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与盲探操作的对比研究论文_崔静,王梅,黄华,王景辉,李全芳

崔静 王梅 黄华 王景辉 李全芳 (贵州省骨科医院 骨内三科;贵州贵阳 550005)【摘要】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与盲探操作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肩周疼痛患者8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使用B型超声波下SSN阻滞(采用糖皮激素和局麻药的混合物),对照组予以肩关节神经盲探操作,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阻滞效果,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疼痛评分大于观察组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与盲探操作的对比,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B超引导;肩关节疼痛阻滞;盲探操作;疗效肩周酸痛不适又名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其肩关节功能障碍突出者又有冻结肩之称。急性期以肩部疼痛为主;慢性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药物麻醉是必要流程其中麻醉部位、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方式与可行性、麻醉安全性、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加强对麻醉应用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本文对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与盲探操作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肩周疼痛患者8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2~62岁,平均(40.1 ±5.8)岁;病程10~32个月,平均(15.4±4.7)月。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40.4±5.6)岁;病程10~33个月,平均(15.4±4.2)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③ASA分级Ⅱ或Ⅲ级;④本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患者在交流、沟通方面有明显的障碍;②肾功能不健全或具有脑科类疾病的患者;③患者存在服用镇静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史、酗酒史、药物依赖史。1.2方法治疗前对2组患者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身体各项指标包括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等,观察身体指标是否存在异常。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B超引导下肩关节神经阻滞麻醉,采用两点阻滞的方式,即颈丛+肌间沟阻滞。首先,保证患者正确卧姿即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手臂贴于身旁,然后寻找肌间沟即斜角肌以及与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最后予以患者B超超声探头扫描,选肌间沟最高位点予以患者注射 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再将5ml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注射液0.5g、4ml生理盐水以及注射用曲安奈德40mg配置成10ml混合液,于患者肩关节下方1.5cm处进行穿刺,在超声诊断仪(飞利浦IU elite彩超仪)的引导下进行穿刺,将混合液注入关节腔。对照组进行肩关节盲探操作,同样确保患者卧位躺平,局部麻醉药用于肩关节神经,使用便携式仪器,线阵探头频率7-10Hz,使患者确保正确体位。观察15~20 min,若阻滞侧上肢肌力0~2级,则确认阻滞成功。阻滞完成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松解。为避免造成关节脱位及骨折,松解时一手用力掌控患肩关节,一手扶住前臂按外展、高举手臂至触及对侧耳朵、摸对侧肩部四个方向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过程中听到韧带撕裂声表示肩关节已松解,重复3~4次。1.3观察指标观察2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寒颤、心动过缓、血压过低。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病患者的疼痛程度。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变量间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肩关节功能障碍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长时间不接受医治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在临床中寻找及时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意义重大。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与盲探操作的对比,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原因可能是B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借助b超扫描仪快速准确地找到并确定患者下肢神经阻滞的最佳位置,并在可视图像下观察患者的穿刺程度和局部组织麻醉药物的浸润程度,从而有效提高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手术的准确性,避免盲目探查手术中的意外情况,显著提高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与盲探操作的对比,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杨建彬.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与盲探操作的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106-108. DOI:10.3969/j.issn.1673-5110.2017.04.049..[2]李多默.B超引导下可视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评价[D].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15. DOI:10.7666/d.Y3065891..[3]林友国.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引导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比较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14.[4]张锴,朱永强,朱旭,等.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内侧支脉 冲射频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502·504.[5]杨月华,符建,徐小青, 等.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与神经阻滞治疗慢性顽固性肩周痛的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7):665-668.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8.07.014.

论文作者:崔静,王梅,黄华,王景辉,李全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B超引导下肩关节疼痛阻滞与盲探操作的对比研究论文_崔静,王梅,黄华,王景辉,李全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