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荣,马成文殊,李艳玲,刘倩云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药剂科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目的:对失眠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与药物治 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2.2%),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提高失眠症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失眠症;认知行为;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57-02

失眠症是常见疾病之一,失眠症患者多表现入睡难、睡眠浅、多梦、醒后难入睡、睡眠质量较低、睡眠时间较短,失眠症对生理及心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多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显效快但停药后易反复。本次研究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46例,经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观察组男35例,女38例;年龄20~68岁,平均(45.1±2.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3±1.1)年。对照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20~67岁,平均(45.2±2.3)岁;病程4个月~4.1年,平均(2.3±1.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7d内失眠出现3次及以上,失眠持续1月及以上;入睡时间30min及以上、多梦、早醒;非心理因素影响导致失眠。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近期存在抗失眠药物使用史;妊娠/哺乳期妇女;对研究所涉药物过敏、禁忌;拒绝参与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艾司唑仑片(新疆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5020013),口服,2mg/次,1次/d,视患者情况持续治疗21d后剂量改为1mg/次,1次/d,持续治疗5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矛盾意向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及睡眠教育。两组均治疗5周,治疗完成后评价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5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疗效。采用PSQI量表评价睡眠质量,PSQI包括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高。无效:睡眠质量无改善,临床症状无变化;有效: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睡眠质量恢复正常,困乏、情绪失常消失,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 睡眠质量

观察组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05,见表1。

2.2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率97.3%;对照组无效13例,有效率8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990,P<0.01。

3.讨论

失眠症是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不满足并对日间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的主观体验,忧虑、恐惧心理是失眠症形成的心理因素。本病发病率高,不属于危急重症,但对患者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长期失眠对情绪、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失眠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抗失眠药物、抗抑郁药物见效快,效果好,减少醒起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但长期服用产生依赖性,骤停则导致戒断反应,停药后易反复。

行为学研究提出行为产生与学习关系密切,行为可通过后天学习进行纠正,行为认知疗法竖立正确认知,纠正患者不当生活方式、睡眠习惯,形成健康睡眠方式[2]。本次研究中通过矛盾意向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及睡眠教育结合药物治疗,矛盾意向法使患者经历自身害怕、恐惧的行为,了解到这些行为不对自己造成伤害,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认知疗法评估患者错误睡眠认知,帮助患者形成积极、正确的认知,缓解心理压力,降低对抗失眠药物的依赖性。行为疗法控制患者卧床时间,确保患者作息时间良好,保证卧床时间6h及以上,避免日间困倦、乏力;指导患者有困意时卧床睡觉,卧床后无法入睡则起床;准时起床;控制午休时间30min左右;教导患者放松疗法,降低机体唤醒水平,缓解肌肉紧张度,提高睡眠质量。对患者进行睡眠教育,分析并干预患者睡眠干扰因素,改善睡眠质量,延长了睡眠时间;睡前禁止引用浓茶、咖啡等提高神经兴奋度的饮品,避免饮食过量、运动过量;控制房间温度、湿度,保持光线柔和,睡眠环境安静,提高了睡眠质量。

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减少患者睡眠障碍,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宝民.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07):161-163.

[2]庄晓勇.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56-57.

论文作者:王荣,马成文殊,李艳玲,刘倩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荣,马成文殊,李艳玲,刘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