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产业: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新视角_社区文化论文

社区文化产业: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新视角_社区文化论文

社区文化产业: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新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都市论文,文化产业论文,繁荣论文,观点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8(2001)03-0099-05

近年来,社区文化的蓬勃兴起,对繁荣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要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政府除了要大力支持社区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建设外,更应重视引入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运作机制,推进国际大都市的社区文化建设。本文试把社区文化产业作为发展国际都市文化产业的生长点,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产业的新视点来探讨,希望能引起讨论。

一、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性质与类型

发展国际大都市的社区文化产业,首先必须弄清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性质与类型,才可使大都市的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形成规模。

1.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性质

国际大都市的社区文化一般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公益—福利性的;另一类是非公益性、可产业化的。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主要根源于社区文化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社区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居住在此社区所有居民,但是根据西方社区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社区工作实践来看,接受社区文化服务的群体主要是贫弱群体,简单地说,主要包括老弱病残等丧失或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因为具备劳动能力的青壮年或者可以从自己的“单位”获得文化服务,或者以自己的经济实力通过消费渠道获得文化服务。社区文化这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必然要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其指导、组织、引导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这种特性也决定了社区志愿者形成的基础。

社区文化的公益—福利性并不代表社区文化的全部,社区文化还有其非公益性、可产业化的一方面。当然,社区文化所具有的市场与产业特性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产业。它的产业化目标是为了通过产业的方式使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硬件设施的更新与维护、软件的提升等,不断有新的和源源不断的补充。社区文化产业,要依托社区文化市场来运作。社区文化市场的形成则应从不同社区的实际出发,形成特色,可以有花鸟书刊市场、集邮、文化娱乐市场等等。它不追求基本功能齐全的文化市场,而是根据不同社区市民的需求,形成不同的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市场,以支持社区文化产业,繁荣社区文化。

2.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类型

上述两种不同性质的社区文化,我们也可以从近年来大都市广泛开展的社区文化类型中找到它理论和现实的依据。为此,我们有必要大致概括一下近年来社区文化的类型。

90年代初,以大都市广场文化的兴起为开端,大都市的企业(商业)文化、社区文化、体育文化、旅游文化以及各类“节”文化,在各地蓬勃兴起。根据调查,当前大都市社区文化活动主要的形态可从空间布局层面和意义层面来研究。从空间布局层面来分析,大都市社区文化活动主要有广场文化、街道和家庭文化、企业文化三种形态。广场文化是从空间视角,对以室外露天为舞台而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态的一种概括。大都市的街道和家庭文化,其活动形式是多样性的,包括文化娱乐、青少年和成人教育、科普、体育等,甚至还包括街道文明格言、街道运动会、文艺演出等等。

而都市企业文化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形成,企业的文化活动较多的是通过工厂文艺小分队、文工团的表演、诗歌朗诵、演唱比赛等形式,吸引企业广大职工参与;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活动更向培养职工爱厂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企业群体意识,陶冶职工的身心,塑造职工的文明素质方面延伸。从意义层面来分析,主要有节日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休闲文化等形态。节日文化活动主要是抓住“节”这一时间“节点”的意义,推出一系列围绕“节点”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一些传统节日中,推出许多传统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贴春联、包汤园、包粽子、划龙船、吃月饼、登高等等。商业性节日是近年来都市中广泛兴起的一种商业文化活动,它们以介绍、展示、销售商品为主要宗旨,结合相关的文化内容展开活动,在性质上具有商业与文化的双重性。由于这类节日活动一般都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和消费群体的参与,因此这类节日活动也就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围绕着各种商品所创制的许多节日,如厨师节、食品节、瓷文化节、鞋文化节、酒文化节、服饰文化节等等,都吸引了大量群众,它们成为大都市节日文化活动中一种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新型形式。

科教体育文化活动是近年都市中兴起的一种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如科普村以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文明建设为目标,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内容,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体育文化活动在大都市的各区、各街道、各新村也非常广泛,腰鼓队、秧歌队、木兰拳队、健身舞队、太极拳队、交谊舞队和各类运动比赛,在大都市的角角落落几乎经常可见。90年代以来,养生保健、鱼鸟饲养、插花养花、盆栽盆景、家庭绿化等休闲文化,也成了大都市市民日常参与的活动。

以上,我们从两大层面六个方面对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活动形态进行了概括,在现实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它们或交织在一起,或以一种形态为主,其他形态为辅;随着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大都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形态)还会不断创新。

二、国际大都市必须重视社区文化产业的培植

弄清社区文化的不同性质与类型,是提出建设和发展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前提。但是,我们的大部分社区文化建设至今未提出文化产业问题。没有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都市社区文化将面临发展的困境。

一是为了开展社区、街道、小区的文化活动,街道、居委会干部每次都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拉赞助。惟一令他们欣慰的是社区、小区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场面热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二是在社区文化刚兴起的时候,不少街道由政府投资建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等。但随着市民文化需求的新追求,近年不仅到科技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来的市场在减少,科技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设施也在损耗,维修费日增。这恰恰是政府办社区文化,把社区文化仅仅看作是一种公益性文化事业而产生的困境。

三是以广场文化为标志的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广泛开展,为都市社区构筑了一道又一道风景线,营造了国际大都市良好的人文环境。广场文化以群众文化艺术、表演为主,也有各类专业艺术团队的表演。问题在于,专业艺术团队的义演不可能是经常的,它也需要有一定的报酬,而且是水涨船高,要使广场文化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如何解决发展广场文化的资金是当务之急。

四是难以真正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在社区文化兴起之初,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的共享,基本是无偿的,许多社区单位和个人完全不计较得失和报酬,为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日渐成熟,一些社区单位已经不可能长期无条件地提供资源(如体育场、操场、文化馆等)。因为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有成本和消耗,仅仅强调义务与无偿,影响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

上述社区文化发展的四大困境,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当前,重视对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培植有以下几大意义。

第一,有助于系统构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产业格局,为国际大都市文化的繁荣提供新的产业支撑。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不仅要有发达的经济、金融、贸易,而且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们以上海为例,上海的产业有两大块:一块是文化广播影视系统的电影、戏剧、书报、音像、旅游、流行音乐等文化产业,还有一块就是社区文化产业。如果说社区文化产业主要是面向最基层市民的大众文化的话,那么,文化广播影视系统的文化产业则是面向上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具有不同文化品味、能满足不同人的文化需求、标志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水平的文化。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高雅文化、精品文化扩大其市场,拓展其需求空间,有助于为上海都市文化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支撑。只有从两大块的互动关系中系统构建上海的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形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产业的新格局,进而为国际大都市文化的繁荣奠定厚实的基础。

第二,有助于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可持续性,以便为都市社区的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部分社区文化纳入产业化的轨道,不仅可以保障现有社区文化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促进社区文化资源共享,为社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提供资金的支撑,真正找到一条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因为有了资金、有了机制,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文艺团队下社区演出,为国际大都市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享受。

第三,有助于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艺术创作、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文化人力资源的支撑。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需要氛围、条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的文化市场成熟,哪里便会形成对文化艺术人才的聚集效应。这也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共生效应。文化艺术骨干的冒出,不能靠“构筑高地”的目标吸引,也不能靠引进,而应通过培植社区文化产业、社区文化市场来吸引、来聚集。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那么,社区文化一旦与经济进程相结合,一旦找到现实可行的产业途径,便会产生现实的巨大的力量,便会对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实际效果。

三、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运作特点与问题

目前,我们的大都市社区文化虽然还未形成产业化的运作模式,但已有不少街道在社区文化产业的运作方面走出了一大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立足经济、商业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社区文化产业。近年来,都市社区文化研究者与社区工作者已清晰地认识到,在经济进程中,内在地存在一种对文化的需求和发展文化的动因。只要经济在发展,文化必然也要发展,经济进程本身必然是一种文化进程。

第二,以文养文,运用社区的地域文化优势和特色文化环境,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大都市文化产业。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豫园商场正是从书画艺术交流到出售书画作品,各种书画活动,既品位高雅,又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如上海的梅陇文化馆在政府不进一步投资的情况下,为了走出一条以文化产业支撑社区文化事业的道路,梅陇文化馆还以有限的积累增加了馆内硬件设备的投资。

第三,根据市场需求,从社区实际出发,建立都市社区文化市场。我们的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特点是显著的、喜人的,但它还只刚刚起步,问题不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面不广,大部分社区囿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运作社区文化,因而常常陷入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困境;(2)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其主要表现在对都市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分散,文化资源的利用滞后,文化产品的层次不高,缺乏整体规划设计;(3)都市社区文化产业关联度低,不同社区文化产业应各具特色,但如何在相近的社区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形成既各具特色,又能互补的都市社区文化格局还欠缺;(4)社区文化的消费比重较低,需求不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对策

针对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若干缺陷,我们提出以下对策思路,以促进21世纪我国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切实转变观念,认识都市社区文化所具有的非公益性特点,认识都市社区文化不是“官办文化”,它只有引入产业和市场机制,才能使都市社区文化逐渐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些街道正是通过转变观念,走出“官办社区文化”与“官管社区文化”的误区,在社区文化实践中探索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途径与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第二,以都市社区文化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为切入口,逐渐摆脱依赖政府办都市社区文化的状况,以“自立、自养、自兴”为发展策略,发展都市社区文化产业。如茶室、棋牌室、健身房、影剧院等,可以由原来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或企业经营,也可以通过政府的鼓励和政策扶持,吸引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另外,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可以使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既能补充一部分文化建设资金,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社区比较大型的综艺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个人难以顾及或无法顾及的文化发展项目上来。

第三,建立多元的社区文化投入机制,为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经费支撑与保证。在都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公益性的社区文化必须由政府投入,如社区公共图书馆、阅览室、文化站等,但非公益性的经营性的社区文化,要努力形成多元的投资与管理体制。一是鼓励有经济基础的社区单位、社团或个人为都市社区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捐款、出力。二是利用级差地租,置换房产地产。如同时兼有营造氛围和凝聚人气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可以在金三角地带举行,但作为常规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可在相对偏静地段开辟场所,也可用地区房地产置换企业空置房地产,如置换一些偏静地段空置的商业场地等。三是资金上开辟“街道出一点、单位帮一点、居民捐一点”的筹措渠道。社区单位不仅在资源上与社区互相配置,在建设资金上也要对社区“帮一把”,用于社区添置活动器具和图书。社区的文体活动室和图书馆、阅览室同时对单位开放。四是挖掘公益性服务中心微利项目,以文养文,以体养体。普及型的讲座、培训班作公益性服务,进修型的讲座培训班作微利型服务。图书馆、阅览室可以同时进行租借工具书、光盘、录像带、电脑等微利型服务。五是把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对社区文化作重要赞助的单位、个人(个体户),可聘为各协会、沙龙或大型活动的名誉顾问或名誉负责人,加以宣扬、鼓励。六是鼓励社区单位低偿开放社区文化娱乐设施,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闲置的文化资源,又能更好地做到都市社区文化资源的共享。

第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非营利性的都市社区文化中介组织与机构,这是当前促进大都市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可以考虑从三方面进行操作。一是逐步实现部分事业单位转制。可以先在直接从事社会事业的部门按照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架构进行试点改革,成功后再做推进。二是充分发挥现在社会团体的作用。要明确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关系,社团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宏观调控,但要改变政府用行政手段管理社团的机制和方法,把提供经费与社团的服务内容和质量联系起来。三是可考虑在现在群众性组织的基础上,组建若干专门性社区文化建设的群众性团体,诸如,社区服务志愿协会、社区文教协会、社区卫生协会等等。从市场型国家的社区发展过程来看,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一般都是志愿机构与组织,政府往往都是与志愿组织签订协议,委托它们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政府只负责监督与调控。这些组织既可以从基层社区一个个地建立起来,也可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再扩展到各个地区。政府应该从法律、税收政策以及资金筹措等给以鼓励,这些中介组织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成熟程度。

总之,迈向新世纪的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建设,亟待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都市社区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都市社区文化产业能否起步,能否扩大覆盖面,能否形成特色与规模,能否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社区文化产业: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新视角_社区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