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共赢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创新论文

以合作共赢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创新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以合作共赢跳出“修昔底德陷阱”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创新

李志永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与舆论氛围,在继承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做出了诸多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面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舆论鼓噪,习近平外交思想以中国智慧提出了“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持续坚持、对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持续强调,对共同发展的持续追求和对新型伙伴关系的持续塑造,共同保障了“合作共赢”的中国路径最终能够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 修昔底德陷阱;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与舆论氛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布局,展示了中国外交的新气象,最终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坐二望一”国际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如何跳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实现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绕不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的僵持以及美国整体对华氛围的恶化,更使得和平崛起成为中国外交急需回答的难题。围绕大国崛起的历史道路与终极命运,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对“国强必霸必战”的传统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有效质疑,还基于中国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和平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为中国和平发展并最终跳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开辟了一条切实有效的外交路径。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多反应检测模式;干燥气体温度:325℃;干燥气体流速:6 L/min;喷雾电压:206.8 kPa。

一、“修昔底德陷阱”及其超越

虽然关于无政府状态的内涵具有不同认识,但毫无疑问,无政府状态确实构成了现代国际社会的本质和首要特征。无政府状态的持久存在亦决定了世界和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能否构建和维持和平,而大国之间尤其是新兴大国与既存大国之间由竞争走向对抗甚至冲突,最终掉进“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1) “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即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的结构性矛盾与主观恐惧促使二者间的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与“宿命”。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认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原因在于雅典实力的增长以及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鉴于修昔底德对这一战争根源的精彩阐述,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纪念古巴导弹危机50周年的时候,面对中国的崛起,提出中美应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随后,他又在金融时报撰文《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评论文章。随后该概念迅速在中国流行开来。参见:Graham Allison:“Cuban Missile Crisis at 50: Lessons for US Foreign Policy Today”, Vol. 91, No. 4, Foreign Affairs, 2012. Graham Allison:“Avoiding Thucydides’s Trap”,Financial Times (London), August 22, 2012。,导致“大国政治的悲剧”(2)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4年。 ,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历史宿命,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实践的恒久难题。正如这一概念提出者最近所强调的,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研究历史,如果我们能够积极探讨避免陷阱的方法,“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命定的。(3) 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陈定定、傅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作为正在崛起又“坐二望一”的国家,尽管“修昔底德陷阱”本身包含着诸多理论、事实矛盾,但作为一种加剧了“中国威胁论”的社会事实,中国必须正视而不是漠视这一术语,中国既不能迷信“强国必霸”的历史,以避免“自我实现的预言”;又不能盲信和平发展的主观承诺,以避免盲目乐观;而必须在谨慎乐观的同时,积极面对残酷又复杂的现实,并用中国智慧去脚踏实地地探索一条和平发展的中国之路。2014年1月22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正是为了打破由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经典大国崛起历史现实展现的“国强必霸必战”的传统理论逻辑,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了和平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合作共赢的实践探索。2003年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25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和平崛起新道路。”(4) 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在二00三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演”,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24/content_1195240.2003年11月24日htm。 这条道路是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但又坚持独立自主,既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不争霸的道路。从此,和平崛起成为中国试图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重要理论论述。2005年和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先后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对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全面论述。“从更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看,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5)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全文)”,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598619.html,2011年9月6日。 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宣称,“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 “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2年11月17日。 。“合作共赢”旗帜的首次提出既是反击历史宿命的有效手段,又是落实和平发展主观承诺的务实探索,真正为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实现和平发展找到了一条实际的中国路径。2014年11月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郑重强调,“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7) “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2014年11月29日。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8) “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3/c_1123025806.htm,2018年6月23日。 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成就的重要内容。因此,如果说此前被媒体热议的“习式外交”侧重于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外交风格的话,本文认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则表明,中国不仅找到了一条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切实可行的中国道路,而且还切实地履行了“合作共赢”的中国承诺,为全球化世界的治理提供了可行的中国方案。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9) “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2年11月17日。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10)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4/c_124495576.htm,2013年3月24日。 合作共赢之所以能够帮助中国跳出“修昔底德陷阱”、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是因为合作共赢为新兴大国崛起找到了一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外交目标的共生理念与共生路径。这些创新性理念与路径表现为“四个持续”:即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持续坚持、对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持续强调,对共同发展的持续追求和对新型伙伴关系的持续塑造。这“四个持续”不仅为合作共赢构想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而且还创造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以保障其实现。

通过多彩丰富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渗透数学文化,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见识,发挥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优势特长,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优秀才能激发潜力。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动本身的形式与内容要丰富多样,有趣味性。在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处理,当遇到新问题时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身的能力去有效地处理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开展数学活动可以包括: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讲述故事和智力活动等等。

二、创造客观条件: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持续坚持

传统大国崛起之所以容易掉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因为战争与革命是各国面临的时代特征,各国只能以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指导本国外交。限于战争、冲突与革命对传统国际政治的深刻影响,限于各国内部政治社会的非民主形态,战争与革命塑造的各国外交必然诉诸武力,冲突必然是传统国际关系的常态,大国安全困境必然以“大国政治的悲剧”收场。然而,冲突并不是国际政治的命定悲剧,国际冲突并非不可改变的自然事实,而是可以塑造的社会事实。和平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可以创造的。

合作共赢之所以能够在当前中国外交得到坚持和贯彻,在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地球一家”的“命运共同体”的突出强调与持续坚持。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6) “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2年11月17日。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命运共同体”写入党代会报告中。2012年12月5日,在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的首次外事活动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7) 钱彤:“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5/c_113922453.htm,2012年12月5日。 2018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更是将“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8) “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3/c_1123025806.htm,2018年6月23日。 总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几年来,习近平已在不同场合100多次直接提及“命运共同体”。通过观察,本文发现,习近平总书记主要着重从全球化现实角度描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客观事实和人类愿景。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则着重从人类价值角度指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习近平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9)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09/29/c_134670377.htm,2015年9月29日。 可见,“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当今全球化世界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人类实现共同价值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合作共赢基于国内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坚持。“包容性增长”不是全新的词汇,而是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用以提醒成员国注意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失衡问题,倡导将经济增长建立在更自由、更开放、更公平的基础之上。2009年11月15日,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 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胡锦涛指出,“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是可持续发展在社会领域的必然要求”(20) “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全文)”,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0379727.html. 。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他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2010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提出,要“倡导包容性增长,增强内生动力”。(21) 王廷连:“品味胡主席三次倡导的“包容性增长””,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1/15/c_12775407.htm,2010年11月15日。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以“包容性发展”作为这一届年会的主题,希望在亚洲地区倡导和推动更为公平和均衡的新发展方式,胡锦涛同志在开幕式上发表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的演讲,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获得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22) “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15/c_121310446_3.htm,2011年4月15日。 。由此,包容性增长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2013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对中国未来发展目标进行了澄清,“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23) “习近平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303/c385476-26629388.html,2015年3月3日。 。这一中国梦宣誓包涵了包容性增长的本质。2014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致辞说:“包容性增长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一国之内实现就业、公平和平衡发展是包容性增长,国家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也是包容性增长。中国和非洲加起来有23亿多人口,我们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24) 盛卉:“‘包容性增长’成李克强访问非洲关键词”,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9/c1001-24998485.html,2014年5月9日。 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强调,金砖国家应“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通过必要的经济改革,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坚持包容性增长理念,用社会政策托底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拓展更大发展空间。”(25) “习近平:金砖国家要做世界经济稳定之锚、国际和平之盾”,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7/16/c_1111639909.htm,2014年7月16日。 2014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此次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经济新常态下集中关注民生改善,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发展”的涵义。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不仅仅是“包容性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者。

随着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开展,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来规范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但随着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良性发展,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尤其是要细化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教学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起长效、健全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保障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制度的执行进行有力监控,引导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自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之后,合作共赢精神在中国外交方方面面得到了贯彻和落实。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当选为总书记后的首次会见外国专家的外事活动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12) 钱彤:“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5/c_113922453.htm,2012年12月5日。 2012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时,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合国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13) 徐松:“习近平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时主张 各国携手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227/c1024-20037936.html,2012年12月27日。 。2013年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我们“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2018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各国利益交融、命运与共、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14) “习近平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7/16/c_1123134602.htm,2018年7月16日。 为此,“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5)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4/c_124495576.htm,2013年3月24日。 ,合作共赢才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途径。此后,习近平或其他党政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都突出强调了合作共赢的时代特征对推进双多边关系和全球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传统大国崛起之所以容易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是因为传统大国缺乏共同目标,通常只顾自己的发展,甚至以自己的发展损害他者的合理发展,不照顾他者的适当利益。合作共赢之所以能够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是因为合作共赢倡导包容性增长、共同发展甚至包容惠及,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他者的合理发展。合作共赢强调合作,但合作本身不是目的,合作有主动和被动之分、积极和消极之别、单赢和共赢之异,若没有共赢,合作可能流为形式或成为胁迫,最终损害合作。因此,合作共赢不仅是对竞争对抗、孤立发展的否定,而且还是对简单合作、单赢发展的否定与超越,因为,合作共赢倡导在国内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发展成果的国内共享以消除对外扩张的根源,在国际倡导共同发展甚至包容惠及促进发展成果的国际共享以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

三、培育主观条件:对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持续强调

冲突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传统大国崛起之所以容易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是因为相互竞争的大国缺乏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终在相互斗争中相互损害甚至走向毁灭。例如,“修昔底德陷阱”所描述的雅典和斯巴达在长达30年的战争之后均遭毁灭,雅典在内忧外患下被斯巴达彻底击垮,但斯巴达也因常年征战而日益衰微最终被底比斯、马其顿击败、征服而走向衰亡。人类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更是在带给人类巨大生命损失的同时,损害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全球气候变暖、跨境环境污染、全球性传染病、核恐怖阴影、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等全球性问题已经将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如果说,传统大国各自生活在相互独立的孤岛上,21世纪的大国则共同航行在同一个“诺亚方舟”上。在一个日益复合相互依赖的“诺亚方舟”上,各国既相互独立更休戚与共,“你死我活”、“你输我赢”的单赢博弈必然导致共同毁灭,只有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多赢博弈才能让“诺亚方舟”成功地到达彼岸。虽然,国际社会已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但关键在于人类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20世纪中叶全球化的高歌猛进和21世纪信息化的迅速普及,复合相互依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现实,民主成为各国内政的主要追求,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首要愿望,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正是复合相互依赖的国际现实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基本的客观条件与现实前提。

二是农村劳动不足,回收成本过高。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而留守在农村的以妇女、老人以及小孩为主,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年纪偏大的老人。每年夏收、秋收季节,“双抢”时间紧急,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缺少足够的劳动力回收秸秆。

习近平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阐释和中国外交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实践,不仅把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还赋予命运共同体以深刻的共同价值内涵,从而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对话中凸显了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找寻到了各国相处的最大公约数,从而为中国和平发展并最终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奠定了切实的主观条件。

根据习近平对命运共同体的反复阐述和中国构建共同体的外交实践,本文认为,中国外交中的命运共同体存在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即双边命运共同体(如中国—老挝、中国—巴西、中国—土库曼斯坦、中国—柬埔寨、中国—巴基斯坦等)、多边命运共同体(如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欧命运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追求共同目标:对共同发展道路的持续追求

相对于“和平与发展”侧重世界局势的宏观判断和“合作”侧重国际互动模式的追求,“共赢”侧重突出了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即合作不能单赢而必须是双赢、共赢的,只有共赢的合作才能顺利推进并持久进行,才能真正促进发展维护和平。可见,“和平与发展”既为“合作共赢”提供了基本前提与合作条件,又是“合作共赢”的直接目的和终极目标,而只有真正做到“合作共赢”才能最终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直接目的和终极目标,以为进一步“合作共赢”创造合作条件,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共赢”的突出强调不仅极大地发展了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断,而且凸显了当今时代对合作共赢的需求,找到了实现“和平发展”的现实路径,不仅是中国外交理念创新,而且是中国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创新性贡献。可见,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持续坚持和创新,构成了中国外交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与客观条件。

对命运的反抗,一直是陈凯歌导演作品隐藏的深层次主题,而其表现形式大多为因对信念的坚持而最终毁灭,往往呈现出悲剧性的色彩。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电影市场中优秀的电影作品总是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艺术总是为人而存在,应该紧紧围绕着“人”这一主题。陈凯歌导演身上所承载的“现代士人精神”需要大力弘扬,重构“现代士人精神”是构建“中国电影学派”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一,淘汰落后产能。炼油行业要认识到产能过剩的严峻性,推进部分产能退出或者企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市场选择。山东省公布了《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全省500万吨/年及以下地方炼油企业炼油产能减量整合,规划建设产能为30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规模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同时形成“油头化尾”一体化产业模式,实现炼油与下游高端石化产品生产的平衡发展。未来我国炼油业要构建“沿海战略(七大炼化基地)+西部油田周边炼厂”格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由邓小平提出并被长期坚持的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正是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1世纪的中国外交积极倡导以“合作共赢”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合作”是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强调的新理念;“共赢”则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外交理念与时代判断。“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11) “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2年11月17日。

另一方面,合作共赢基于国际发展对共同发展甚至包容惠及理念的坚持。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将“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予以强调。2013年3月27日下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中强调,“举行金砖国家同非洲领导人对话,体现了双方平等包容、共谋发展的政治意愿”(26) “强调建设伙伴关系,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8/c_124511998.htm,2013年3月28日。 。事实上,中国不仅突出强调与新兴国家的共同发展,而且坚持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交往中,都要始终贯彻共同发展的理念。

中国外交在突出贯彻共同发展理念的同时,鉴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诸多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滞后以及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担忧,当前中国外交不仅普遍地强调共同发展或互利共赢,而且还突出强调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亚洲乃至世界。例如,2013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使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27)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07/c_115296408.htm,2013年4月7日。 。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28) “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26/c1024-23332931.html,2013年10月26日。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29) “习近平: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5/c_1111000517.htm,2014年6月5日。 。2014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更以形象的语言强调了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水涨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满,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30) “习近平: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6/28/c_1111364050.htm,2014年6月28日。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中国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31) “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 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4-11/10/content_1497329.htm,2014年11月10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4年7月10日发布的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指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近900亿元,还免除了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的债务14.2亿元。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回首过去60年,中国同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相互关系就像长江、梭罗河、尼罗河水一样奔流不息。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弘扬万隆精神,共同实现亚非振兴梦想,为亚非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2)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4/22/c_1115057390.htm,2015年4月22日。 2018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国外交 “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33) “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3/c_1123025806.htm,2018年6月23日。 。2018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两次会见蒙古领导人时表示,中方欢迎蒙方搭乘“中国快车”(34) “习近平会见蒙古人民党主席、国家大呼拉尔主席恩赫包勒德”,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18/c_1119742833.htm,2016年10月18日。“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8-09/12/c_1123418585.htm,2018年9月12日。 。事实上,习近平已经在诸多场合对广大的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出了“搭乘中国发展列车”的邀请。中国外交对共同发展道路的强调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宣示上,而是已经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外投资已经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35) “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8/27/c_1123337217.htm,2018年8月27日。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这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包容惠及的理念不仅凸显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实质,而且还试图通过自身发展更好地促进、带动、帮助其他国家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合作的深度、共赢的力度与友好的程度、和平的信度,从而真正开辟了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中国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指出了理想的共同战略目标追求。

五、探索现实路径:对新型伙伴关系的持续塑造

传统大国崛起之所以容易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是因为传统大国崛起容易走上结盟对抗或均势制衡的老路。而在合作共赢模式下,外交目标追求的是一种1+1 大于2 的共处模式,即在不损害他者利益的同时,促进各自共同利益的实现,在理性竞争的基础上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合作共赢必须通过超越简单敌友划分的新型伙伴关系来实现。这种非敌非友的伙伴合作为不同国家从恶性竞争导向良性合作找到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

“伙伴”源于中国古代的军制。那个时候,十名军人共用一个灶吃饭,一道取暖和做饭的人称为“火伴”,是一个战斗集体,也是一个生活集体。在“火”旁边加一个“人”字边,构成一个伙伴的“伙”,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由此可知,伙伴不仅需要共同的目标、需要平等相待、分工协作和必要的纪律约束,还需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中国一直是伙伴关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以结盟对抗为标志的冷战终结后,中国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开始探索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36) “在不结盟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1130/c136657-26119111.html,2014年11月30日。 。2016年4月14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巴黎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时表示,“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具有平等性,各国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样义务,不分主次,不论高低;具有和平性,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具有包容性,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37) “杨洁篪:中国建立了80多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415/c1002-28277573.html,2016年4月15日。 迄今,中国已同80多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努力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实践证明,具有“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的伙伴关系促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共同利益,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外交实践。中国所倡导的伙伴关系不仅局限在国家双边关系上,而且还包括多边伙伴关系。例如,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强调,金砖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建立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38) “发展金砖国家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伙伴关系”,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7/17/c_133489375.htm,2014年7月17日。 。除此之外,中国还与拉丁美洲、阿拉伯世界、东盟、欧盟等建立了多边伙伴关系。

除了遍布全球的新型伙伴关系之外,中国还搭建了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一带一路”伙伴合作平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截至2018年底,已有10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近12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5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国际认同日益增强,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持续扩大,已经成为中国构建伙伴关系网络的最好最成功的外交平台。

正是相互交织、互利合作、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网络和“一带一路”伙伴合作平台的形成为中国互利共赢理念的践行提供了实施载体,为中国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世界和平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路径。

六、结语

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如何走出“国强必霸必战”的历史循环,如何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悲剧,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必须回答的理论与历史命题,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命题。围绕大国崛起的历史道路与终极命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对“国强必霸必战”的传统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有效质疑,还基于中国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和平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为中国和平发展并最终跳出“修昔底德陷阱”,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开辟了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尽管在外交形式、外交风格上展现了新气象、新追求,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外交的真正创新在于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持续坚持和创新性探索。这一创新性探索突出地表现在以合作共赢的共生理念和共生路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并最终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大国和平发展的新路。这些创新性理念与路径表现为“四个持续”:即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持续坚持,这构成了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客观条件;对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持续强调,这构成了实现合作共赢的主观条件;对共同发展的持续追求,这构成了合作共赢的共同目标追求;对新型伙伴关系的持续塑造,这构成了实现合作共赢的战略路径。“四个持续”不仅为中国实现合作共赢提供了完备的主客观条件、共同目标追求和实施路径指引,而且突破了国际关系传统的零和游戏和冷战思维,为新兴大国和平发展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智慧对世界和平事业的中国贡献,进而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Jumping out the Thucydides ’s Trap Through the Win -Win Cooperation :The Diplomatic Innovations of Xi Jinping ’s Diplomatic Thought

Li Zhiyong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fac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changeable political situations and the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radition, China has achieved a lot of diplomatic theory innovations. To jump out the Thucydides’s trap, based on Chinese wisdom,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has found a new way of win-win cooperation to assure China’s peaceful rise. The continual insistence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as the theme of times , The continual emphasis on “human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The continual pursuit of common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inual re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of strategical partnership, guarantee the Chinese path of win-win cooperation to jump out the Thucydides’s trap and assure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Key words : the Thucydides’s Trap;the win-win cooperation;human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Chinese wisdom

作者简介: 李志永,法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惠园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顶层设计’与‘微观落实’:公私合作制的视角”(项目编号:2017JQ05)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 B502.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92( 2019) 09-0005-12

责任编辑: 贺永泉

标签:;  ;  ;  ;  ;  ;  

以合作共赢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