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构建论文_隋然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构建论文_隋然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日趋深化,但就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仍然很多,对于这些问题,高校仍然应从世情、国情、党情为着眼点,结合具体实践使大学生党建工作能够有效推进,不断强化教育、培养与管理,有效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设与评估,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对工作模式予以创新和发展,从根本上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升上来。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科学化水平.

1.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其中存在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党建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第一,工作内容不全面。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培养方面,过于注重大学生党员的数量,而在质量方面则抱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并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把握入党标准,使一些并没有达到党员标准的大学生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这对于学生党员在质量方面显然形成了不利的影响,无法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高校党支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内容不够深入,针对性与时效性都有待提升,与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

第二,工作体制不健全。在一些高校中,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并未形成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牵头,其他各部门提供支持的良好局面,而各院系的党支部在配合方面也较为薄弱,整个大学生党建工作在体制方面表现出很多不足之处,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在工作体制上要形成由院(系)党总支(党委)分管学生工作书记、辅导员负责,教职员工与学生党员广泛参与的良好机制,这样才能够使高校党建工作能够拥有相对更高的效率。

第三,工作方式不合理。一些高校在党建工作方面,默守陈规,在思想观念上并未有所突破,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采取的都是由上至下的正面灌输,对于大学生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并未使之完全激发出来,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过于注重形式,一些积极的、主流的教育形式被束之高阁,很多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之间的结合力度不足,教育和自我教育也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一些人并没有紧随时代的变化而动,对于信息网络等工具缺乏合理运用的意识,只是单纯的将高校党建作为工作的阵地,很少有走进社团、走进社区的情况,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贴合力度较为薄弱。

2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构建

围绕大学生所展开的一系列党建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教育、培养、管理、发展、实践等多个层面,还要注重并结合党建工作所具有的特点,如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先进性、阶段性等,以一种阶梯式的递进方式,逐步使党建工作能够覆盖整个大学生群体,使针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能够相应的有所提升。

第一,注重工作理念的全程化。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入党的启蒙教育必须要予以重视,这样才能够对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更为有效的考察,使学生党员能够拥有更大的发展,对促进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也能够形成有利的影响;同时,在大学生入党后,要深化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并且在事务管理与思想管理等方面要双管齐下,通过积极的教育与引导,使之在思想上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出现重大事件或活动时,勇于当先,将党员的骨干力量与忘我精神发挥出来,使针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等贯穿于整个党建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注重工作目标的层次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始终都是以育人为主的,而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也遵循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因而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有所区分,针对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能够有显著的提升。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使之与中国国情有效结合,以此实现对大学生党员头脑的武装,使大学生党员能够对家国概念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抱负,注重大学生党员党性的提升,使其能够拥有相对更高的综合素质,在各类事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长期的党员教育,使党员队伍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更加突出的反映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第三,注重工作方法的递进性。新生入学后,要精心编制学习计划,明确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以丰富鲜活的教育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党员宣教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和实施,使大学新生能够对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以此形成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针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在党员选拔过程中,要将优秀团员与学生骨干有效的吸收到队伍中来,通过经常性的教导使之能够对党有更高的认识与觉悟,拥有相对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将思想教育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对新党员出现的错误要及时予以纠正,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使大学生党员卸下心理包袱,以坚定的信念与过硬的素质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

3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保障

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要以大学党支部为核心构建战斗堡垒,以“全程化、全覆盖、分层递进式”的模式,加快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党建工作科学化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进行优化。高校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有大局观念,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在思想上达成高度统一,形成合力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在相关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要努力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整合党建工作中的各方力量,形成良好的党内生活环境。同时,形成由院(系)党总支(党委)分管学生工作书记、辅导员在负责,教职员工与学生党员广泛参与的良好机制,使与党建有关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第二,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日常制度进行完善。针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从制度入手,使之能够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形成多元一体的制度体系,明确党建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对党建工作中的考察等级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日常学习制度等加以完善,针对入党积极分子要重点进行考察,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准入门槛,这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进行长期的、持久的考核,通过逐层的教育和审查,使党建工作能够日常化,并使之与大学生党员考核与评优等相联系,全面推进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使日常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

第三,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进行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中,对于大学生党员的选拔,必须要选择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的预备党员,通过教育使之能够更加关注党员干部的工作,使党员队伍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这也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诚然,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要从物质与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这样才能够加快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经常性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以此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巩固,使其在开展与党建有关的工作中,能够拥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深入的开展和党建工作有关的各项研究,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实践中用于探索和创新,开拓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与新气象。

参考文献

[1]楼军江.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层目标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5).

[2]吴刚.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8).

作者简介:隋然(1988年—),男,汉族,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初级,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隋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构建论文_隋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