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_钟双亮

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_钟双亮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它是指除智商之外的因素,比如情感、兴趣、志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俗话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智慧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其中这百分之九十九的的努力讲的便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在化学教学中,由于一些公式比较枯燥,一些公理记忆起来比较复杂,因此,十分有必要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地喜欢上化学、愿意上化学。本文从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良好的动机、诱导浓厚的兴趣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化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一个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是非智力因素对每个人来讲却是十分公平的。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它是指除智商之外的因素,比如情感、兴趣、志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产生喜欢化学的情感,产生愿意上化学课的兴趣,提高对化学科目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乐此不疲的学习,有了疑难问题,也会有不放弃,不拋弃的精神,对问题进行探究,直到得出释疑的答案方才罢休。那么,如何激发导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非智力力因素呢?

不但要努力挖掘化学课本中的材料,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具体考虑采取何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跨学科知识的介绍,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再引入化学知识的讲授。比如在讲解化学中的“氨碱法”时,可以先介绍此种技术的奠基人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他当时为了摆脱国外技术的垄断,全身心地投入到此种技术的研发工作中,废寝忘食,最终成功研制并将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对侯德榜人物的介绍可以培养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再如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比如对“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一问题,就可采用此种方法,最后不但可以让问题水落石出,并且让学生记忆犹新。又如在课堂上延伸习题,将化学知识与环境问题相联系,在讲有关“臭氧”方面的习题时,讲述了“在离地面约25公里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可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在学氯气时,介绍“洁厕剂”和“去污粉”混用的悲惨后果,学到氧族元素,介绍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这些具体例子,学生感到这是身边的化学,使他们对化学知识和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启迪良好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部因素。具备良好的动机,就会有排除万难直达成功的决心。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每个阶段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教师都会心中有数。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基础的不同,每位同学对化学教师讲解内容的接受程度就会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的趋向和美好前景,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动机激发。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实情,帮助一些同学树立信心,经常鼓励这些同学,让他们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具备良好的条件,这样他们也可以成为学习优异的学生。

教师对不同基础的同学应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课堂上给予同学鼓励,经常说“你一定可以做到的”,“经过努力,你一定行”等等话语,给学生以信心,这样,基础不牢固的同学经过努力学习,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享受到了努力的成果,今后就会加倍地努力去尝试更加高要求的目标,长此以往,该同学就能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成为成绩优秀的学生。

曾经有一个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但是他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强,上实验课的时候都能够按照学要求完美地完成实验。因此,抓住学生的这一强点,对他进行了鼓舞,以后发现他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最终经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该同学的例子说明了,在教师的鼓励下,会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再加之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三、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很大。古有孟母三迁,现如今也有许多家长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一切代价,租房子,选学校等等。这些事实表明,大家都看到了环境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那么对于学生朝夕相处的环境——课堂氛围的创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易近人的态度待人,时刻保持着微笑的面孔,不因家庭琐事而影响上课的心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在课上讲课,要做到姿态大方、仪容整洁、说话得体,能够以渊博的学识、独特的魅力、良好的授课获取学生的认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极少发言的同学,应将注意力多投向他们,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同学都感教师父母般的温暖,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习潜能。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所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化学课堂氛围,让学生融入化学课堂,自主参与化学学习,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责任重大。我们教师都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全身心地去学习。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班有个学习成绩平时很好的学生有一道本该得分而因马虎大意写错一个化学公式丢掉分数。当我开始讲解试卷时,就让该同学到讲台上来重新解题思路,并写出最后结果,事情有意料之中,他讲得很好,结果也正确。我充满信心地接着说:如果有考试的时候能够像现在这样认真,成绩就会更好。从此,该同学改掉了马虎大意的毛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总之,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很多,其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心得。在化学教学中,笔者希望同行们一定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形成高效课堂,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孙艳燕.如何开发化学课堂中的非智力因素[J].新课程(教研),2010(11).

[2]郭建虹.浅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J].数理化学习,2010(5).

[3]孙新亮.浅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月下)。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三中学 342200)

论文作者:钟双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_钟双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