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新华书店现状调查_股份制论文

关于国有新华书店状况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华书店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趁第六届全国书市在武汉举办之机,武汉大学出版发行学系组织师生对参展的国有书店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调查。共发调查表1600份,回收107份,接受调查的店,包括县级店72家、地市级店26家、省会城市销货店3家、发货店3家、单独进货的门市部2家、外文书店1家。通过调查,收集到了近2万个数据,获得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

下面对部分调查结果从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有书店的人员与效益状况

调查表中,反映国有书店人员与效益状况的项目有如下几个:

1.国有书店的职工数量

职工数量能大体反映国有书店的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国有书店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因书店类型及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3家发货店的职工都是200人左右;地市级店人数大多在100人左右,人数最多的广东某市店达450人,人数最少的甘肃某地区店仅34人;县级店职工数大多在20-60人之间,在接受调查的72家县级店中,人数为20-29人的占13.9%,30-39人的占27.8%,40-59人的占38.9%,三者共占被调查店的80.6%。

在调查国有书店的正式职工数量时,我们还调查了各店离退休职工的人数,意在了解目前国有书店的经济负担状况。结果表明:国有书店目前的经济负担相当沉重,大多数店都处于平均5-8名正式职工负担一名离退休职工的状况;负担最重的山西某县店,19名正式职工要负担11名退休职工。

2.国有书店职工的文化素质

接受此项调查的72家国有书店,共有职工4231人,其文化程度的构成见表一:

表一:72家国有书店职工文化程度情况表

情况表明:国有书店职工的文化素质较前几年有了较大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已达14.96%,较1991年新华书店统计的9.12%高出近6个百分点;但职工队伍的文化程度仍然偏低,尚有25.28%的职工未达到本行业所要求的最低文化水平标准。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国有书店的职工文化素质,仍然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

3.国有书店目前的经济状况

年人均创利水平与职工收入水平,是反映国有书店经济状况的两项主要标准。我们将调查所获材料综合成表二、表三:

表二:70家国有书店年人均创利情况表

表三:74家国有书店人均年收入情况表

从表二可以看出:国有书店都处于盈利状态,虽然创利水平不太高,64%的店年人均创利在2000-5000元之间,但创利在6000元以上的店也占了22.6%;从表三可以看出:国有书店职工收入大多在4000-5000元之间,60%的店属此收入档次,还有2.7%的店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这充分说明,国有书店目前的经济状况还比较好。

4.国有书店面临的主要困难

接受调查的104家书店对自己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的看法见表四:

表四:国有书店面临主要困难表

有59.6%的店感到“受其它渠道冲击”是自己面临的主要困难,加上在“其它”项目里填写“教委干涉太多”、“教委夺教材”等字样的7家书店实际上也属于此种意见,就使得持此种看法的国有书店竟占了被调查店的75.5%。这一方面说明图书流通中的混乱现象还很严重,市场经营秩序亟需整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国有书店吃惯了计划饭,心理上缺乏承受冲击的能力,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资金不足”是国有书店面临的第二大困难,有40.4%的店持此种看法。我国经济运行中严重存在的“三角债”现象累及书店,是造成国有书店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

在接受调查的国有书店中,有20%左右的店认为调查表上所列的5项困难同时存在。这一结果,正是对目前为什么有少部分国有书店处境艰难的一个最好的解释。

5.国有书店开展多种经营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99个店中,只有6个店没有开展多种经营,开展多种经营的店占93.94%;开展多种经营的店年创利润大都在3-5万元之间;多种经营创利与经销图书创利之比,大多在1/5至1/10之间。多种经营的项目见表五:

表五:93家国有书店多种经营分布表

这些项目选择说明国有书店开展多种经营非常谨慎,还没有脱离“小打小闹”阶段。

二、国有书店的进销业务

在两种运行机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书店的进销业务开展如何?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掌握了以下5个方面的情况。

1.国有书店的年图书销售量

该调查项目包括年销图书码洋与年销图书品种两项内容:年销图书码洋,我们采用按人均销量计算的办法进行统计分析,接受调查的店共93家;年销图书品种,我们是将教科书除外来进行调查的,接受调查的店80家。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成表六、表七:

表六:93家国有书店人均年销图书情况表

人均年销图书在6-15万元之间的店占被调查店的58%,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家统计的1993年新华书店系统人均年销量8.7万元的结论是基本吻合的。

表七:80家国有书店年销图书品种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年销图书品种在6000以下的店占65%。这就意味着,在我国每年出版的近10万种图书中,有94%的书很难与大多数国有书店所在地的读者见面。想方设法提高国有书店的年销售图书品种,确是出版发行事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有书店图书销售结构

教材课本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县级店大多为50%至70%,最高的为80%,最低的为45%;地市级书店普遍比县级店低20个左右的百分点。这说明:对于县级店来说,教材课本的发行,仍处于生死攸关的地位,而地市级书店对教材课本的依赖性则比县级店弱得多。

一般图书销售中批发所占的比例,大多数店在5%-10%之间,最高的为40%,最低的为1%。这表明国有书店的二级批发业务很不景气,与国有书店直接联系的社会网点的发行量还十分有限。

据对接受调查的98个店的材料统计,被各店列为销售最大的图书类型的情况见表八:

表八:被98个店列为销售最大的图书类型表

教辅读物与少儿读物分别被71.4%和44.9%的店列为销量最大的图书类型。这两类书普遍热销,是饱尝文革之苦的“老三届”家长们重视子女智力投资的结果,这两类书今后仍将成为其它渠道与国有书店争夺最激烈的营销品种。娱乐消遣类图书只被6.1%的店列为销量最大的品种,并且,还往往只是这些店销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这说明国有书店普遍重视图书发行的社会效益,对娱乐消遣类图书能慎重把关。

3.国有书店的进货渠道

调查表明,从新华书店的发货店进货以及从出版社直接进货,是国有书店进货的两条主要渠道;向集、个体书店进货的国有书店只有17家,仅占接受调查的92家书店的18.5%,且进货数量也不太多。国有书店从发货店进货与从出版社直接进货的具体情况见表九、表十:

表九:92家书店从发货店进货比例表

表十:80家书店从出版社直接进货比例表

表九、表十情况表明:从新华书店的发货店进货,仍是国有书店进货的主渠道,有64.1%的国有书店从发货店进货量占进货总量的80%以上;国有书店直接从出版社进货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在接受调查的80家书店,只有4家没有直接从出版社进货。

4.国有书店进货方式

通过订单进货与参加订货会订货,是国有书店目前所采用的两种主要进货方式。接受调查的82家国有书店通过订单进货和参加订货会订货分别占订货总量的比例情况见表十一:

表十一:82家国有书店进货方式情况表

通过订单进货占进货总量比例在61%以上的店占被调查店的91.5%,这说明通过订单进货目前仍是国有书店组织货源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应该看到,参加订货会订货也成了一种重要的进货方式,尽管通过此种方式进货在大多数店还未占到进货总量的30%,但考虑到占销货店进货总量比例很大的教材、课本类都尚未列为订货会的展销品种,所以实际上通过此种方式进货的比例是不低的。

5.国有书店的进货折扣

进货折扣因渠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店的情况是:向本地发货店进货的折扣率为25-28%,向本地的出版社进货的折扣率为28-30%,从外地出版社进货的折扣率为28-32%,从外地发货店进货的折扣率为26-30%,向集、个体书店进货的折扣率为35-40%。这一结果表明,在进货折扣上有如下明显的倾向:①进货折扣较灵活,即使向发货店进货,折扣也在原定基础上开始出现松动;②向出版社进货普遍比向发货店进货的折扣率高;③向外地的出版社或发货店进货又普遍比向本地的出版社或发货店进货的折扣率高;④向集、个体书店进货所得折扣大大多于其它渠道。经济利益必然影响国有书店进货渠道的选择,由此就不难理解新华书店发货店门前越来越冷清的原因了。

三、国有书店对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有书店对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包括对发行体制现状的评价以及对体制改革未来走向的看法两个方面。通过此次调查我们重点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国有书店对现行发行管理体制的评价

现行图书发行管理体制有三种基本类型,我们以“哪一种体制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题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101家国有书店的基本态度见表十二:

表十二:101家书店对现行管理体制的评价

这一结果使我们颇感意外:其一,目前多数省采用的是第三种体制,而赞成采用此种体制的店却只占8.9%;其二,过去舆论普遍认为在第一种体制下基层店被统得过死,难于搞活,但接受此次调查的几乎都是基层书店,却有54.5%的店赞成第一种体制。这就充分说明:大多数国有书店已经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书店既需要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又不能各自为战,而应走联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国有书店管理体制的大幅度调整改革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2.国有书店对图书购销形式改革的看法

该项调查共设计了5项答案,现据接受调查的55个店的回答情况制成表十三:

表十三:55家国有书店对购销形式改革看法

结果表明:在现行的三种购销形式中,大多数店主张实行寄销制;78.2%的店认为应视不同图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购销形式,63.6%的店主张积极探索新的图书购销形式,说明现行购销形式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购销形式的改革,仍然是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3.国有书店对图书购销代理制的态度

代理制作为发行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即将在出版领域全面推行,对此,国有书店持何看法呢?104家国有书店接受了此项调查,他们的基本态度见表十四:

表十四:104家国有书店对代理制的态度表

标示“其它”类的3家书店,在调查表上写了“仅仅是名称不同、内容差不多”、“我们现在就是代理制”等内容,这实际上是属于对代理制的实质性内容不了解这一类型。

调查结果说明,推行代理制已得到大多数国有书店认同,认为“实行代理制好”和主张“试行代理制”的店共占71.2%;但目前仍有30.8%的店对代理制的实质性内容还不太了解,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代理制的宣传。

4.国有书店实行股份制的情况及对此的看法

该调查项目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有书店对推行股份制问题的看法;二是国有书店目前实行股份制的状况。调查结果见表十五、十六:

表十五:99家国有书店对实行股份制的看法表

在上表的统计制作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到:在主张“国有书店不应该实行股份制”的13个店中,有4家同时认为“多种经营部分可实行股份制”,也就是说,这4家实际上主张“图书经营部分不应该实行股份制”。这样,真正主张“国有书店不应该实行股份制”的仅占9%。这就充分表明,绝大多数国有书店对实行股份制持积极态度。

表十六:95家国有书店实行股份制的情况表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国有书店股份制的实行目前进展缓慢,但股份制在国有书店运行的成功率是较高的。

5.国有书店对组建出版发行企业集团的看法:

表十七:106家书店对组建出版发行集团看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30.2%的店赞成组建企业集团;有18.9%的店不赞成,包括调查表上回答第一项和第四项的店;大多数店则认为“关键看加入集团后是否对本店有利”。

这一调查结果说明,组建出版发行企业集团,关键看实际运行状况,如果确能给加入集团的企业带来实在的利益,那么大家都会拥护并积极参加;否则,即使通过各种手段硬性将集团拼凑起来,也会很难维持,更难实现高效率地运转。

6.国有书店对进货方法改革的意见

在进行此项调查时,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进货方法征询国有书店的意见,即:“有人提议每年召开两次全国性的订货会以基本解决一年的货源问题,您对此有何看法?”106家接受调查店的看法见表十八:

表十八:106家书店对进货方法改革意见

上表意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赞成,包括回答第1、2、3项的店,共占58.5%;第二类为反对,包括回答第4项和第5项的店,共占34.9%;第三类是变通,主张通过订货会来解决货源问题,但不同意通过高度集中的、大型的订货会来解决,在持此种观点的7个店中,5个主张分片召开看样订货会,2个主张“走出去”与“通过出版部门上门推销”来组织货源。

7.国有书店对图书发行领域采用的各项改革举措的态度

我们从各地陆续推出一些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中挑选了9项,以“您认为国有书店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可采取的改革举措”为题,征询书店的意见。据对接受此项调查的96个店的材料统计制成表十九:

表十九:96家书店对各项改革举措态度表

统计情况表明:各店对改革举措的态度意见很不集中,可能因为各店面临的改革环境及条件不一样,所采用的改革措施也会不一致。这就提醒我们:各项改革新举措的推行,都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组织实施,切忌“齐步走”与“一刀切”。

标签:;  ;  ;  

国有新华书店现状调查_股份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