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探讨论文_景留娣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探讨论文_景留娣

景留娣

(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213200)

【摘要】 妇产科属于医院十分重要的科室,随着近几年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逐渐提高,妇产科护理任务加重,同时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风险,若不加强重视,不予以及时预防与处理,可能影响治疗与康复。为了进一步探讨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与处理,本文针对当前常见的妇产科护理风险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进而提出预防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219-01

尽管近几年我国卫生部不断提出加强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改善患者满意率、舒适率等,但在实践报告中,依旧存在医疗纠纷事件,而且发生率逐渐增加,使得医患间的矛盾有增无减[1],需加强重视。妇产科作为医院十分重要的科室,依旧存在很多风险,加强这些风险的研究与探讨,并制定合理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1.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护理人员本身的安全风险,因为护理人员是与患者直接接触,且接触最为频繁,属于极易感染的人群。比如在助产中,可能因工具使用时刺伤而引发血液或体液感染,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同时,护理人员面对产妇围产期的心理情绪变化,尤其是负面情绪过多时,极易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使得护理人员情绪受损[2]。其二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为我国为人口大国,繁衍生息及传宗接代观念使得妇产科备受关注,流产率与出生率成为妇产科研究重点。但一些地区医疗条件有限,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或山区,医疗环境差,若患者和医护人员协调不合理,工作量较大,极易引发护患纠纷事件。同时,纠纷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均未得到保障,其中过度强调患者权利,则难以确保护理顺利进行,极易引发护理风险。此外,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得医护人员未能准确了解履行职责所需的程序与依据等,出现纠纷后容易处在劣势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预防与处理措施

为了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服务质量,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自身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强化妇产科护理人员业务精度

为了预防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发生,建议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精度,具体做法有:1)医院应定期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或者有条件情况下应派遣她们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为她们提供发展与进步的平台与机会,从而加强她们对各个护理流程的掌握与认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尽量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2)医院应将急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传输给护理人员,加强她们的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她们的护理水平。3)实际护理工作中,可采取“老带新”的方式处理,即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带领刚入职的护理人员或年轻护理人员展开护理工作,或者面对面传授护理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实践技巧相结合,以此提升妇产科整个护理团队的服务质量[3]。

2.2 不断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基于当前妇产科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比较频繁,为此必须针对性地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及质量。笔者通过对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逐渐扩大的趋势进行探索可知,主要在于医院和患者在各个问题上存在不同认知,从细节上进行分析便是医院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无法满足患者所需。为了尽快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医院先对妇产科医护人员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她们在工作中尽量约束自身行为,同时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考虑如何护理,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强护患之间的亲密度。同时,医院还应根据妇产科特点制定合理的责任制,要求每个患者都应有明确的护理人员实施长期护理,以便促使护理规范与合理。

2.3 加强妇产科护理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妇产科护理风险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及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即针对护理各个部分实施管理与控制,笔者认为可分为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其一,风险控制机制应做好病区的管理。妇产科的母婴区,医院必须设立专人实施管理与控制,而且应规定患者家属探视患者的时间段,以此最大化控制母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若妇产科患者需出院,则医院门卫管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其信息与出院手续等,确保其符合出院要求,以及医嘱允许并同意其出院。其二,风险控制机制应加强消毒隔离的管理与控制。严格意义上来讲,妇产科在整个护理中,应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而且应做好患者眼部与脐部的保护,同时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以便分娩后尽量实施母乳喂养。此外,应定期做好产妇与婴儿房内的空气消毒,一般采取紫外线照射消毒,并控制好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尽量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4]。其三,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与控制。针对妇产科护理人员,为了提高她们的责任意识与服务质量,应将她们的护理质量、职务及职称等作为待遇评价部分,构建一种综合性的薪酬调整系统,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督促她们不断提高护理风险意识,重视每个环节,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医院要及时对现有的妇产科风险控制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探讨,进一步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3.讨论

妇产科属于医院高风险科室,而且其护理风险较多,极易引发医患纠纷事件。为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应从自我做起,提高自身护理技术水平,增强理论知识,并且医院要不断健全管理规定与流程,确保她们按章办事,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此外,社会舆论也要为医院及医生与护理人员着想,理解他们的难处,尽量加强正面报道,切勿将负面情绪泄愤于医院及医护人员。国家则应重视县级基层医院的建设,不断改善他们的医疗环境与设备,确保硬件建设到位,更好地为患者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 符敏.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2):288-288.

[2] 郭翠红.妇产科护理常见的风险预防和处理[J].医学信息,2014,08(16):380-380.

[3] 王焕琴,冀新红.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方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5):208-208.

[4] 朱志艳.妇产科护理的常见风险预防与处理[J].医学信息,2014,17(25):560-560.

论文作者:景留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探讨论文_景留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