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及火罐的应用方式在临床中经验及体会论文_刘然,徐小燕

(成都育才骨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探究刺血疗法及火罐的应用方式在临床中经验及体会。方法:选择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刺血疗法与火罐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1~3疗程治疗后,150例病人中,痊愈126人占84%,显效15人占10%,好转7人占4.66%,无效2人占1.33%。结论:对于刺血疗法我们要明确治疗疾病的疾病谱,则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选穴配方,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对各病症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刺血疗法;火罐;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336-02

刺血疗法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有三棱针、粗毫针点刺穴位或浅表血络,梅花针循经叩刺或局部叩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痛症、实证、热症疾病[1]。具有醒脑开窍、泻热消肿、去瘀止痛等作用。临床上治疗各类痛症疾病多采用针药配合刺血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病人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最小者15岁,年龄最大者76岁。其中椎间盘突出者63,带状疱疹19,各种关节炎55,面瘫病人13例。入选标准:本组所选患者均通过腰椎CT或者腰椎MRI、临床诊断确诊,且清楚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髓核突出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马尾神经受压或者出现其他手术指征的患者,并排除具有应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史以及有糖皮质激素药物史的患者;对比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针具

三棱针、套管三棱针、梅花针。

1.2.2操作方法

(1)速刺法:适用于肌肉浅层放血,医者右手拇、食、中三指紧持针柄,中指指端紧靠针尖上部,留出针尖刺入部分,迅速下刺左手捏起的位置,这一刺法又名“点刺”,有不痛的优点,又有深浅的标准性。

(2)缓刺法:适于浅层血管放血,左手拇、食指分开紧压固定应刺血管,右手持针尖靠于血管,稍快的刺破血管表层,迅速出针,血即流出,勿过深刺,以免皮下溢血。

(3)挑刺法:这一刺法多应用于挑断肌肉浅层的纤维,左手捏起应挑部分,右手持针斜角度较缓刺入,即将针尖急速向上挑举,将肌纤维挑断。

(4)弹刺法:这一刺法应用较少,是专刺内迎香和刺乳蛾放血,或舌尖放血。操作时先将三棱针管固定于应刺部位,左手持之,右手将长柄三棱针插入套管半部,再将右手中指曲起,指甲面对准针顶,努力弹下,血即流出。

(5)密刺法:适于肌肉浅表放血,如鸡吃食状,快速点刺。

(6)截刺法:用于刺激局部,如:肚脐周围放血、或手指生疔截刺红线前头放血,等。

(7)腕力弹刺:此法多用于梅花针放血,操作方法如鸡啄食一样,用手腕的弹力,把针尖叩刺在皮肤上,随即借反弹力作业,把针仰起,如此连续叩打,一般每分钟叩打70~90次,叩打强度可根据病情、体质、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叩打到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1.3 疗效评价标准

借助《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改善率达到75%~10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改善率达到50%~74%;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改善率达到25%~49%;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有病情加重的情况,改善率低于25%。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1~3疗程治疗后,150例病人中,痊愈126人占84%,显效15人占10%,好转7人占4.66%,无效2人占1.33%。

3.体会

《素问·针解》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2]。刺血与拔罐疗法正好符合这一治疗原则。笔者采用的痛点(即阳性点)大多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上,在此处刺血,放出恶血邪气,旨在通过对神经的机械刺激来调节神经功能[3]。同时,皮部一孙络一络脉和经脉之气血得以畅通,即可起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又可给邪气一条出路,使之随血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疼痛症状丹迅速缓解的目的。

刺血治疗前应正确选择适应症,并作好宣传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施术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停止针刺,及时处理、对症治疗避免意外的发生。对于体质虚弱、贫血严重及低血压患者慎刺,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宜进食休息,解除思想顾虑后施治。孕妇、产后、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刺,月经期间最好不刺,外伤大出血者禁刺。对于在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要严禁刺血,在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要谨慎操作。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不要直接针刺局部患处,可在周围选穴治疗。而危重烈性传梁病人、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凝血机制障碍者不在适应范围,故而禁刺。

微循环异常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共同特征,其中包括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高血脂、偏头痛等,笔者在患者的委中、曲泽、太阳等部位青紫怒张的血络,采用三棱针点刺血顺势流出,拔罐疗法,经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的治疗方法,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疾程,减缓了患者的痛苦。总之,对于刺血疗法我们要明确治疗疾病的疾病谱,则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选穴配方,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对各病症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覃忠亮.基于心胆同治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2]孙艳杰.电针结合刺血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3]任建龙.刺血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论文作者:刘然,徐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刺血疗法及火罐的应用方式在临床中经验及体会论文_刘然,徐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