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程喜锋,权晓芳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程喜锋,权晓芳

程喜锋 权晓芳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结束治疗的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初步确诊75.86%(44/58),结合B超检查结果均确诊,B超诊断准确率达到100%(58/58);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行子宫切除术,56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均给予妈富隆口服,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临床易误诊,结合B超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采用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妈富隆;子宫内膜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01-01

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十分常见,高发性人群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子宫肌层中出现内膜和腺体异位,同时周围肌层细胞伴有代偿性肥大和增生,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特征[1]。子宫腺肌病当前尚不明确诱发因素,且正在朝向日趋增加的趋势发展。在发病期间,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征特异性不明显,部分患者发病期间甚至不会出现异常症状,使该病的诊疗难度一定程度上增加,容易出现误诊现象[2],对患者预后治疗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即以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诊疗方案,以期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疗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对象,该组患者全部为已婚妇女;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8.71±1.65)岁;月经初潮年龄12-17岁,平均(13.08±0.52)岁;曾做过人工流产刮宫患者12例(20.69%),有剖宫产史14例(24.14%),宫内有节育器患者11例(18.97%)。

1.2临床症状

月经过多或紊乱,经量增多,经期不正常情况的患者34例(58.62%),且有10例患者伴随贫血面容(17.24%);原发性痛经患者9例(15.52%);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18例(31.03%);通过体格检查发现58例患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100.0%),在经期期间患者子宫出现较为明显的压痛。

1.3诊疗方法

通过三大常规、及B超等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并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内膜切除术,同时给予患者药物联合治疗,于术后月经来潮第1~5天,口服妈富隆片,每晚1片,连续服用21d,共服用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诊断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随访半年,统计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PEMS3.1软件处理,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均数比较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58例患者子宫与肌层均出现增大、增厚,子宫回声非均质。58例患者术前经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瘤的44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75.86%(44/58),被诊断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9例,被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5例,误诊率为24.14%(14/58)。经B超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腺肌病,B超诊断的准确率达到100.0%(58/5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治疗及转归

本组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采取子宫切除术患者为2例(3.45%),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且无生育要求,实施子宫内膜去除术患者56例(96.56%),且术后均给予患者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前患者VAS评分平均(4.2±0.6)分,治疗后VAS评分平均(1.8±0.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t=8.267,P=0.000),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状况,痊愈率100%。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又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弥漫性生长。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概率约为20%-50%,合并子宫肌瘤约为30%[3]。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是很清楚,已婚已产妇女比较多见子宫腺肌病,子宫内壁受伤是导致子宫内膜侵入厚厚子宫肌壁层的直接原因之一,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等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一旦出现创口就会给子宫内膜组织提供侵入机会。

弥漫型和局限型,是子宫腺肌病的两种病理变现。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可见均匀增大,与宫体前壁相比后壁往往较厚;局限型子宫腺肌病与肌壁间肌瘤类似,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被称为子宫腺肌瘤[4]。相对子宫肌瘤来说,子宫腺肌瘤不像子宫肌瘤那样存在包膜,与四周集成分界不明显,很难将其剥出肌层。子宫腺肌病患者常伴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痛经等症状,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出现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结节。子宫腺肌病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孕与流产几率,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健康隐患。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前经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瘤的44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75.86%(44/58),误诊率为24.14%(14/58)。经B超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所以在诊断中除了临床体征外还必须,通过超声等辅助检查确诊病情,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上,当前方法较多,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还包括曼月乐环治疗等。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不仅要对患者年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加以考虑,还应对患者生育要求、自身意愿等加以考虑[5]。药物治疗主要分为激素和中药治疗,在治疗效果方面很多时候不够理想,大部分的患者最终仍然需要采取手术疗法。子宫腺肌病早期阶段可采取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来抑制腺肌症,症状不严重可对消炎痛等非甾体类止痛剂加以选择,症状严重可对激素类药物加以选择[6]。曼月乐环是近几年国内新上市的避孕环,通过对高效孕激素的释放来达到避孕效果,且能够较好地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痛经和经量过多症状,一般在月经期3-5天将其在宫腔放置[7]。手术治疗传统方案主要是采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采用子宫内膜切除术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认为,在治疗中应尽可能地避免子宫切除术,不过单纯依靠手术或药物治疗并非最为理想的方法,根据患者症状联合治疗是目前疗效比较满意的治疗方式[8]。我院在治疗子宫腺肌病时58例患者中仅2例行子宫切除术,56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术后均给予妈富隆口服,从研究结果来看,通过手术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及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治愈,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随访半年,尚无复发病例。

综上,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诊断中除常规检查、临床表现外,还应结合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病治疗方法有多种,临床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其中采用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激素类避孕药物效果较好,且有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康佳丽.子宫腺肌病的诊治进展[J].广东医学,2012,33(20):3172-3175.

[2]邵岚,韩淑娟.子宫腺肌病32例临床探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4, 27(2):38-40.

[3]刘宋宋,张虹,杨超.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2):187-190.

[4]孙莉,尹钰荣.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及超声特征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3, 11(2):263.

[5]张震宇,李梦慧.子宫腺肌病及其保守性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29(1):26-28.

[6]郝云波.子宫腺肌病36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05.

[7]张文琴,龚敏.曼月乐用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9):3179-3180.

[8]李金芯,洛若愚,廖仕翀,等.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3):207-211.

论文作者:程喜锋,权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程喜锋,权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