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1、2级高血压疗效比较论文_全在刚

全在刚(云南省巧家县仁安医院内科 云南昭通 654600)

【摘要】目的 比较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伊贝沙坦组35例,150mg~300mg/d;依那普利组32例,5mg~20mg/d。均连续服药4w。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的变化。结果 伊贝沙坦组与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0.6%(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依那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为9.3%,伊贝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结论 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1、2及高血压疗效相似。伊贝沙坦咳嗽发生率低,耐受性更好。

【关键词】高血压 伊贝沙坦 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37-02

伊贝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我院从2010年开始临床应用。并对其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与依那普利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所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SH0/ISH)高血压诊断标准[1]:血压等于或超过140/90mmHg;未用或停用抗高血压药2w。除外以下情况: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伊贝沙坦和依那普利过敏者。将符合上述标准患者共67例,随机分为两组。伊贝沙坦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2岁至73岁,平均年龄51.8±9.2岁,1级高血压14例,2级高血压21例。依那普利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1岁至70岁,平均年龄50.7±8.5岁,1级高血压13例,2级高血压1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给药方法

伊贝沙坦组:口服伊贝沙坦(商品名为伊泰青,珠海健之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0mg~300mg,每日1次。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佛山康宝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mg~20mg每日2次,总疗程4w。

1.3观察方法

治疗前1w和治疗后1w取3次非同日血压以其平均值作为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测血压前静坐15min,用同一台立式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右上肢坐位血压,以柯氏音第1相作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5相作为舒张压。治疗开始前及结束时进行以下项目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电解质,心电图。

1.4疗效判定标准[2]

(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2)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法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有效率 伊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3%,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90.6%。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2.3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显示两药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电解质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

2.4副作用 伊贝沙坦组出现1例(2.9%)头痛。无一例出现咳嗽。依那普利组有3例(9.4%)发生咳嗽,1例(3.1%)头痛。

3讨论

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起着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具有极强的血管收缩作用[3]。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的药物,其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转换酶而使AngII生成减少,同时还抑制激肽酶,使激肽酶降解减少,两者均有利于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4]。近年文献报道心-肺-肾经曲途经并在转化酶作用下由血管紧张素I(AngI)转化产生的AngII不足10%,约80%是由血管、局部组织等的糜蛋白酶作用下经不依赖转化酶的非经典途经产生的。因而ACEI既不能抑制非经典途径中的AngII转化,又可因缓激肽降解减少造成集聚特别是在呼吸道的缓激肽集聚而不可避免地引起副作用,比如伊那普利的突出副作用就是咳嗽[5]。伊贝沙坦是一种口服、非肽类、高度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II)拮抗剂。它是在受体水平阻断RAS,它的特点在于阻断所有与An-gII有关的生理作用,不论AngII来源何处或经什么途径合成[6]。

本文结果显示伊贝沙坦组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总有效率及降压幅度与依那普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表示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确切。这与有关的文献报道相一致。

本文结果还显示:伊贝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仅有1例(2.9%)出现头痛,而依那普利组有3例(9.4%)出现咳嗽,1例出现头痛(3.1%)。而国外有报道伊贝沙坦咳嗽发生率为2.5%,依那普利咳嗽发生率为13.1%。本文无一例出现咳嗽这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

总之,伊贝沙坦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每天仅需服1次,而耐受性好,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

参考文献

[1]张廷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第四次修订版)[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20(3):177-181.

[2]孙洪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9-32.

[3]郭利.抗高血压药物伊贝沙坦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 药学分册,1998,25(4):212-213.

[4]叶任高.内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6.

[5]孙路路,潘启超.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依贝沙坦(Irbesartan)[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16(3):228-231.

[6]唐树德,戚文航.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J].上海医药,1999;20(7):32-33.

论文作者:全在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1、2级高血压疗效比较论文_全在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