要比递延损益风险更普遍、更严重。此外,由于一些ST公司依靠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交易而在以往年度实现扭亏,有的甚至因此而摘帽,一些绩差公司依靠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交易在以往年度避免了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之险。

财政部规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公布2000年度年报的股份有限公司,因上述调整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应予补充说明。在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所以无论上市公司公布了年报与否,都需要对1999年度(影响2000年的期初数)的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而2000年度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调整也将对2000年度的未分配利润产生影响。毫无疑问,这次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对许多上市公司无疑是一个冲击。以前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可以使得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为负,而营业外收入很大,现在不仅不能通过这种方式粉饰报表,而且1999年及2000年所发生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都需要进行追溯调整。追溯调整很有可能使相当一批上市公司被ST,一些ST公司被PT,甚至摘牌退市。最典型的是ST中华(0017),该公司1999年度存在3亿多元的债务重组收益,追溯调整后将发生亏损,加上2000年将发生亏损,成为ST公司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由于以往会计年度上市公司严重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较为普遍,即使不考虑追溯调整,2000年上市公司业绩的非经常性损益风险都是巨大的。

比如:万里电池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583.2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78.24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319.15%。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托管净收益565.5万元,豁免租赁费602.94万元,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净收益327.68万元等。豁免租赁费系公司改制后租赁国有资产所产生的费用,至1999年末为止,共欠国有资产租赁费602.94万元,为了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公司行政主管部门重庆市机械工业管理局向重庆市国资局提出申请豁免重庆万里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租赁费,经重庆市国资局渝国管2000(26)号文批准,所欠租赁费602.94万元全部豁免。一举扭转主营业务严重亏损,并且1999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52%。但这些项目都不可能是经常出现的,不可能对企业的收益产生持续的影响。2000年比之1999年,非经常性损益风险下降,主要是会计政策改变的结果:债务重组收益进入资本公积,而目前是计入损益;非货币性交易的补价(双方实物资产的公允市价之差)以前全部计入损益之中,而现在补价的大部分不再计入损益之中。诸如此类的上市公司在深沪两市上并不少见。

因此如何让投资者更好地判断所投资的企业未来盈利的非经常性损益风险?我们应考虑到与非经常性损益风险相对应的概念是盈利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了让投资者能更好判断企业未来潜在的获利能力,必须解决:一是能够十分明确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影响损益中的各种非经常性损益因素,并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非经常性损益风险比率(按净利润—经常性净利润或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净利润×100%)。这样投资人就能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进行判断。二是要求上市企业通过盈利结构的信息披露,揭示企业未来盈利变动的可能趋势。

从1999年度和2000年度中期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数目来看,1999年度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性要大得多。但我们可以理解成由于财政部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若干事项进行调整,因此上市公司寻求其他的方法来粉饰报表,而不再借助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而有些上市公司1999年提供的非经常性损益数据极不规范,虽然它们的风险比率比较低,但实际的非经常性损益风险依然巨大。非经常性损益风险比率对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很有帮助,借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其获利能力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若上市公司的年报调整了非经常性损益以后,投资者能否从企业的会计报告获取较为真实可靠的信息以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交易能够规避新的准则,如东方航空公司1999年时通过出售飞机,而扭亏为盈。但实际上,东航1999年出售的飞机,既不能看作对飞机更新换代的需要,因为公司对所出售的飞机还将继续部分回租使用40个月,也难以视为削减运力的需要,因公司在出售这些飞机之后所回租和拟再购入的飞机在数量上远远超出了售出,那么,就只能看作是出于调节利润的需要了。假如东航在出售飞机及购置新机时是以抵账方式处理所涉及的款项,那么其实质同债务重组并无两样。但东航通过货币交易而规避了相应准则的规定。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通过对其盈利结构及报表附注中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说明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其未来的真实损益能力。

此外,企业的主营业务也可能发生非经常性损益,比如对石油公司而言,油价上涨将导致当期利润增加,而这种收益是不确定的、偶发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我们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里详细披露企业的盈利结构及其稳定性。

新的会计制度颁布后,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信息得到了改善。投资者可根据其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有一个较前更为准确的判断,但这还不够。政府的相关部门还应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约束上市公司,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真正起到监管市场、保护众多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标签:;  ;  ;  ;  ;  

新会计制度下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分析_非经常性损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