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早产儿动脉采血方法应用效果对比论文_王婷1,蔡畅英2

1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410000;2长沙市第三医院 妇产科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足背动脉、桡动脉和股动脉三种采血方法用于早产儿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分娩早产儿2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80例,分别采用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采血;比较三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及哭泣时间等。结果:A、B及C三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25%,86.25%,83.75%;A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三组早产儿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分别为(169.93±53.84)s,(220.28±72.92)s,(226.06±73.80)s;A组早产儿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显著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三组早产儿哭泣时间分别为(32.75±11.48)s,(79.46±34.96)s,(81.72±40.51)s;A组早产儿哭泣时间显著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足背动脉用于早产儿采血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并有助于减轻不良疼痛刺激。

关键词:动脉采血;早产儿;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期分娩早产儿240例,分别采用足背动脉、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三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及哭泣时间等,探讨足背动脉、桡动脉和股动脉三种采血方法用于早产儿临床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分娩早产儿240例,胎龄28-36周,操作前2h内无其他侵入性操作,且穿刺动脉无损伤。入选早产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80例;其中A组早产儿中男52例,女28例,平均胎龄为(31.44±2.17)周,平均体重(1.75±0.38)kg;B组早产儿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胎龄为(31.60±2.22)周,平均体重(1.71±0.36)kg;C组早产儿中男54例,女26例,平均胎龄为(31.53±2.20)周,平均体重(1.78±0.40)kg;三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采血工作由同一组人员完成,包括操作者1名和助手2名;操作者负责采血、分组及质控;两名助手则分别负责穿刺后按压止血、全程录像;A组早产儿采用足背动脉采血,B组早产儿采用桡动脉采血,而C组早产儿则采用股动脉采血。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早产儿穿刺成功例数,计算成功率;以穿刺针刺入皮肤1次并采血2ml作为成功判定标准[1]。②记录早产儿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③记录早产儿哭泣时间,即采血过程中哭声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查重及逻辑纠错选择Epidata 3.05软件,数据分析选择 SPSS11.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F检验,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三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A、B及C三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25%,86.25%,83.75%;A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A组比较,p<0.05

2.2 三组早产儿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比较

A、B及C三组早产儿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分别为(169.93±53.84)s,(220.28±72.92)s,(226.06±73.80)s;A组早产儿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显著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B、C组相比,p<0.05

3 讨论

动脉采血是新生儿科护士必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目前常用采血方法包括足背动脉、桡动脉及股动脉采血[2-3];但有关三种采血方法效果比较报道较少,存在较大争议。

本次研究结果中,A、B及C三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25%,86.25%,83.75%;A、B及C三组早产儿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分别为(169.93±53.84)s,(220.28±72.92)s,(226.06±73.80)s;A组早产儿穿刺成功率和动脉采血操作阶段所需总时间均显著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产儿足背动脉采血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缩短采血所需时间方面优势明显;足背动脉属于外周浅表动脉,位置较为稳定,便于一次采血成功及缩短操作时间,且无股动脉采血可能造成血肿形成及神经损伤等风险[4-5]。而A、B及C三组早产儿哭泣时间分别为(32.75±11.48)s,(79.46±34.96)s,(81.72±40.51)s;A组早产儿哭泣时间显著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实足背动脉用于早产儿采血有助于缓解疼痛刺激,进而缩短哭泣时间。侵入性操作所引起疼痛刺激是引起新生儿哭泣主要原因之一[6];该操作时间越长则引起哭泣可能性越高,哭泣时间亦越长[7-8]。已有研究证实,新生儿具备疼痛刺激反应能力,可将不良刺激转为生命体征改变加以表现[9]。

综上所述,相较于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足背动脉用于早产儿采血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并有助于减轻不良疼痛刺激。

参考文献:

[1]戚玉玲,王寅玲,彭娜,等.不同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法在新生儿科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2(2):177-179.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0.

[3]何淑英,李文艳,丁明娥.胫后动脉在早产儿血气分析采集中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3):469-470.

[4]王英杰,李杨.对新生儿疼痛认知和管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4B):31-35.

[5]吴永仙.重力原理用于新生儿大隐静脉采集血标本[J].护理学杂志,2012,27(11):91.

[6]Sharyn G,Bonnie S,Ellen H,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crose for procedural pain relief in preterm and term neonates [J].Nurs Res,2002,51(6):375-382.

[7]刘慧,陆少君.极低体重儿胫后动脉抽血的方法及应用[J].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09,19(10):110-111.

[8]吴萍.胫后动脉置臂血压监测在NICU 的应用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795- 796.

[9]许艳萍,林丽妮.两种穿刺方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2011,9(7B):1805-1806.

论文作者:王婷1,蔡畅英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三种早产儿动脉采血方法应用效果对比论文_王婷1,蔡畅英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