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瑞:美丽的CEO继续写“财富传奇”_化妆品论文

陈伟瑞:美丽的CEO继续写“财富传奇”_化妆品论文

陈维蕊:美丽CEO续写财富传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续写论文,财富论文,美丽论文,传奇论文,陈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或许是从小受美的熏陶,也许是从小在大家庭其乐融融生活氛围中感染,陈维蕊的亮相无可挑剔。举止优雅,气质非凡,谈吐大方得体,成熟女人的魅力中还带着股清新,性格温和,声线柔软,眼神犀利,自信过人。从画画到家族企业管理,经历了不短的时间来调试,但一旦在对的状态,她便信心百倍。有人说CMM集团离不开郑明明女士的个人影响力。女承母业的陈维蕊,不刻意回避母亲的光环,她相信不论结果好坏,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

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面前的陈维蕊巧笑倩兮,说起话来温柔却不失果断,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你,真诚得就像一位很久没有谋面的老友。她的皮肤看上去吹弹可破,以至于在座的一位女士忍不住问她是否整过容,陈维蕊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把她的提问当作另一种赞赏。笑过之后也不忘分享她的美容秘笈。

1973年陈维蕊出生在香港,彼时母亲郑明明的事业已经风生水起,她自小有着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虽然父母没有时间天天照顾我们,但是却与家中其他亲戚姐妹相处甚多,大家族的和谐生活让我们的童年并不缺少呵护,也不孤单。”正是从小在大家族中生活的耳濡目染,使得陈维蕊的家庭观念很重。初中毕业后到美国读书,生活的经历也使得她对自由和独立有更多的追求。

与母亲少年叛逆的性格相似,陈维蕊当年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顾母亲的反对,大学执拗地选择了美术专业。“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画家,有自己的画廊,开自己的个人画展。”年轻时,陈维蕊并不想继承母亲开创的美容美发事业,而是沉醉在油画的艺术世界,画画、逛博物馆是她最大的兴趣爱好。

1995年从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后,虽然自己热爱艺术,并希望能在设计或者绘画方面有所成就,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以及母亲郑明明的意见,她加入了家族公司—CMM集团出任执行董事,主要负责集团美容产品的开发及设计。1996年,无师自通的陈维蕊,通过自身对美容事业的领悟以及孜孜不倦的学习,自创了FL Professionnel专业彩妆系列,并很快成功打入香港化妆品市场。

1997年起她带领该品牌进军国内及亚洲市场,巡回全国26个省市进行推广活动及展示会,迅速占据国内市场,为团体的业务打下良好的根基。

对于事业在短期内就能取得成功,陈维蕊认为那是因为自己是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她很了解自己的性格,虽然没有所谓“10年蓝图”,却起码知道自己近5年内的目标,要么事业有长足的发展,要么家庭生活幸福,要么能够很好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她那段时间看重的是事业。

没有野心的富家千金

而回忆这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创业故事,陈维蕊表示,“我个人的最大优势可能是来自创意和灵感,母亲给予的资源和帮助是成功最大的因素。”

陈维蕊认为一个职业女性一生中要做出很多决定,关于家庭,关于事业,关于情感。她觉得自己身上有着鲜明的香港女性的特性:既独立又恋家,既见多识广又非常传统,既要事业也十分看重家庭和感情,在决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考虑“平衡”二字。

虽然在化妆品领域初出茅庐就崭露头角,但陈维蕊的事业“野心”似乎仍然没有被激发出来。

所以在1999年,当事业如鱼得水之时,陈维蕊离开了公司,她选择了家庭。她遇到了一个让她心动、可以为之放弃事业的男人。婚后,她随丈夫移居日本,然后是美国,一去5年,做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料理家事,生儿育女。

如果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是陈维蕊早年生活的写照,那么5年相夫教子的生活却在无形之中改变了陈维蕊许多。

陈维蕊从这5年里收获良多,且不说她生了2个孩子,就说她毅然放弃大好事业选择家庭,选择离开香港跟随丈夫,也有一般女人所没有的智慧和决断。问她是否害怕几年后脱离了社会,她歪着头温柔地说,“事业的取舍,人生的方向都不是小事情,所以一个女人要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如果这点自信都没有,那她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母亲事业的坚定拥护者

郑明明,这位中国美容界的传奇人物,年逾六十膝下无子,只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就在郑明明创办第一家美容店的四十年后,为了自己的企业,她要选择一位新的CEO。未来这个企业王国的新接班人是谁?作为母亲来说,两位千金早已告别了两小无猜的童年,由于她们并不是在一起长大的,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个性,使她们有着太多的差异。郑明明当然希望能够平衡到她们的利益,但CEO的位置只有一个,接班人的位置也只有一个,她必须要做出选择。

百乐门大舞厅曾经是旧上海名流云集的社交场所,2005年的一天,郑明明带着大女儿陈维蕊和小女儿陈维黛盛装登场,在精心设计的新闻发布会上,董事长郑明明对外宣布集团CEO今后将由大女儿陈维蕊担任。

此前一直在海外过着安逸生活的大女儿回国了,现在由专攻美术专业的她来做集团的CEO,这让很多人都觉得疑惑,然而更让人疑惑的是就在十个月前,也是郑明明集团在北京同样规格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对外宣布的集团接班人却是她的小女儿——当时年仅26岁的陈维黛。

近几年来,随着海外化妆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她明显感觉到来自市场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年逾60的郑明明也有些力不从心了,她迫切地需要从家族内部寻求支持。由于大女儿远嫁美国,不在身边,无奈之中郑明明把小女儿陈维黛推向了前台。2004年底,就是这位年轻好动的二小姐得到了母亲的信任,出任集团的CEO。

只有26岁的小女儿急于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工作也做得很拼命。因为母亲郑明明就是她的榜样和要超越的目标。小女儿的努力收到了回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公司的利润就得到了两位数的增长。

同时,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上海的地产,炒楼天后郑明明逢炒必赢,被朋友公认是楼市的入市明灯。就在郑明明在房地产投资上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化妆品的盈利的同时,海外化妆品品牌加紧了对中国本土化妆品的蚕食。

当时与郑明明品牌并驾齐驱的羽西被欧莱雅集团收购改换门庭,已创立近四十年的CMM集团也同样遭遇了市场萎缩的困局。不少企业想收购CMM,包括全球前三的日化巨头也有意向。

面对海外品牌的收购意向,明明集团内部却出现了分歧。

时任首席CMM集团CEO郑明明的二女儿陈维黛主张出售化妆品业务。然而对于自己苦心经营了四十年的化妆品品牌,母亲郑明明实在是有太多难以割舍的感情。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后,郑明明才走到了今天,拥有了中国化妆品市场3%的份额。现在面对海外品牌的收购,自己也决不能倒下。

就在母亲和小女儿为了收购的事情僵持不下的时候,远在美国的大女儿坚定地站到了母亲的背后。母亲一手创立的事业和心血不能轻易断送,只要坚持,郑明明就一定可以成为百年品牌。“作为女儿,支持与传承母亲的事业成为我的责任和义务”。

女儿的支持让年过六旬的母亲吃了一颗定心丸,结局是小女儿最终让出了CEO的宝座。一年后的2005年10月,陈维蕊扛起了CMM集团的传承大旗,成为新任掌门人,从此翻开了她人生新的篇章。

乖乖女的努力与坚强

在接手了公司的CEO后,这位温柔的“乖乖女”却一反常态,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了快刀,大刀阔斧地调整了公司的管理层。

上任后,CMM美容集团正式更名为CMM国际美容集团,有多年海外生活背景的陈维蕊想引入更多国际化的元素进入郑明明。对于阔别5年的商业领域,陈维蕊熟悉而又陌生,一方面自己有过开创彩妆事业的经历,在艺术设计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另一方面陈维蕊必须熟悉产品研发以外的营销、市场运营业务知识,处理公司内外行政、营销等一切事物。

陈维蕊说,刚接手的半年时间,每天的工作就是开会,与各部门人员沟通,熟悉市场,学习管理经验,让自己变得更专业。“当时我不太懂财务管理,用钱花费上不太考虑市场变化,也犯下一些错误,曾出现各项成本增长速度都高于销售增长速度的局面,所幸在与公司员工的沟通中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CMM集团每年都会有专业机构定期评估业绩和财务状况,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上实现利用最大化。

以前的工作基础仍在,对美容事业的热爱仍在,变了的只是更加成熟了的处理方式。每天几乎从睁开眼开始就是工作:大小会议,解决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策略制定,必须知道如何实现;思考研究,品牌今后的形象更新……不过她仍然坚持:只要努力,就能够事业家庭兼顾,只是辛苦一些而已。

还有很多空间去发展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郑明明国际集团4大日化品牌,3大专业线品牌并驾齐驱,新老并举。投资上千万的芭比水疗馆在香港、北京、上海已有近10家门店。陈维蕊完成了品牌差异化布局的第一步。

此后的陈维蕊开始思索如何让公司的各个品牌取长补短,形成抱团发展之势。“连锁专卖店中一边陈列彩妆,一边陈列护肤品,后院有美容师服务于那些购买了专业线产品的消费者。把美容休闲和健康结合起来,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对其它化妆品牌高调海量的电视广告,CMM却甚少往这方面砸钱,维持一贯的低调宣传、老实做事的作风。何况CMM不只有化妆品牌,做美容院线才是最主要的经营内容。然而面对新媒体大潮,CMM也不得不考虑从网络着手,开发新客户资源。“我们开始做线上销售,网购对我们来说会慢慢收集一些新的客户,尤其相对比较年轻化的客户,可能没有用过或者对品牌还不了解,经过网购这一块就慢慢接受了”,陈维蕊说。

“美容行业发展到现在竞争也日益激烈,但幸运的是中国市场很大,我觉得还有很多空间去发展。特别是对消费者专业美容知识的教育和对日化线、对品牌的概念理解,还是很有空间让我们可以多一些发挥我们的专长。”陈维蕊表示,“CMM进入中国市场也有20年的时间了,我们让顾客和品牌一起成长,让他们有归属感。”

平衡是一种美丽

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陈维蕊认为这是个角色转换的问题。

“在公司要做好领导者,必须要做出所有的决策,而且要非常的果断,在管理人的时候要有领袖的气概。但在家里要进入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不能事事要求人家听你的。女性会面临的是角色的转变,男性可能就没有这么明显。每一个女企业家可能都会面临这种角色转换的困难,其实我很佩服有些女性事业和家里都能兼顾得很好,这个是不容易的。”陈维蕊感慨道。

“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男人更加侧重于事业的发展,而女人要二者兼顾。这也是香港女人能够赢得男人高度尊重的原因之一。

如果工作和生活发生冲突,她会选择生活,特别在意小孩子的需要。休假的时候就不加班,会考虑带他们去玩。她每天都在尽力找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点。

但女性管理企业也会带来一些优势,尤其是美容行业。“我会用自己的产品,每天实验,比较直观地看到产品做出来的效果。”

除了坚持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从1995年起,陈维蕊也致力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她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曾经筹备过香港“关怀艾滋”慈善基金会表演;2005年因为东北水源被污染而发起了保护东北水资源的慈善活动;2007年,为帮助贫困地区的艾滋病儿童,在上海举办“爱的回馈、母亲节”慈善义卖活动……正如陈维蕊所说:“其实平衡就是一种美丽,除了家庭与事业之外,人类与自然也需要平衡。”

母亲的影响

拥有“国际美容教母”之称的郑明明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10几岁就独闯日本学习美容美发,20几岁创办CMM,经历波折坎坷。如今,收获的是桃李满天下。在母亲无数的成功和荣誉光环下成长,大女儿陈维蕊倒不觉得是一种负担。

“母亲教会我作为一个女人,要有贡献,要有独立的事业。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是要做事的,虽然家族里很多女性都不是为了钱在工作。从小我就觉得母亲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明明工作很忙,但是连父亲几点下班都会管,朋友的生日都会记得,她总是把身边的事都安排得很周到。关于生活需要平衡的观念,我正是从她身上学到的。”陈维蕊表示。

作为天主教的信仰者,陈维蕊每周都会花上六七个小时在读经文、祷告、与上帝分享沟通上。她表示这样的信仰让她不断学习、成长,重视人与人的沟通与分享,以及帮助他人。所以公益事业也是她和母亲积极倡导并多年坚持的一项活动。“郑明明慈善基金会”的筹建便是由此产生。

“我希望提到‘郑明明’三个字,使人们想到的不仅是化妆品或者是美容教育,而且还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健康的、美好的和充满爱心的名字。”陈维蕊表示。

问及以后的规划,陈维蕊的回答简单而真诚: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其他的就交给上帝吧。

标签:;  ;  ;  

陈伟瑞:美丽的CEO继续写“财富传奇”_化妆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