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论文_边珍

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论文_边珍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共登记在册HIV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门诊以及入户随访,每次随访都开展心理护理,主要问题包括健康教育、认知-行为干预,针对患者面临的经济、社交问题,积极帮助解决,在初诊时,尽量陪伴,通过较长时间的沟通,让患者认清现实,满足患者要求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的需求。结果:所有患者依从性较好,1例患者在确诊后出现过激行为、急性心理应激,其它患者均能够配合治疗,随访率100.00%。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开展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依从性

艾滋病(Acque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我国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HIV感染者具体数据尚不清楚,累计报告HIV患者超52万例,HIV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HIV危害极大,尚无根治措施,与恶性肿瘤等疾病关系密切,5年存活率约为40%~50%,患者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1]。对艾滋病患者加强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必要措施,也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2]。近年来,藏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自2004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已来,截止2013年累计报告253例,以性传播为主,职业多见于无业、干部、农牧民,牧民感染者明显增多[3]。受地区文化习俗影响,藏区HIV患者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T)治疗依从性明显较差。为进一步提高HIV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医院尝试对HIV患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共登记在册HIV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67岁、平均(43.1±10.3)岁。其中牧民1例、干部5例、学生3例、无业以及个体户12例。出现并发症13例,主要为皮肤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登记在册,并留有联系电话。心理护理主要场所:入户随访、门诊以及住院访问,有中心的护士专人负责,通过在日常沟通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

1.2.1 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入户随访时,将车停在住户附近,不穿具有明显医护人员特征的衣物,避免惊扰到患者,充分保护患者隐私。门诊复检,心理护理主要为一对一。

1.2.2 心理护理的要点

(1)健康教育:①发放宣传材料,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危害、当前治疗情况、未来治疗方向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国家相关政策,相关医疗费用减免策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耐心解答,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②通过后续的随访,陆续就艾滋病相关自我管理能容进行宣教,包括自我病情记录监测、及时就医、心理自我调节等。需注意的是,许多患者文化水平较低,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把握宣教的重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当前的治疗方法以及收效,强调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只要管理得当,患者生存时间、生命质量是可以得到基本保障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认知-行为干预:强调心理管理对于疾病的重要意义,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负面情绪越重越不利于疾病的管理。善用患者的宗教信仰,将艾滋病转移成为一个灵性问题,如罹患艾滋病是一个考验,鼓励通过灵性行为减轻心理负担,包括仪式行如虔诚的叩拜,主动说出自己的恐惧等负面情绪,主动表露情感、描述躯体症状,管理者结构、重构,帮助寻找积极的资源、应对困难的力量,如国家政策、社会支持等。当然,需注意的是,宗教信仰不等同于迷信,宗教本身治疗作用,应避免患者将宗教活动作为替代治疗作用,强调宗教对心理的作用,相信科学的力量,科学的力量本身与宗教并不冲突。

(3)焦点问题解决:①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经济困境,如失去工作,需积极帮助取得相关政策支持;②社交问题,亲友在知晓自己患病后,纷纷疏远,HIV患者患病后离婚者并不少见,做好对家属的宣教,只要管理得当,与艾滋病患者一起生活是安全的,可尽量争取志愿者服务;③许多患者在知晓患病后,往往不能接受现实,特别是那些年龄较轻、生活条件尚可、发展较好、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如干部,确诊后,尽量安排长时间的陪伴,通过较长时间的沟通,让患者认清现实,部分患者要求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可积极安排,在宣教时,先宣传积极的信息,如政府的政策、艾滋病控制情况、规范用药获益,而后就艾滋病的不良问题进行宣教。

2结果

所有患者依从性较好,1例患者在确诊后出现过激行为、急性心理应激,其它患者均能够配合治疗,随访率100.00%。

3讨论

近年来,藏区艾滋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以无业者、学生群体、牧民为主,多为中青年人,患者普遍呈现文化水平较低、性接触传播特征,对艾滋病的认识较片面,在知晓艾滋病的死亡率较高、生存期较短、并发症多后,容易出现较强的心理应激表现,拒绝接受诊断结果,要求到其他医院诊断。

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初次诊断时,做好沟通陪伴,通过先扬后抑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尽快度过心理接受期,尽快面对现实,反复强调规范治疗、遵医、自我心理调节与疾病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举例子、要求病友现身说法等方法,用成功的例激发患者的信心;②在今后的随访、复查过程中,尽量安排熟悉的工作人员接待,建立和谐、密切的护患关系,通过帮助解决经济、社交等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③在尊重文化习俗、信仰的基础上,善用灵性护理,对于宗教信仰者,可推荐采用仪式行为、主动表露情感、描述躯体症状等方式,疏泄负面情绪,获得心理上的净化,以一个客观的态度看待艾滋病、生命与死亡的意义,艾滋病本身与其他疾病并无本质差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 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M].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18):1-5.

[2]崔丹,梁淑英,郭金玲,等.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医学与社会,2012,23(12):1-3.

[3]小尼玛•嘎日•达瓦桑姆.2004-2013西藏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8):718-722.

论文作者:边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论文_边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