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医辨证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_韩永平

探究中医辨证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_韩永平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中医医院内科 山西 大同 0382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175,P<0.05)。结论:使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辨证;眩晕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26-03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突发性症状,临床表现为站立不稳、耳鸣、头晕、记忆力减退、升降感等并伴有恶心、出汗、呕吐、自主功能障碍、面色苍白、脉搏及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眩晕症状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以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使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49岁,平均(27.3±2.1)岁,病程为3h~36d,平均(11.1±1.8)d;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9~52岁,平均(28.6±2.3)岁,病程为3h~34d,平均(10.8±1.2)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并对患者的头晕性质进行了解并进行各项检查。经检查后所有患者均有以下表现:头晕、视物不清晰,闭眼后睁开方可消失;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出汗、眼球震颤、面色苍白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反复发作。所有患者均排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拥有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行交流、痴呆、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法主要把眩晕病症分为淤血阻窍、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中阻五种类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方的开具。淤血阻窍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失眠、头痛如刺、心悸、健忘、面唇暗紫等,舌多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以祛瘀、活络、通窍为主,主要以通窍活血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内容:桃仁15g、白芷15g、川穹15g、赤芍15g、丹参15g、天麻10g、红花10g、大枣3枚、花生10g、老葱10g(切碎)、生姜3片;风阳上扰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面红耳赤、头胀、头痛、急躁易怒、少眠多梦等,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法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主,主要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加减,治疗内容:夜交藤30g、桑寄生30g、茯神30g、益母草30g、石决明30g、炒杜仲20g、钩藤20g、天麻15g、黄岑10g、栀子10g、夏枯草15g;肝肾阴虚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双眼干涩、耳鸣、口干、肢体麻木不仁、健忘、心烦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少,脉细弦数。治法以滋肾柔肝,育阴潜阳为主,主要以左归饮为主方加减,治疗内容:炙甘草6g、鹿角胶10g、川牛膝10g、莬丝子10g、龟板胶10g、天麻15g、山茱萸20g、枸杞子20g、生地黄25g、淮山药25g、茯苓25g。气血亏虚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遇劳则发、失眠、舌苔薄白、头晕目眩、心悸、面色淡白等,舌淡胖嫩,苔薄白,脉细弱。治法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为主,主要以归脾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内容:黄茋25g、天麻10g、酸枣仁15g、远志6g、茯苓10g、牛膝12g、当归12g、人参15g、白术20g、生姜3片等。痰浊中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重如蒙、视物旋转、恶心、胸脘痞闷、时吐痰涎、食少多梦等,舌体胖,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缓。治法以燥湿祛痰,健脾止眩为主,主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内容:半夏10g、陈皮10g、生姜10g、天麻15g、白术15g、茯苓25g、甘草6g。以上五种病症的用药方式皆为煎服,煎至200ml服用,100ml/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早晚服用,随证加减。

1.4 疗效标准

按照我院相关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经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无恶心、呕吐等现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不造成影响,为显效;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经检查结果显示有所改善,恶心、呕吐情况出现的频率减少,为有效;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运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x-±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眩晕病症的发作频率、发作时间、眩晕情况以及头晕残障调查表评分情况相比,差异不明显,(t=3.27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8例(80%),有效6例(17.14%),无效1例(2.85%),治疗总有效率为97.1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57.14%),有效8例(22.85%),无效7例(20%),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5%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6.7175,P<0.05)。

3.讨论

眩晕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临床症状相对较多,大部分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是因为机体前庭的核功能出现了一定的故障引起了血压以及细微血管腔的变化造成患者出现供血异常,当患者前庭系统功能故障时,会导致出现运动错觉,造成眩晕。由于患者前庭核中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反馈之后会对脊髓的前角细胞功能进行一定的调控,维持患者身体的平衡,但是由于前庭核功能的异常,造成信息传达的错误,使患者出现不平衡、方向偏差、肢体运动不协调等状况。

在对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从改善患者微循环与扩张患者血管为主,在使用中医辨证法对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发病因素分为不同的病型,中医角度主要把眩晕分为五大类型,包括:淤血阻窍、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中阻。

淤血阻窍也可称“淤血阻络”,在《医学正传》中曾提出“外有因坠损而眩运者,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经,以散其淤结”,提出眩晕可能是因为患者的外伤而导致的;风阳上扰也可称为“因风至眩”,最早源自于《内经》,在《六元正纪大论》一书中曾有“木郁之发,甚者耳鸣、旋转,自不识人,善暴僵仆”的记载,对风阳上扰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揭示,说明肝肾亏虚、肝风内动都会造成患者眩晕,并指出患者的发病位在于肝。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气交变大论》中也曾提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士受邪,民病飨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可以看出患者出现眩晕不仅仅与外风致眩有关,还与患者的自身素质有关。《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中也指出“风眩,是体虚受风,风入于脑也。诸腑脏之精,皆上注于目:其血气与脉,并上属于脑……其眩不止,风邪甚者,变颠倒为癫疾。”;肝肾阴虚也是患者出现眩晕的原因之一,在《古今名医方论》中曾记载“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对患者因肝肾阴虚出现眩晕的主要症状进行了表述。在《医学妙谛》、《石室秘录》中分别对眩晕出现的原因以及医治方法进行了阐述;气血亏虚也可称为“因虚致眩”,最早出现在《内经》中。在《灵枢•口问》中曾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中也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一说;均证实患者出现眩晕症状与气血亏虚有关;痰浊中阻可称为“因痰致眩”张仲景在《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中也提出了在对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重视痰饮。

使用中医辨证法在对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对症进行药方的开具,中药的药效较为温和而且药力具有持续性,同时对患者的血气进行调整,使患者的治疗更加顺利,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药方内中药的混合使用可以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用药治疗的效果更好,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药剂的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在使用中药辩证治疗眩晕症患者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机能进行调理,减少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治疗效果明显。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眩晕病症的发作频率、眩晕情况、头晕残障调查表等评分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716,P>0.05);患者分别使用西医与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5%;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6.7175,P<0.05)。

综上所述,使用中医辨证法对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彦彬,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医学2013,05.

论文作者:韩永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探究中医辨证治疗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_韩永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