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中居民需要用电的地方日益增多,这一发展不仅为电力部门的供电安全和供电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电费的日益上涨,因此,高额的电费常常导致窃电行为发生。据统计,我国的电力供应企业每年因为窃电行为而损失的经济收益高达200多亿,窃电行为对我国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效益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反窃电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反窃电技术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反窃电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降低了供电部门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整个社会的用电秩序,维护了电网的供电安全稳定性,对于电网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力网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
1目前反窃电工作研究的现状
目前,不法分子的窃电手段有三方面,即调换电表的进线相序;令电能表失压;更改电能表的接线方式及内部结构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窃电手段也不断变化,加大了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的难度。每个月的月末,供电企业均会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计、核查负荷变化及线损情况,通过审查之后,再到现场进行细致的、严格的检查。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即:若该区域存在多个窃电用户,当核查到某家实施了窃电行为之后,其余的窃电用户便会拆除相关装置,降低了供电企业开展反窃电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窃电现象的产生。
2用电采集系统反窃电的应用目标
2.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的运用策略
用电采集系统的功能是实用化和多样化的。电力公司在建设用电采集系统时,会重点考虑各种项目工作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电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高效、实时的传播,对台区基础管理进行完善,利用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措施来对管控台区的线损波动进行管控。达到及时发现、精准打击的目的。控制窃电行为的出现,建立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应用目标和应用范围
作为南方电网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自动采集电能、预付结算电费、在线监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用电采集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利用用电采集系统可以有效开展反窃电的查处工作。用电采集系统的主要应用目标是分析高损台区的线损情况,实时采集台区中电量异常的客户,分析和记录系统的异常事件。根据客户的经营规模、用电负荷量、季节影响当及时找出存在窃电行为的客户,达到精准发现、及时查处的管理目标。
3用电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应用
3.1负荷电量预测以及分析
预测方法、基础资料与预测手段的质量决定了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的准确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要保障基础资料的丰富性以及准确性。数据采集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所采集的用户数据是重要的基础资料,该资料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具备采集电流、电量、负荷以及电压等用户用电数据的功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拥有丰富的电力数据资源,不同类型用户的历史数据是分开建立的,不同类型用户的历史数据拥有对应电费负荷结构类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对每个用户开展单独预测工作,对负荷电量的预测误差进行单独性的控制,随后利用总加的方法获得供电区域的预测电荷量。
3.2反窃电技术的应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备强大的在线监视功能,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用户的窃电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对电量信息进行采集,并将电量信息传回主站,主站接收到电量信息后,后台会自动地对用户的用电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用电过程中存在的欠压、失压、三相不平衡以及断相等问题。与传统的防窃电方法相较,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来开展防窃电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可疑用户的排查范围。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采集、分析以及比较相关历史用电数据,如此,系统便能够较为及时地发现电能表的计量异常状况,实现对窃电风险的事中管理与事后管理。传统的反窃电技术颇有“马后炮”的意味,在防窃电工作中担任“事后发现者”的角色,也就是说,传统的防窃电技术难以有效预防窃电行为,只能够在窃电行为发生后开展补救工作。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后,供电企业能够实现对窃电行为的事中管理,及时有效地发现窃电行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记录异常用电数据,为窃电行为的证实工作提供证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其中包括各类有线与无线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赋予了系统优秀的监视能力,系统能够严密、全面、细致地监视每一位用户的用电信息。与传统的防窃电手段相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用电信息巡查效率更佳,能够实现每十分钟检查一次辖区内所有用户用电信息的目标。
4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具体应用
4.1确定窃电范围
在应用先进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后,电力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确定存在着高线损的用电区域,对区域内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核查,借助用电信息丰富的数据资源来缩小核查范围,进而熟悉准确、快速地找出窃电行为的发生地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帮助电力技术人员确定窃电分子的准确位置后,技术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前往窃电现场,对相关窃电装置开展拆除工作,并且可以加固线路保护装置以及电能表,从而避免二次窃电现象的出现。
4.2准确排查高线损区域
将一个线损的结构系统设置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内部,则线损结构系统能够发挥监测线损信息的作用,有效地排查高线损区域。技术人员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植入了功能性的计算机程序,线损的结构系统可以依据计算机程序的设定来开展用户用电量以及用户数量的比对工作。如果某区域发生窃电现象,则该区域的用电数据将发生较大的波动,用电信息系统会及时察觉数据波动,从而迅速发现区域内的窃电现象。
4.3对数据进行智能核查
现阶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电能表用电信息的远距离抄录工作。在用电信息抄录过程中,工作人员将用户的标号输入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之中,随后将用户的用电记录从系统中调出,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全面的核查,查看用户用电信息是否存在异常。如果用户的用电信息完全正常,则技术人员需要开展对用户供电线路的排查工作,主要任务是确认供电线路的电压与电流是否正常,大量事实表明,此种数据核查方式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4.4现场检查
在应用基于用电信息系统的智能反窃电技术后,技术人员可以锁定窃电用户。在确定窃电用户后,电力工作人员应当跟进质量合格的现场检查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加固电能表外部保护装置、确认电能表内部机构是否正常等。为了防止二次窃电现象的发生,需要及时更换受损的电能表。
5结束语
通过对反窃电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不仅能够达到维护电流稳定运行不受流失的效果,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电力行业有序的发展。因此,只有强化对于用电信息的采集工作,并且对采集技术与反窃电技术进行不断深入的技术探索与积极运用,才能使窃电现象得到遏制,进而促进整个电力行业实现全面繁荣。
参考文献:
[1]张漫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7(02):284.
[2]崔美芹,崔芳,单世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使用效果阐述[J].低碳世界,2017(01):46-47.
论文作者:董晓,刘智,宗晓馨,田洪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窃电论文; 采集系统论文; 信息论文; 用户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