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李泰伟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李泰伟

法雅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城市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也比较严重。海绵城市的建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通过与景观的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景观效果。以青岛市李沧区区委党校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分析,并介绍其相关技术措施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应用,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园林景观;实践探究

引言

在以往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中,对自然降水的态度较单一,不懂得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便利,思考的都是一些负面情况,如内涝等。认为降雨给城市带来的仅仅只有麻烦,对自然降水大多数采取统一处理,收集进入下水道或排水管道等简单设施中给予统一排放。但如果降水量较大就会出现降水影响内涝等灾害的发生,因为这种情况,海绵城市理论就诞生了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推广的意义

1.1社会意义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给城市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虽然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城市化的建设,但由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都给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负担。在发生异常自然灾害时,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出现了雨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而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完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从而减少了水污染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我国的水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2经济意义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因城市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减轻暴雨时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还可以将绿地系统所收集到的水资源等进行再利用,将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降到最小。

2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如何快速高效地构建“海绵城市”,首当其冲问题就是水的问题,无论是自然降水还是当地固有水资源,都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与改造,在最大程度内治理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对现有水资源应采取恢复措施。而对河流湖泊等水资源,应扩大水域面积,增大水体容量。对一些已经被污染的水域或河流,应利用好其自身净化污染工程,采取原生态排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严禁水体受到二次人为污染,要处理与净化周边相关水域一些重点污染源,达到自然水源的净化,还要通过深化海绵城市理论,加强对自然降水的收集利用系统的建设工作。还要采用科学化的治理方案达到生态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对城市建设或城镇园林工程建设,应坚持生态发展是第一位的原则,在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变时,再考虑园林观景建设,建设工程应与实际情况相匹配,不可强行开展有关方面的工程建设,在没有优质生态环境下进行建设,不仅不会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反而有可能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

2.2引领规划原则

园林景观项目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便能更高效地解决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治理问题。然而,针对城市水环境中所面临的径流与内涝问题,则应从源头入手进行问题的综合性整治,由此方可更有效地控制与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同时,园林景观工程也涵盖了城市建设中的多方面因素,因此,应从全面角度进行城市规划协调与指导,使其能够与“海绵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此外,在建设工程中,要明确分类相关任务,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才能使工程目标建设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因地制宜原则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在海绵城市相关理论指导下,应与工程建设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地理特征水域分布情况相匹配,在实施工程建设与工程规划前,应了解现有情况,如无详细明确的相关资料,应派遣专业人员利用相关设施进行勘探考量,通过数据收集,计算机建模,相关部门进行商议,得到一个适合当地的工程建设方案。利用已有资源做出切实合理的工程规划,可以减少破坏地区原有生态环境,还可以降低资金投入,减少工程难度,靠水挖井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保护生存环境与保存城市特色的不二之选。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研究

3.1绿色屋顶

在进行屋顶改造的时候,创新地应用模块化设计。传统的绿色屋顶防水成本较高,工艺复杂,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污染。创新后的屋顶花园采用有蓄水功能的种植箱为基础模块,模块采用卡扣和螺栓进行连接和固定,经过无缝拼装组合后其凹槽相互连接形成连通的“导管”,降雨过程中,雨水经过上层植物过滤和土壤下渗作用,汇入“导管”中,“导管”可蓄积一定的水量,多余雨水通过溢水槽接入雨落管,进入下一级由海绵措施进行处理。“模块化”绿色屋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同时模块自带的“导管”起到雨水传输和转运的作用,减少了管材的铺设,有利于绿色屋顶在城市中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3.2雨水花园

利用低点绿地,结合雨水流向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由3块“雨水收集区”组成,雨水收集区采用由高到低层级跌落的方式,每层填充砾石及火山岩材料,通过雨水的满溢对其进行逐级过滤,最底层为主要雨水蓄集区,结合砾石层及盲管的设置,加速雨水的下渗,在此区域种植耐水湿植物,净化雨水,增强景观效果。

3.3蓄水池

蓄水池主要应用了以下创新的技术:其一是结合蓄水池设置自动喷灌设施,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减少党校内部绿化养护成本;其二是将地下水积水塘的溢水口与蓄水池相连,避免了地下水满溢后对附近的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其水量可在旱季补充蓄水池作浇灌用水;其三是本工程设置蓄水池考虑到上层停车需求,对雨水模块支撑结构进行改良。

3.4城市绿地与广场中的应用

城市绿地的“海绵”方案:(1)在选择城市公共绿地的过程中,应强调收集、渗透、补充和净化的原则。(2)如果以观赏为主,可选择雨水湿地和生态树池。(3)如果以游憩为主,可选择生物居住池和沉降绿地。(4)在设施的选择中,以突出绿地功能为主。通常,城市景观建设主要为居民提供休闲观赏服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将绿地的功能范围与降雨量相结合。在选择相关植物的过程中,应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

3.5设计生态停车场

在正常情况下,景区内的停车场将有数百个停车位,大多数停车位都建在地下。当雨水天气发生时,地下停车场很可能全是雨水。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设计人员在设置停车场的整体结构时应优先考虑如何将雨水排放口放在最合适的位置。经过一定深度后,它可以通过排放口流入地下雨水净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业主的损失。

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最好的生态资源发展,并且在维护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对园林景观建设,相关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建设规划,努力能够实现对雨水的二次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梦姣.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7(20).

[2]汤敏.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30).

[3]仲子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现代园艺,2018(24):108.

[4]吴忠荟,黄文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农技服务,2017,34(20):69.

[5]贺扬明,杜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的实践[J].山西建筑,2016,42(24):196-198.

论文作者:李泰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李泰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