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英九对日本“岛购”事件的回应_中日钓鱼岛争端论文

浅析马英九对日本“岛购”事件的回应_中日钓鱼岛争端论文

试析马英九当局对日本“购岛”事件的反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局对论文,事件论文,马英九论文,购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将之“国有化”。台湾长期坚称“无论从历史、地理、地质、使用及国际法观点而论,钓鱼台①列屿主权属于中华民国,不容质疑”②,是钓鱼岛争端中不可或缺的当事一方。针对日本“购岛”闹剧,马英九当局反应强烈,对日本及中国大陆均产生一定影响,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钓鱼岛争议日益突出以来,台湾当局一直主张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美日签署归还冲绳协议前6天,即1971年6月11日,台湾“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钓鱼岛“附属台湾省,构成中华民国领土之一部分,基于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历史联系以及台湾省居民长期继续使用之理由,已与中华民国密切相连,中华民国政府根据其保卫国土之神圣义务在任何情形之下绝不能放弃尺寸领土之主权”。③协议签署后12天,台湾海军“敦睦舰队”航经钓鱼岛海域,刘和谦少将(后来官至“参谋总长”)特地搭乘小艇环绕全岛一周宣示主权,全程三个半小时。④1999年,台湾公布第一批领海基线、领海和毗连区外接线时,就包括了台湾本岛、钓鱼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四十余年来,岛内政局流转变动,但当政者均坚持上述基本立场,并形成“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的十六字原则。

日本“购岛”闹剧严重冲击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因此,马英九当局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提出“购岛”动议。次日,台湾“外交部”发言人章计平就表示:一概不承认日本政治人物相关发言,请日本政府审慎以对;不希望看到日方有任何片面行动,损及台日友好关系。此后数月,随着事态发展,马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强硬的应对措施。⑤

首先,成立跨部门、高层级的“钓鱼岛情势应变小组”,统筹相关政策举措。8月14日,马英九指示“国家安全会议”成立该小组,由“国安会”秘书长主持,必要时马英九本人亲自主持。小组成员单位涵盖“外交部”、“国防部”、“海岸巡防署”、“交通部”、“农业委员会渔业署”等。

其次,对日本反复宣示“主权”立场,抗议日“购岛”行径,要其承认存在争议。9月7日,马英九在台湾海空军大阵仗保护下,抢在日本“购岛”前夕登临彭佳屿,宣示“主权”。日本政府“购岛”当天(9月11日),台湾“外交部”发布声明,称“购岛”为“侵犯中华民国领土主权的不法行为”,表示“对日本政府任何侵害我对钓鱼台列屿主权的言行,包括所谓将钓鱼台‘国有化’之非法作为,一概不予承认并提出严厉的谴责”,强调“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无法妥协,民族尊严与国民福祉不容侵犯”,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停止伤害台日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及升高东海紧张情势的一切举措,正视钓鱼台列屿争议存在的事实”。⑥当天,台“外交部长”杨进添召见日本驻台代表樽井澄夫表达强烈抗议,并立即召回“驻日代表”沈斯淳。

再次,强力保护渔民捕鱼及保钓活动。9月24-25日,台东北部渔民自发组织八十多艘船只,以“为生存、护渔权”为主题,浩浩荡荡前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反对日本“购岛”。这是近年台民间少见的大规模“保钓”行动。马英九当局没有为息事宁人而阻挠,相反,派出十多艘海巡舰船强力保护,一直挺进到距离钓鱼岛仅2.1海里处。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船向台湾渔船喷水时,“海巡署”舰船也予以回击。“海巡署长”王进旺甚至表示,如果日本要逮捕台湾渔民,台湾方面不排除开火。⑦当日,台军方也高度戒备,“参谋总长”林镇夷进驻衡山指挥所。

同时,台湾方面还积极对国际社会发声,宣传其政策主张。10月10日,马当局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刊登广告,图文并茂地声明对钓鱼岛拥有“主权”。10月19日,台新任“外交部长”林永乐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发表文章,论证钓鱼岛属于台湾。⑧22日,媒体报道巴拿马总统马丁内利访日时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立场,台湾“驻巴拿马大使”旋即与巴拿马代理外长交涉。⑨

此外,台“立法院”于10月19日通过“国会宣示钓鱼台主权决议文”,要求当局持续以具体、明确作为,宣示钓鱼台列屿主权属“中华民国”。

上述一系列政策动作既主动又强硬,表明马当局在捍卫“主权”上有相当的政治决心和意志。如第一时间召回“驻日代表”,便是相当果断而强硬的举措。目前的台湾社会,民间保钓力量呼声远不及大陆,台北街头9月23日出现的保钓游行,仅有千余人参加,与大陆多地出现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民进党更是消极不作为。在内部缺少强大民意施压和推动的情况下,马当局能有此作为,实属可贵。

马当局对日本“购岛”的上述回应,固然是坚持台湾当局此前就确立的原则,但也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对马英九而言,“保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既是其重要的人生经历,又是其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在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的1971年,尚是台湾大学法律系三年级学生的马英九应邀访美,目睹了海外中国留学生掀起的第一轮“保钓”高潮。返台后,马英九不但在美日达成归还冲绳协议当日(6月17日)参加了台湾大学的大游行,更受国际法学者邱宏达影响,确立了研究钓鱼岛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权益的学术志向。⑩此后,马英九的人生经历深深打上“保钓”的烙印。

作为法学博士、国际法专家,马英九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是《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马英九完善形成的一系列钓鱼岛相关著作是其学术代表作,而其在政治大学法律所教授的课程“海洋法”、“国际公法”、“国际法实习”也多与钓鱼岛问题相关。(11)作为政治人物,马英九始终关注“保钓”运动,其台北市长任内多次参加民间组织“中华保钓协会”活动,提议组建“保钓”博物馆,公开批驳李登辉“钓鱼台是日本领土”的卖国言论,甚至表示“为了‘保钓’,与日本不惜一战”。(12)

“保钓”深刻影响了马英九的认识论、世界观、国际观。在他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这些人格特质自然反映在台湾当局关于钓鱼岛的政策倾向中。2008年,马英九上台不到一个月,就面对台湾“联合号”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撞沉的严重突发事件。整个事件过程中,马当局姿态强硬,召回“驻日代表”,甚至扬言“不惜一战”,迫使理亏的日本登门道歉、赔偿损失。和四年前的纯粹渔事纠纷不同,此次“购岛”闹剧是日本处心积虑、图谋改变现状的标杆性重大政策举动,对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开局“外交”提出了严峻挑战,其做出积极、强烈回应也就势在必然。

马英九当局此次对日本“购岛”闹剧的强烈反应,引起国际社会的相当关注。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均报道了9月25日台湾当局保护渔船宣示“主权”的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甚至一度将其置于头条。10月17日,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门举行题为“台湾对东海主权争议攀升的应对”的研讨会。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正视台湾在此轮争端中的角色和分量。9月13日,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专门发布新闻稿,就“购岛”进行解释和“安抚”。9月25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河相周夫来大陆沟通的同时,日本交流协会理事长今井正也赴台湾。这种同时向两岸派出特使的做法,表明日本政府对马英九当局的强硬立场有感。10月5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亲自上阵,透过日本交流协会发表“对台湾各位传达的信息”。(13)日台并无正式外交关系,玄叶此举极不寻常。而日本对台湾释出的最重要信号就是重启渔权谈判。

钓鱼岛海域渔权是台日关系中旷日持久的艰难议题。清朝以来,这里就是台湾东北部渔民传统捕捞作业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总督府”曾在1920年正式将其划为台湾渔民的鲣鱼渔场,1925年出版的《台湾水产要览》也公告其为台湾的“重要渔场”。但是,美日私相授受后,日本长期反复扣押到该地区捕捞作业的台湾渔民。1996年起,李登辉、陈水扁当局与日本就此进行了15轮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成果。马英九上台后,双方仅在2009年2月进行一轮谈判,仍然无果而终。其间,台湾渔民被日本抓扣的事件不断发生,仅2010年就发生7起。因此,对马英九当局而言,渔权谈判具有突出意义。

“购岛”闹剧中,搁置已久的渔权谈判再次被连带提出,且一波三折,反映出台日双方在新形势下的政策考量。前16轮谈判之所以多年无果、第17轮谈判被持续搁置,关键是日本立场强硬,拒绝做出实质让步。“购岛”发酵过程中,日本仍坚持固有立场,新一轮谈判在2012年6月间仍未有重启迹象。但随着“购岛”决定进入操作阶段,日本调整立场,开始主动对台湾示好。9月上旬,日本在APEC海参崴峰会上主动向台湾提议推动渔业合作,随后更明确通知台湾10月3-5日在东京举行第17轮谈判。宣布“购岛”后,日本频频释出积极信号,展露“诚意”。9月13日,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新闻稿“澄清”台湾渔民在东海作业不受影响,“期待尽早重启日台渔业谈判”。日本政府在“购岛”之际表面上同意重启谈判,甚至表现出某种积极主动,主要是为了纾缓“购岛”招致的台湾反弹,拉拢台湾、分化两岸,最大程度避免遭遇两岸联手施压。对此,日本国内媒体都直言不讳。日本新闻网10月8日分析指出,日本政府希望与台湾单独签署渔业捕捞协议,满足台湾渔民对渔业资源的要求,从而切开台湾与大陆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利益关系,使得钓鱼岛问题只成为日本与大陆之间的单挑关系。(14)

反观马当局,在“购岛”发酵阶段对渔权谈判较为积极,呼吁尽早启动谈判。8月中旬,“外交部长”杨进添、“次长”董国猷就香港保钓人员被捕事件与日交涉过程中均对此有明确表示。(15)但“购岛”前后,在日本表现出主动意愿后,马当局反而犹豫起来,甚至拉高姿态,要求日本首先切实拿出诚意、善意,确保谈判达成实质性成果。APEC会议上,连战批评以往多轮谈判均无果而终,表示如日本不改变态度,“会再开十几次一样没有结果”。(16)日本“购岛”之后,马当局更搁置日本提出的10月3-5日在东京重启谈判的建议,公开表示“会谈应在适当时机及良好气氛下进行”,要对“购岛”的形势进行“审慎评估”。(17)据岛内媒体报道,马当局对日本刚通知重启谈判旋即宣布“购岛”大为光火,认为是“一手棍棒、一手胡萝卜的两面手法”,此刻来谈渔权时间点根本不对,“总不能给糖吃,就来侵占我领土”。(18)但10月初,马当局开始逐渐软化立场,接过日本提议,筹备恢复渔权谈判。10月4日,在日本方面并未就“购岛”做出重要让步的情况下,台湾“驻日代表”沈斯淳返回日本,其重要任务就是尽快促成渔权谈判重启。次日,日本外相玄叶发表“对台湾各位传达的信息”,再次表达重启渔权谈判的意愿。至此,双方在“购岛”问题仍僵持的情况下,就重启渔权谈判达成一致。

马当局几个月来对重启渔权谈判的微妙政策变动,反映出其在“主权”与渔权之间的徘徊。从原则上讲,“主权”比渔权重要,优先于渔权,只有在“主权”问题上站稳脚跟,才能在渔权谈判中占得上风。马英九也承认,“没有主权就没有渔权,主权绝对不能搁置,也不能放弃”。(19)对日本在“购岛”之际提出重启谈判的政策用心,马当局也并非不察。正因为如此,马当局才一度搁置日本提议。然而,渔权既是民众迫切的生计问题,又是敏感的岛内政治问题。马当局如迟迟不接受日本提议、启动谈判,不但不利于岛内渔业经济和渔民生计,而且会遭遇相关利益群体反弹,致使执政地位受冲击。某种程度上讲,对马当局而言,渔会要求促成渔权谈判、保护渔民权益的压力远大于“统派”要求捍卫“主权”的压力。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日本遭遇大陆强大压力、意欲拉拢台湾,台湾可借此“良机”打破渔权谈判僵局、对日提高要价。辅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认为,“台湾不存在‘弃子争先’的本钱,但日本应有‘逢危须弃’的智慧”,日本须暂将主权与渔权脱钩,先期与台就钓鱼台渔场秩序达成“过渡性的安排”。《中国时报》文章认为,维护渔权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火中取栗’目标,也是政府高层想定的方向”,“虽然绝对不能放弃对钓鱼台的主权,但是能放进口袋的利益更实际,在主权问题上持续发声,或是不时来点实际行动,让‘这盆火’持续燃烧,才有可能累积确保资源分享的本钱”。(20)面对“主权”和渔权、民族根本政治利益和暂时局部经济利益的这种选择,与大陆民间大规模抵制日货形成强烈对比,折射出台湾社会相当的投机心理。这是由台日关系的不对等决定的。面对强势的日本,马当局的“主权”抗争只能见好就收,仔细拿捏,更注重经济实利。然而,这种“无奈的投机”能否产生马当局预期的效果尚难确定,新一轮渔权谈判能否顺利举行,日本是否切实拿出诚意、准备实质性让步,还有诸多变数。

这种“无奈的投机”并不限于渔权谈判,而及于台日整体经济关系。两岸签署ECFA、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日本产业加速向台湾转移,以期借道台湾、利用ECFA优惠条件进军大陆市场。台湾则希望通过深化与日经济关系减少对大陆的“过度依赖”,向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方向努力,为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加入TPP做准备。2011年,台日签署了投资保障协议。马英九当局尽管对日本“购岛”做出强烈反应,但是无意因此而影响双方经济关系的深化进程。另一方面,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台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非常敏感。当前的经济危机已显著传导至岛内,“主计总处”11月1日第九次调低2012年GDP增长率预期至1.05%。韩国是台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中韩自由贸易谈判的推进更强化了台湾的危机感。

在渔权谈判议题上“无奈的投机”同样存在于马当局对日经济政策思维中,即视大陆与日本经济关系的趋冷为深化日台经济关系的良机。日本“购岛”后,对岛内经济政策影响甚大的前“副总统”萧万长就表示中日冲突对台来说反而是一个发展机会,台可加强对日经济合作。“副总统”吴敦义认为日本企业受到威胁之际,正是台组团到日本、对日本企业宣扬如何与台合作、进军大陆的好时机。“立法院长”王金平则表示“联日、拉中、抗韩”将是日本震后和两岸新局中推动台日产业合作的基础。据“经济部长”施颜祥透露,台日正研议2012年内签署产业合作备忘录,围绕太阳能光电、LED、数字技术、精密机械等日本强、并与台湾产业有上下游合作关系的产业,在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事业经营等方面深化合作。台日其他协商如相互认证协议、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等,都按既定进度推进。(21)

除了政治抗争、经济谋利,马英九当局还提出“东海和平倡议”,试图引领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思路。2012年8月5日,马英九在台北宾馆出席《台日和约》生效60周年纪念活动,表示担忧钓鱼岛争议可能导致东海和平与安全陷入不确定状态,进而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呼吁相关各方:自我克制,不升高对立行动;搁置争议,不放弃对话沟通;遵守国际法,以和平方式处理争端;寻求共识,研订“东海行为准则”;建立机制,合作开发东海资源。此后,台当局不断完善该倡议。9月7日,马英九登临彭佳屿宣示主权之际,进一步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推动纲领”,主张通过两阶段推动倡议,先是和平对话、互惠协商,建立一轨与二轨对话管道,强化互信;继而通过管道开展各种对话与协商,推动实质合作,建立共同开发资源机制。涵盖领域包括渔业、矿业、海洋科学研究与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特别是要签署“东海行为准则”。马英九特别强调先进行台日、两岸、中日“三组双边对话”,取得进展后再推进到“一组三边协商”。(22)

应该说,“东海和平倡议”及其“推动纲领”带有鲜明的马英九个人色彩,源于其长期从国际海洋法研究钓鱼岛问题形成的学术观点。马英九的基本理论是,“由于钓鱼台列屿面积小、距岸远、资源少、无人居,及主权有争执,因此在中、日东海大陆礁层(即大陆架,引者)划界中不应具有划界效力。……不论中日两国最后何国取得钓鱼台列屿的主权(或甚至维持目前的僵局),东海海床划界的问题皆可与钓鱼台列屿主权问题完全分离。换言之,此二问题彼此全不相干,既可同时解决,亦可先后解决”。(23)海床划界直接关联的是石油等海洋资源的分配,其与主权的分离意味着各方可以搁置主权争议而共享资源。这一理论为“东海和平倡议”提供了理论支撑,即“国家主权无法分割,但天然资源可以分享”。由此,马英九得以自圆其说,在坚持“中华民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同时,呼吁各方通过协商对话而合作开发资源,独享“主权”与共享资源实现统一。

将研究成果作为执政当局正式的政策主张提出来,是学者出身的政治人物的常见做法。马当局在日本“购岛”势在必行但尚未正式实施之际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显然有提前布局以应对日本“购岛”的用意。然而,在台湾特殊的国际环境下,“东海和平倡议”却有着特殊的长远“战略”意图。马英九当局希望借此展示台湾的软实力、巧实力,占据话语权制高点,突出争议当事方地位,让国际社会有感,从而为未来参与相关机制布局。2012年10月2日,马英九接受TVBS采访,坦言台湾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想争“话语权”,必须有明确主张,并自认“东海和平倡议”在国际社会已初步产生影响,很多国家讨论东海问题时都会提到,“我们占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前“陆委会副主委”黄介正称,新倡议是“让国际‘有感’的作为”,让别人有感,台湾“才有讨论机会”。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李明认为倡议是“以善意换取善意,为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找出路,对提升台湾的国际形象,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24)马英九上台以来,不再搞“烽火外交”、与大陆争夺“邦交国”、无谓地图谋“重返联合国”,转而以务实做法逐步扩大台国际空间,“东海和平倡议”可谓此整体战略下的新举措。

“东海和平倡议”出炉后,被马当局视为“重大理论创新”,竭力向国际社会宣讲。马英九近期会见来访外宾,屡屡进行阐释;“外交部”就钓鱼岛问题发布的一系列声明,言必提及该倡议;台湾在《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的广告标题就是“中华民国(台湾)提出东海和平倡议”。而国际社会也确实出现不少肯定声音。美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包道格、美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国务院前副发言人容安澜、国务院前亚太助理国务卿帮办薛瑞福等人均认为倡议具有建设性,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25)马绍尔等与台“邦交国”更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特意推介。然而,关键当事方日本却并未做出实质回应。8月7日,玄叶光一郎称“并非不可以考虑东海的各种合作形式”,从这种否定式回应中显然看不出日方的实质性积极态度。10月5日,玄叶在“对台湾各位传达的信息”中表示,“确保东海的和平与安定为所有当事者的共同利益。对于台湾日前提出的‘东海和平倡议’与‘推动纲领’,有部分我方虽无法接受,但亦能体察‘倡议’与‘纲领’呈现的就是如此的基本想法与精神”。(26)这种外交语言虚与委蛇,着力玩弄辞藻而无具体回应,意图只在拉拢、安抚马当局,而毫无接受“东海和平倡议”的政策意涵。实际上,即使卜睿哲、容安澜等肯定该倡议的美国战略界主流学者,也指出日本、大陆不会接受,高度质疑倡议的可行性。

美国是钓鱼岛争端的关键外部因素。尽管日本在清朝末年的窃占是钓鱼岛问题的肇始,但直接造成四十余年来纷争格局的却是美国政府。二战后初期,美国在托管期间将钓鱼岛纳入琉球群岛范围,并在1972年将管辖权一并“归还”日本,埋下中日争端的祸根。这与老牌殖民国家英国退出中东、南亚时的做法并无二致。不仅如此,美国声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一定程度上为日本保持实际控制的相对有利地位和对大陆、台湾坚持强硬立场提供了保护伞。日本此番悍然“购岛”,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并非毫无关系,但尚难言美国有意推动。“购岛”是对钓鱼岛现状和中日多年共识的显著改变,由此引发的中国强硬反制和中日矛盾激化都可预期。当前的美国亚太布局、中美关系、国际经济形势下,美国并不乐见中日关系紧张到如此程度。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虽然未积极推动日本“购岛”,但在“购岛”事发后的相关表态一度相当暧昧。事态升温过程中,美国尽管也声称对主权归属保持中立、不持特定立场,但其对《美日安保条约》适用性的强调更容易对相关各方的博弈心理和决策产生影响。联合国大会之后,美国才调整表态侧重,对《美日安保条约》适用性的强调有所淡化,而更多强调美国不会介入调停,对日本“挟美自重”的“绑架”言论也做出相关澄清。2012年10月30日,日本候任驻美大使佐佐江贤一郎称日本就“购岛”提前通知美国时,“美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因此“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能保持中立”。但美国国务院31日立即对此进行澄清,重申中立立场并未改变。(27)这些表态有助于日本政府清醒认识形势。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从一开始就与台湾当局存在结构性矛盾。关于钓鱼岛“主权”,台湾坚称归己、寸土必争,而美国的所谓中立立场认为地位未定,等同于否认台湾主张。台湾当局尽管视《美日安保条约》为东亚安全的基石,寄希望于其对自身的长期荫庇,但是也并不认可将该条约正式适用于钓鱼岛。因此,马当局对美国的确有所不满。2012年9月25日,马英九会见衔克林顿国务卿之命访台的国务院亚太局经济政策协调官柯夏谱时,就公开呼吁美国坚持四十年来的中立立场。(28)台智库人士对美国的不满更是溢于言表。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副执行长陈一新连发数文,直接指责“造成东海紧张情势升高的始作俑者,以及劝阻东京国有化不力,当然非美国莫属”,“若是没有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两度发言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尖阁群岛’(钓鱼台列屿),借给东京十个胆子也不敢行此天下大不韪之事”,甚至警告美国“袒护日本‘太超过’,未来恐将愈来愈难扮演公正的斡旋者,诚所谓典守者不能辞其咎”。(29)这种火力全开的言论出自亲美人士口中,实为罕见。

然而,台美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当前趋势决定了马英九当局不会为此而与美国公然叫板。毕竟,在台湾当局看来,美国是其最主要的外部支持力量和安全所系。马英九第一任期内,美台恢复陈水扁执政后期跌至谷底的互信,美国三批次售台武器的规模超越李登辉、陈水扁时期。马英九连任竞选中,美国关键时刻频频出手,有计划、有节奏地续推军售、高官到访、宣布免签待遇等动作,成最大外部辅选员。马连任成功后,强力推动解禁美国牛肉,既回报了美国辅选,更促成美台关系移除障碍、进一步深化。“购岛”前夕的APEC会议上,代表马英九的连战与代表奥巴马总统的克林顿国务卿举行正式会谈,显示出美台高度互信。此后,“购岛”引发的台日关系持续紧绷之际,美国派高官赴台,磋商重启搁置五年之久的“贸易投资框架协定”谈判。2012年9月30日,年度美台国防工业会议在美国如期召开。10月2日,美国正式宣布台湾加入免签证计划,11月即开始实施。与台日关系生变相反,台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马英九当局在处理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时,并非施压批判,而主要是在不影响台美关系的前提下对美游说、沟通。9月下旬,马当局宣布将派马英九头号亲信金溥聪出任驻美代表。这一人事变动获得美国高度肯定,未来双方沟通将更为畅通。

在钓鱼岛问题上,马英九当局要获得美国信任,关键之一在于拒绝与大陆联手保钓,让美安心。这已成为马当局近年来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此轮“购岛”争议中也是言必称之。无论是马英九接受日本 NHK专访,还是“外交部”的一系列声明,均多次重申;甚至发布对日抗议声明,也要刻意抢在大陆之前,以免造成追随大陆的印象。(30)然而,日本在美国袒护下蓄意滋事,导致事态不断升级,冲撞两岸政策底线,不可避免地促成两岸未必有意为之但却客观出现的配合。对日本“购岛”过程中的具体动作,两岸均进行抗议,表明的立场如要求日本政府撤销“购岛”决定、承认争议基本重叠;两岸宣示主权的重要动作,都是海事管理部门巡航、护渔;两岸均呼吁美国保持中立,对奥巴马总统的失言,两岸均进行交涉。这些政策做法,除了出台的时间有前后外,基本都雷同。两岸尽管未进行事前沟通协调,但步调却高度一致,已超越台湾当局“不联合保钓”的主观意愿。此乃形势使然,反映出的是两岸在涉外主权事务领域不以当政者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客观互动规律。尽管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以各自的方式进行保钓,但是共同的指向、共同的立场必然导致心照不宣的默契,而这种默契会随着外国滋事的升级而相应深化。陈一新曾详细论述两岸不能联合保钓的多条理由,但是面对日本在美国袒护下的“购岛”行径,不得不承认“东京的蛮横决定及美方的自以为是与力挺日本,却让两岸在保钓这个议题上有更多机会在不约而同的情况下合作”。(31)

马英九当局一直强调所谓“台日特殊伙伴关系”,并称之处于四十年来即台日断交以来最好。然而,日本上演“购岛”闹剧导致双方关系在马英九第二任期刚开始就出现严重危机。马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抗争行动,强硬要求日本撤销“购岛”并承认存在争议,表明其在捍卫“主权”上有相当的政治决心。然而,受限于对日关系的不对等和经济上对日本的倚重,马当局希望在这场危机中谋取经济上的实际利益。这种“无奈的投机”使得马当局对日本“购岛”的应对呈现出政治和经济相分离的特征。“东海和平倡议”的提出表明,作为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个人的“保钓”立场和相关学术理论对当局的政策主张产生了直接影响。该倡议有一定合理成分和正面意义,但现实可行性较小。对马当局而言,其意义更多地在于拓展国际空间。马当局为避免对日抗争冲击台美关系,不厌其烦重申不与大陆合作“保钓”。然而,客观形势的发展造就两岸自然而然地形成并深化现实默契。马英九当局的“国家安全”基本战略是“和中友日亲美”,而钓鱼岛争议恰恰同时牵涉日本、美国、大陆,直接冲击该战略。钓鱼岛争端还在持续,台湾的角色作用、其对外战略的走向值得关注。

注释:

①台湾称钓鱼岛为“钓鱼台”。

②“中华民国外交部谴责并强烈抗议日本政府侵害我国主权”,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8204de9b-c7f4-4bfd-a208-5a080b7d38bd? arfid=88ce0e14-af13-4a76-8015-83fe91b55db0&opno=fet5c741-bf77-468b-bb7d-0t7eff7b7636.(上网时间:2012年9月13日)

③“钓鱼台群岛资料”,香港《明报月刊》,1979年5月,第50页。

④“41年前我海军贴岸宣示钓岛主权”,《联合报》,2012年9月6日。

⑤“外交部:不希望片面行动损及台日友好”,《联合晚报》,2012年4月17日。

⑥“中华民国外交部谴责并强烈抗议日本政府侵害我国主权”,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8204de9h-c7f4-4bfd-a208-5a08067d38bd? arfid=88ce0e14-af13-4a76-8015-83fe91b55db0&opno=fe15c741-bf77-468b-bb7d-0f7eff7b7636.(上网时间:2012年9月13日)

⑦“日若敢逮人海巡署:不排除开火”,《联合晚报》,2012年9月24日。

⑧Yung-Lo Lin,“Those Islands Belong to Taiwan”,http:// 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10/18/those_islands_belong_to_ taiwan.(上网时间:2012年10月22日)

⑨“外交部重申我国对钓鱼台列岛立场”,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5d244e2c-8528-49ce-822f-ea3e20258956? 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e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外交部肯定巴拿马外交部重申巴国总统访日期间对钓鱼台列屿所说系遭媒体片面解读之正面回应”,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 ae5c9a3c-dd60-4888-9563-9168c75532al?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c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上网时间:2012年10月31日)

⑩马英九:《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台北:正中书局,1986年,第V页。

(11)马英九关于钓鱼岛的主要论著包括:Legal Problems of Seabed Boundary Delimita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Baltimore:University of Maryland Law School,1984(在其博士论文“Trouble over Oily Waters:Legal Problems of Seabed Boundaries and Foreign Investm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基础上修订而成);《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钓鱼台列屿主权争议回顾与展望》,台北:中华民国反共爱国联盟,1996年。

(12)张钧凯:《马英九与保钓运动:兼论美政府时期的钓鱼岛问题》,台北:文英堂出版社,2010年,第13-29页。

(13)“关于台湾对东海渔业之相关报道”,http://www.koryu.or.jp/taipei-tw/ez3-contents.nsf/New/E-92E5EDEB10E4C8B49257A78003A41CB?OpenDocument;“玄叶外务大臣透过交流协会对台湾各位传达的信息”,http://www.koryu.or.jp/taipei-tw/ez3-contents.nsf/New/31 BBE35F9EDE1 AEC49257A8E000EADA7? OpenDocument.(上网时:2012年10月8日)

(14)“日媒:日担心台陆协力护钓岛,抛渔权谈判”,《中国时报》,2012年10月8日。

(15)“外交部长杨进添接见日本众议员中津川博乡等一行,就近日钓鱼台列屿问题重申我政府立场”,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ec81a20a-189d-4b13-9967-3c45a61ae651? arfid=88ce0e14-af13-4a76-8015-83fe91b55db0&opno=fe15c741-bf77-468b-bb7d-0f7eff7b7636;“外交部政务次长董国猷约见日本驻华代表樽井澄夫,就近日钓鱼台列屿问题重申我政府立场”,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679e2b14-a608-43e3-a652-28794e7fc594? arfid=88ce0e14-af13-4a76-8015-83fe91b55db0&opno=fe15c741-bt77-468b-bb7d-0f7eff7b7636.(上网时间:2012年8月25日)

(16)“本周宣布重启渔业会议,与马越洋热线不断”,《中国时报》,2012年9月10日。

(17)“我政府维护钓鱼台列屿主权之坚定立场不变,并以务实态度与日方协商渔业问题,捍卫我渔民权益”,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c0253be7-1303-496a-9658-bdd3c1899583? arfid=88ce0e14-af13-4a76-8015-83fe91b55db0&opno=fe15c741bf77-468b-bb7d-0f7eff7b7636;“我政府正持续与日方洽谈第17次渔业谈判之细节”,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0c338999-8a90-441b-bbd6-719a667e1342? 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c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上网时间:2012年10月30日)

(18)“驻日代表返台,拒渔权谈判”,《中国时报》,2012年9月11日。

(19)“马总统:台日渔权谈判月初可能展开”,《联合报》,2012年10月3日。

(20)何思慎:“钓岛渔权博弈,台日各有棋谱”,《中国时报》,2012年10月4日;“钓岛风云:三强之间难为小,台湾火中取栗争渔权”,《中国时报》,2012年9月28日。

(21)“萧:中日冲突时发展台日经济合作机会”,《中国时报》,2012年9月19日;“中日经贸关系紧张,台拟赴日招商”,《经济日报》,2012年9月27日;“经长:台日产业合作不受影响”,《经济日报》,2012年9月12日。

(22)“总统出席‘中日和约60周年纪念活动’”,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 tabid=131&itemid=27837&rmid=514;“总统视察彭佳屿”,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 tabid=131&itemid=28069&rmid=514.(上网时间:2012年9月8日)

(23)马英九:《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第158页。

(24)“马总统:台日渔权谈判月初可能展开”,《联合报》,2012年10月3日;“东海倡议:学者——让国际有感”,《中国时报》,2012年8月6日;李明:“两岸别相妨害,反对日本挑衅”,《联合报》,2012年8月7日。

(25)“包道格:马总统倡议是唯一出路”,《中国时报》,2012年9月8日;“卜睿哲肯定马和平倡议”,《联合报》,2012年9月12日;“薛瑞福:仅台提具体建议”,《中国时报》,2012年10月19日。

(26)“玄叶外务大臣透过交流协会对台湾各位传达的信息”,http://www.koryu.or.jp/taipei-tw/ez3-contents.nsf/New/31BBE35F9EDE1AEC49257A8E000EADA7? OpenDocument.(上网时间:2012年10月8日)

(27)“Daily Press Briefing”,October 31,2012,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2/10/199884.htm.(上网时间:2012年11月2日)

(28)“总统接见美国APEC资深官员、国务院亚太局经济政策协调官柯夏谱”,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 tabid=131&itemid=28184&rmid=514.(上网时间:2012年9月27日)

(29)陈一新:“钓岛与独岛争议替美国解围”,《中国时报》,2012年10月3日;“美日联手战略,试探中国底线”,《中国时报》,2012年9月12日。

(30)“驻日代表返台,拒渔权谈判”,《中国时报》,2012年9月11日。

(31)陈一新:“美日联手战略,试探中国底线”,《中国时报》2012年9月12日。

标签:;  ;  ;  ;  ;  ;  ;  

浅析马英九对日本“岛购”事件的回应_中日钓鱼岛争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