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误导--“高消费”人才_大学论文

危险的误导--“高消费”人才_大学论文

一个危险的误导——人才“高消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消费论文,危险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武汉人才市场人潮涌动,广告林立,据笔者粗略统计,几乎95%的招聘广告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记账、统计员、业务员、文员、美工等一律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深圳国际房地产公司武汉分公司所聘职位无一不是以“大专以上学历”作为前提。中法合资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招一办事处秘书就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所招销售代表更是要求大专以上。

“研究生多多亦善,本科生可以考虑,专科生不要”。近年来,人才市场的“高消费”风潮,让求职者困惑,教育界震惊。

企业高门槛,专科毕业生难进

据统计,1997年人才需求“档次”仍呈升温状态,“高消费”风力不减。

今年南京市大、中专毕业生需求量达7000余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占60%。不少单位选录毕业生时,甚至注明必须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而在人才荟萃的北京,中专生、大专生更是难觅其位。人才需求的“高消费”心理,使企业的门槛越来越高。

本来中专、专科层次的人才就完全可适应的职业岗位,为何非要“大专以上”?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管理部负责人事的殷小姐认为,公司所聘职员要求能代表公司形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而需要一定的学历基础,而且希望一次性招聘就能补上人才缺口,招聘要求由此相对较高。

“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无疑是企业人才“高消费”的初衷。但“从众心理”使许多企业不顾客观需要,竞相攀比,你用专科生,我招本科生,他录研究生,人才的“高消费”现象由此愈演愈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攀比消费”。

面对企业越来越高的门槛,无奈的求职者不得不把步子迈得更高。不少中专学校的学生在读中专的同时竞相参加自学考试,争取毕业时再拿一个大专文凭。不少职高学生不惜退学转读普高,以便有机会考上大学。

人才“高消费”最苦恼的莫过于本科、研究生毕业的求职者,他们虽位居“高层次”,但干着与中专生、高中生同样的工作,享受同样的待遇,所用非所学,普遍存在“怀才不遇”的心态。“高能低就”给本科生、研究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压力,他们愈觉不划算、愈是挖空心思寻觅自己的应有位置,“跳槽热”很大程度是由人才的“高消费”造成的,同时也是对人才“高消费”的一种惩罚。

人才“高消费”,教育改革受到冲击

人才市场是教育改革的“晴雨表”,人才“高消费”对教育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人才“高消费”引导人们追求高学历,无疑是在重演“应试教育”的悲剧,将对整整一代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从层次上自然是“专科以下”,受人才“高消费”冲击也最大。近一两年武汉市初中生报考职高、技校的人数不断减少,报考普高的不断增加。这无疑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冲击,有悖于国家强调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人才“高消费”,使得全国各地职业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不少学校竞相要求办“本科”。如广州、厦门等地的职业大学。这极不利于办出高职特色。

成人高校前几年出现了职业化的可喜局面,不少学校纷纷由学历文凭教育转向职业证书教育。然而,近来人才市场的“高消费”,又使得不少成人高校重返学历化的老路。

我国高校由于没有很好地打通人才通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渠道,使得大量“高层次”人才云集于大都市,人才分布的地区性不平衡现象加剧,在某些地区就会表现出“高层次”人才的“相对过剩”。这正好给人才“高消费”以可乘之机。

从我国高等专门人才的供应看,本科层次以上人才尚能满足,专科层次人才依然不足。人才“高消费”盛行,将会使本科层次以上教育得到非理性的膨胀,专科层次教育规模出现萎缩,其后果正好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背道而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

重能力,淡学历,人才消费也应合理

我国最紧缺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浪费最大的资源也是人才资源。目前,我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总人口的2%,科技人才仅为就业人口的千分之一,而德国是我们的50倍。美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千分之七,而我国的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一点一。在人才资源如此紧缺的国家,本来就有相当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处于“职低能高”的状态,如今招录人才又盛行着“高消费”,简直就是在对人才进行“挥霍”,这无疑是对国家、地方财政“动脉”的“大放血”,其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耐人寻味的是,在我国人才市场一味追求“专科以上”的时候,发达国家、地区却对“专科以下”兴趣甚浓。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现在的劳动生产率还不到日本的1/40,是中等发达国家的1/10,即使世界上发达国家、地区,如今对人才的需求强调的是技能类型,而非层次,我国恰恰与此相反,因而难以准确体现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

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决定了它本身不能盲目接受人才“高消费”的误导。高等教育应改革一向的给城市输送“白领”的传统,在招生制度、培养方向、专业设置上应扩大地区服务面,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部分专科院校、各类成人高校)应立足专科层次,在培养“高级技艺型”人才上下功夫。中等职业教育不应向专科靠拢而应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规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劳动技术大军。

标签:;  ;  ;  

危险的误导--“高消费”人才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