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调动积极性的着力点&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调查与分析_学校管理论文

寻找调动积极性的着力点&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调查与分析_学校管理论文

寻找着力点 调动积极性——关于影响教师积极性因素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积极性论文,着力点论文,因素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寻找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着力点

为更好地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近我们在金川公司部分中小学教师中进行了“关于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的问卷调查,让接受调查的教师把可能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五种因素(即:领导管理因素——指学校领导班子或主要领导的领导管理水平相对低,处事不公正等;环境因素——指学校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不好等;精神因素——指教师成才成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对教师职业不满意,觉得活得没劲没奔头等;物质因素——指工资、福利待遇让人不满意,衣食住行有困难等;个人因素——指个人有不可抗拒的困难或本人素质太差不能胜任教师工作等。)按照从重到轻、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据统计,被调查的4所中学的近200名教师所排出的顺序基本是一致的,他们所排顺序为:1.领导管理因素。2.精神因素。3.环境因素。4.物质因素。5.个人因素。权重值分别为:领导管理因素28.9%,精神因素22.4%,环境因素19.8%,物质因素18.2%,个人因素10.7%。

这个统计结果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诸多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管理因素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物质需求方面的影响在收入不算太低的金川公司中小学教师身上表现得不很突出,而个人因素的影响面就显得更小,不足以对教师队伍整体上的积极性构成威胁。据此,我们认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应当把提高领导水平,改善学校管理作为第一位的着力点。领导管理水平提高了,不仅这方面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可以消除,而且精神方面的因素也会大大减少。这是因为精神因素和领导管理因素关系密切,领导管理水平的改善提高,有利于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小环境、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关心教师生活困难等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积极意义,但改善和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对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则更为重要。

在统计问卷结果时,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人将“物质因素”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使“物质因素”的权重值增加不少。这反映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拜金主义对教师队伍的影响。

二、提高领导水平,改善学校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

根据调查结果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通过提高领导水平,改善学校管理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者(校长)要不断提高个人学术理论水平和领导管理才能,增强人格魅力。

这次调查,我们设置了两道题让教师评价校长。一是校长履行职务情况,认为校长称职的占27.6%,基本称职的占49.5%,不称职和早该下台的占到22.9%。其中有两所学校的教师评价他们的校长称职和基本称职的比率分别达到91.5%和94%,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但有的学校教师评价校长“不称职”和“该下台”的也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比率。二是让教师为校长归类,4所学校中学者、教育家型的校长占24.6%,事务、经验型的校长占40.1%,“关系学专家”或“什么型也不是”的占35.3%。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中小学校长中事务、经验型的居多,学者、教育家型的偏少,不成型的也大有人在。还有教师在问卷上加注说他们的校长是“专制家长型”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校长中仍有专制家长作风的存在。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负有领导管理学校全部工作的责任,校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校长水平高,学校就有了旗帜,有了主心骨,凝聚力、感召力就会大大增强,教师队伍也就会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反之,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首先校长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要懂得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懂得教育管理学,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成为“学者型”“教育家型”的管理人才。目前,在中小学校长中有许多人把自己局限在事务圈子里,凭经验办事,跟着感觉走,有的甚至把自己降到一个办事员的水平和地位,忙忙碌碌,辛苦倒也辛苦,但怎么也成不了一个好校长。有的学校管理水平不上档次,教育教学质量低,工作效率差,而师生负担重等,主要还是由于缺乏一位“学者型”“教育家型”的校长,所谓一只绵羊不能带领一群狮子勇猛地冲锋陷阵,道理就在于此。

其次,校长要懂得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才能。学校管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构成的社会系统功能过程,学校管理工作虽然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每项工作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既处在自己系统之中又与其它各系统相互联系、协调运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校长必须掌握工作的全局,在实践中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下活学校管理过程的“一盘棋”。要明确目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协调,使学校各系统、各层次的人员都能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本职岗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形成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以达到学校总体工作的最佳效能。而有的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能把自己摆放在思想者、决策者和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上,而是盲目地、随意地干预副手、中层乃至其它层面上的事务,东一榔头西一捧子,再加上不会也不敢放手用人,不给副手、中层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力,结果弄得学校管理层次不清,职责不明,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而且还把自己忙得要死。这种不讲管理科学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加以改进。

再次,校长的人格形象、人格魅力对教师的积极性也有重要的影响。不能幻想让教师服服贴贴地听从一个他们看不上眼的人的指挥,更不能幻想一个层次很低、个人魅力很差的校长能够有效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教职工评价领导时,爱说某人“水平高”、是“好人”,说法虽很笼统,但也很概括、凝练。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当领导,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并不容易,能成为一个魅力四射,让教职工敬重、信赖的校长就更不容易了。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无非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良好的知识理论素养和做领导工作所需要的组织、协调、演讲、社交等方面的才能;二是阅历、经验和做人的智慧;三是个人的品格和修养,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为人处事有君子风范和人情味;四是气度高雅,谈吐幽默不俗,有广泛的特长爱好等;五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守时、守信、高效、权变和接受新事物快等品格和才能。好的校长做人做事既要有前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还应当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做教育改革的带头人。

2.学校领导班子整体上要团结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威信和感召力。

在调查时,我们设计了一道让教师评价本校领导班子整体水平的题目。结果,认为本校领导班子整体水平较高的比率为17.3%(其中两所学校为0),认为一般的63.5%,认为班子不称职应该调整的占19.2%。这组数据说明,当前中小学校领导班子的现状与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教职工的期望值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有些学校的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只有通过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等来增强战斗力和感召力,并以此改善班子整体状况。

团结协作历来是搞好学校管理的基础。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等古老的哲理,应当给我们以启迪。搞好团结协调,班子成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工作中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一切言行都要从学校工作的大局出发,不搀杂个人的私心杂念和恩恩怨怨;二是不闹无原则性纠纷,班子成员都应当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团结协调,顾全大局;三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协调,搞好班子团结。

优势互补,就是班子成员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相互弥补不足和短处,使班子整体产生最佳效能。一个学校的班子能否做到优势互补,首先取决于班子结构是否合理。其次,取决于班子是否团结,“班长”能否将一班人凝聚在一起,让每个成员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班子成员个人的缺陷就能得以弥补,班子的群众威信、影响力和感召力也就会大大增强,工作也就有可能做得相对好一些。

3.明确办学目标,端正办学思想,培养统一意志,增强教师队伍的精神凝聚力。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道题目让老师们评价自己所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结果认为“办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占到18.9%,认为“有目标、有思路,但科学性、可行性有待改进”的占67%,认为“领导班子缺少思想,糊里糊涂办学”的占14.1%。这组数据大致上能反映出现阶段中小学在办学目标、办学思想方面的水平和现状。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的确立,是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

办学目标是构成学校管理活动的前提,离开了办学目标,学校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失去了评估工作成效的标准。正确的办学目标除了它的导向作用、标准作用之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比较透彻地了解学校的整体目标。这样才能使大家明白自身所从事的管理工作或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动与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推动学校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思路,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还要切实可行,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的过程也是动员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统一意志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必须让教职工充分参与,充分理解,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思想、工作思路成为大家的共同意志,成为教职工积极性的来源和激励因素。

有的学校领导对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此缺乏充分的研究和思考,也没有发动教职工,集中集体智慧,形成统一意志。这也是教师队伍积极性不高和缺乏持久性的原因之一。况且,办学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盲人瞎马,是万万办不好学校的,队伍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4.增强民主意识,培养民主作风,让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教师群体一般把精神需求的满足看得比物质需求更重要。因而,在这次思想状况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道题目了解学校领导班子的民主作风和群众观点,结果回答“很强”的仅占到5.6%,回答“尚好”的为50.8%,回答“较差”和“很差”的比率高达43.6%。这个数据固然反映了教师对领导班子的民主作风和群众观点的期望值比较高,但也说明部分学校领导班子的民主作风和群众观点相对较差,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不够,理解不够。另一道调查领导班子能否公正对待教职工的问题,教师感到“公正或基本公正”的占50.3%,而“厚此薄彼、是非不分”的占49.7%(有两所学校否定的比率分别接近60%和70%),这说明有些学校领导班子的民主作风是比较差的。教育管理的实践表明,领导者如果不注意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处事唯我独尊,缺乏民主意识或厚此薄彼,缺乏公正态度,就容易造成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感、隔膜感甚至对立感,那么影响教师积极性势在必然。因此,做学校领导工作的同志,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三、其它几个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1.鼓励成才,支持教师发展个人特长。

有一道调查题目,我们让教师比较在金川公司这个“小社会”内部,学校和厂矿成就事业、出人头地的机会的多寡。其中有11.3%的人认为学校和厂矿机会等同,有37.2%的人回答机会“多少无所谓,我乐于默默耕耘和奉献”,有37.6%的人认为学校机会不如厂矿多,有13.9%的人认为学校机会太少,表示要离开。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在学校工作容易被埋没,对成就事业或成为某方面的人才信心不足。另一道题目是关于个人特长爱好的,除了4.6%的人回答自己“本来就没有特长爱好”外,仅有14.5%的人认为个人特长在学校可以得到发展,而80.9%的人都认为特长爱好在学校没时间、没精力或没条件得到发展。这两道题目的统计结果让我们看到教师对成才和发展个人特长爱好的渴望和学校现实环境对他们发展的制约,这也是影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积极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学校一定要在支持教师成才和发展个人特长爱好方面尽心尽力,做好工作。比如组织好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多发现、多培养一些业务尖子和教学骨干;认真贯彻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加紧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在学校管理中加强管理的科学性,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多组织一些活动和比赛让个人的特长爱好能有机会去发展、去展示等。

2.关心教师工余生活。

有一道关于教师工余生活状况的题目,调查结果有71.3%的人认为教师工余生活太单调,希望领导予以关注;有28.7%的人认为工余生活靠自己调节和安排就可以找到寄托。但据我们了解,所谓“靠自己调节安排”除了看看电视之外,有相当比例的人是“调节安排”到麻将桌上去了。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教师安排工余生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关心单身教职工生活困难。

调查问卷中有一道涉及单身教职工日常生活、住房、婚姻等方面的问题,答卷结果有57.3%的人认为单身教职工生活困难“很大、不好克服”。据此我们认为,单身教职工生活困难的问题在各校依然比较突出,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因此,解决单身教职工的生活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既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标签:;  ;  

寻找调动积极性的着力点&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调查与分析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