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建筑业的日益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防止建筑结构主体施工完毕后出现较多的裂缝,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上需要实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以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较好发展。文章将深入分析建筑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应用
1后浇带施工作用和功能
就现阶段发展的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现代的建筑工程,由于施工材料是钢筋及混凝土组成的,所以由于钢筋混凝土的自重出现了不匀称的沉降问题,所以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裂缝。通常情况下,如果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可以通过施工缝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弥补,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如果长久的施工缝会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以及后期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运用后浇带技术来进行施工的话,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对于建筑工程外部带来的影响,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度裂缝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所谓的温度裂缝指的就是混凝土受到了水泥自身的放热以及阳光的直射等各方面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因为温度的过高或过低所以导致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膨胀或者收缩,久而久之,建筑的结构上就会出现裂缝。而且,在受到水热化的影响后,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的温差会特别的大,所以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压力迅速增长,而混凝土的表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那么当混凝土的表面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因为温度而导致的温差裂缝。同样,在混凝土当中,还有就是温度的应力可能会超出相应的荷载应力,如果将温度裂缝与其他裂缝进行比较的话,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出现伸张或者收缩的问题。
2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建立独立的模板支撑系统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技术的施工工期都比较长,通常2个月左右,甚至可能会更长,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工期的如期完成,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还要继续的对建筑进行施工。而建筑的新工程会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变形的状况,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那么想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避免,就要对后浇带下面和它两侧的模板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散,也就是说,只有在对模板支撑进行合理的计算过后,才能够确保模板在建筑中的受力面能够更加的均匀。支设模板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需求来选择满足技术指标需求的模板,之后需要根据建筑施工的技术规范来支设模板,而且需要在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施工层支设钢丝网模板。
2.2合理的设置后浇带
(1)断面形式主要分为平直,缝合,阶梯缝等断面形式,不同的工程所应用的断面形式是不一样的,而选择什么样的断面形式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每一种断面形式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合理的选择断面形式。
(2)后浇带的位置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受力情况来判断,而一般的工程都是会选择反弯点这个受力比较小的位置,不能选择剪力墙中间的部分。
(3)对于后浇带间距位置的设置,需要合理的进行规划,避免因为后浇带设置的间距不合适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在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图纸的要求来严格执行,如果没有指导图纸,那么就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4)在施工的时候,为了保证工程的整体性,在楼板钢筋的起受力下,可以不实行切断,这样就能满足结构的要求,加强施工的安全性。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设置的太大,那么就需要将一些受力的钢筋进行切割,在后浇带浇筑的时候,要把受力的钢筋进行焊接,避免楼板的两端无法承受巨大的力而出现下垂、变形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宽度应该控制在8m之内。只有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让后浇带技术发挥到真正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让工程的质量不断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混凝土材料选择与浇筑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要想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材料的控制工作和浇筑工作,材料的好坏与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要做好市场的前期调研工作,尽量选择大厂家、质量过硬的原材料。另外,对于后浇带施工而言还必须要考虑材料的属性,具有收缩性的混凝土材料尽量不要选择,因为使用类似材料会就加剧裂缝的产生。此外,为保证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可选择适当添加减水剂,并与混凝土均匀搅拌,来达到提高混凝土硬度的目的。
混凝土的浇筑问题也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规范进行。(1)对于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厚度不能太厚,如果厚度超过了施工标准,在侧压力的影响下,后浇带钢丝网模板就会发生变形,在侧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模板会逐渐向外突出,导致与计划的尺寸不相符合,影响后面的施工工序。(2)为了防止泥浆流失的现象发生,对于模板拼接空隙要控制好,这样才能保障模板的稳定性。(3)对于垂直施工缝的浇筑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将木模立缝边的表面清除干净,若表面还有毛化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混凝土终凝后相关的施工人员可用高压水枪对施工的缝隙进行冲洗和喷射,可将混凝土表面的泥浆全部清理掉。另外为了保障混凝土浇筑的牢固性,要有规律的进行振捣,保障新旧混凝土能完全融合在一起。
2.4钢筋的配置与防护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各个部分相连的钢筋是优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结构的整体性。钢筋作为建筑物的重要受力材料和构件链接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严禁把位置、数量弄错,保证建筑的受力不受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物安全。当发现图纸有问题时,应第一时间和设计院进行沟通,施工方切忌擅自主张更改图纸的内容。为了使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每间隔一段距离绑1个水泥的砂浆垫块。另外,可以采用短筋预埋在施工表面的缝隙上,这样做有利于缝隙的衔接。在施工缝接触面施工完成后,要在其顶部和四周进行有效的防护,以此来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5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
如果建筑工程采用的是垂直施工缝,那后期混凝土在初凝阶段,可以通过用手碾压的形式将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要将混凝土表面的一些脏污物质冲洗干净。钢丝网片如果有脏污也需要进行冲洗处理,当混凝土终凝之后可以直接将铁丝网片查处,同时利用冲洗工具将施工缝进一步冲洗处理。针对已经出现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则需要利用凿毛机进行处理,保证其表面的平整性,如果在此期间施工人员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蜂窝、空洞等问题,则需要重新调配混凝土进行修补处理。
2.6后浇带的维护处理
后浇带的设置两侧墙面的临时性的防水砖墙的高度,需要根据底板的高度进行设置,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避免施工建造期间,墙面出现积水问题。当后浇带施工缝清理结束后,在其顶部可以通过木模板、铁皮等材料覆盖的形式,利用砂浆做挡水带,并在周围设置挡水带,这样就能避免施工建设阶段产生一些对钢筋的污染情况。一般情况下在基础承台后滞带留设之后,需要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也是为了避免在施工建设期间出现其他的污染问题。而防护措施主要是应用木盖覆盖在承台之上的形式,通过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略宽的设置形式,将其施工建造结束之后的防护处理工作落实到位。
结语:综上所述,采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在进行后浇带浇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流程的严谨性,规范它的施工技术,做好各方面的控制工作,让建筑结构的受力更加的均匀,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大龙.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3):64-65.
[2]杨培禄.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4):1-2.
[3]于皓皓.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4):33-34.
论文作者:王庆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模板论文; 表面论文; 钢筋论文; 断面论文; 受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