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脉络论文

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脉络论文

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脉络

杨志臣

摘要 :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是在由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社会发展出现阶段性特征、恩格斯开始重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思想缘起等构成的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并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现出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即呈现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70年代中前期的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的基本形成;19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前期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俄国民粹派 西欧无产阶级革命

19世纪70年代之前,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尚呈现为零星的分散状态。从19世纪 70年代开始,这一研究逐渐地转向集中的系统状态。正如任何在历史上发生的每一历史事件必定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一样,恩格斯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研究状态之转向也是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社会发展出现阶段性特征、恩格斯开始重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思想缘起等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并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展现出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社会发展出现阶段性特征

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从以前的零星分散状态转向系统集中状态时,正值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进一步向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面貌。当时,资本主义在西欧尤其是在英国和法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蕴含着的内部矛盾正日益趋向尖锐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从经济领域转到政治领域。西欧无产阶级运动在第一国际的领导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法国巴黎成了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不过,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西欧的无产阶级运动一度陷入发展的低潮,革命的中心正向德国转移。与此同时,西欧和美国以外的东方国家,资本主义刚刚开始发展。在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展现出方兴未艾之势,例如俄国和日本,其中,俄国社会发展形势正在向着革命方向演进;另外一些国家则日趋陷入西方资本主义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受奴役状态,例如印度、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

(一)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巴黎公社革命后一度处于低潮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所写的著作,例如《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资本论〉第1卷》等来看,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持有一个基本理解,认为就人类社会整体而言,它是从社会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逐步演进的,演进之路大致呈现为由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转变,进而再向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转变这样一个基本样貌。人类社会发展之路之所以总体上呈现为这样的演进样貌,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阶段。例如,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因而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阶段也就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

纵观全球,当时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最高水平是由西欧和美国构成的西方国家所代表的,而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恰恰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形成的,而当时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正在趋向严重化,因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似乎已经率先呈现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演进趋势。在西欧,自19世纪30~40年代法、德、英三国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始,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的欧洲革命进一步显示出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苦大众的力量。不过,西欧的这些无产阶级运动在自身历史局限性的影响下,在各种落后力量的联合压制下,最终都失败了。伴随着无产阶级运动暂时归于平静,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总体上呈现出迅速发展的相对平稳之势。然而,自19世纪70年代始,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平稳之形势日益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严重冲击。这些起着严重冲击作用的因素首先就包括19世纪70年代初的普法战争和随这一战争而来的法国巴黎无产阶级革命。通过普法战争实现了统一的德国崛起为西欧和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强国,打破了各国资本主义的相对平稳发展之态势。在普法战争期间爆发的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则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形式在西欧和整个欧洲打破了无产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相对平稳的态势。虽然巴黎无产阶级革命失败了,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因而暂时陷入发展的低潮时期,不过,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没有停滞,而是仍然顽强地向前发展,向着主要是通过和平斗争方式推进无产阶级运动的趋势前进。

ACQUITY UPLC(美国Waters公司,包括二元高压梯度泵、真空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PDA检测器、Empower 3色谱工作站);Mettler Toledo Xs205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Q超纯水系统(Millipore公司)。

①使用MATLAB中自带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操作,首先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隐含层采用单层神经元,隐含层神经元的激活函数采用S型正切函数(Tansig),输出层神经元的激活函数采用线性函数(Purelin),训练方法采用收敛速度较快的Levenberg-Marquadt带反弹算法(Trainlm函数);之后导入标定得到的四次单维数据,设定电压信号为输入,理想的力值/力矩值为目标输出。模型建立好之后,通过调整隐含层神经元的个数进行训练,随着神经元个数的增加,训练速度逐渐变慢,训练精度逐渐提高。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继续呈现出具有能够进一步向前推进的生命力之时,也日益呈现出其内在根本矛盾进一步趋向严重化之势,与此相应地,西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正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

俄国就地理位置言,是西欧国家的邻国,首先是与普鲁士和在普鲁士主导下实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相邻。这一地理位置上的相邻关系使得沙皇俄国与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中形成了一个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发展大格局。这一地理位置上的相邻关系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一方面,自18世纪中期开始,沙皇俄国对西欧国家历史发展的干涉进一步增强,日益成为深刻影响西欧国家历史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地缘因素,日益成为严重阻碍西欧国家任何社会进步的地缘意义十分重要的破坏性因素;另一方面,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形势也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沙皇俄国的社会发展,促使它愈益从一个纯粹的专制国家向着一个以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为榜样的非纯粹的专制国家转变。

(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革命形势的出现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相比较,东方国家的发展具有很大不同。当时的东方国家普遍呈全面落后状态,正处于前资本主义或刚刚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其内在矛盾进一步趋向严重化之时,东方落后国家却日益呈现出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态势。例如,清政府主导的中国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掠夺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如果东方落后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则那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必定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之内具有相当的生命力,进而形成一个十分不利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东方资产阶级势力,呈现出东方资产阶级势力与西方资产阶级势力在结盟中合围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态势。因此,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之考虑,在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历史背景下,继续研究东方落后国家,特别是与西欧相邻的俄国之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就日益迫切地提上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日程。

资本主义在它的故乡西欧迅速发展、日益显示出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与此同时,西欧的思想领域也开始产生出对资本主义之消极方面的批判,进而产生出一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批判资本主义之消极方面的思想,也即,西欧不应再继续走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应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现有基础上直接向着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演进。这一具有浪漫情绪的思想首先在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英法的德国产生出来,而后又“蔓延到正在受资本主义冲击的俄国”[注] 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56页。 。这个具有浪漫性的直接演进思想能从德国传播到俄国,与德国学者哈克斯特豪森有着直接关系。哈克斯特豪森19世纪40年代在俄国游历时意外地发现了俄国的农村公社,认为俄国不存在西欧社会正在经历着的资本主义产生的严重灾难,“因为公社的组织使它免于灾难”[注]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59年,第149页,第150页。 。哈克斯特豪森的这个发现及其具有的神奇作用激发了俄国知识界的丰富想象力,开始促使他们“考虑超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注] 江丹林:《关于非西方社会发展的理论、历史和现状的反思》,《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1995年第17期。 ,展开了对俄国在农村公社基础上直接向社会主义演进之发展道路的持续探讨。

率先对俄国社会在农村公社基础上直接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进行探讨的,是作为俄国民粹派思想先驱的思想家赫尔岑。赫尔岑的思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前,他的双眼转向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俄国应向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学习,“用欧洲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俄罗斯”[注] 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5页。 ;第二个阶段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过程中,他注意到了革命过程中出现的激烈阶级斗争,注意到了无产阶级和其他群众所处的生存困境,注意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残酷之一面,认为俄国与西欧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不能再走西欧国家正在走的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向社会主义演进的道路,而是应当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与西欧已不存在农村公社相比,他认为俄国的独特国情就是在俄国呈现为普遍性存在状态的农村公社;公社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自身就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式,它自身就是社会主义的现实表征,也就是说,农村公社是为俄国所独有的一种现成的社会主义形式;这种现成的社会主义形式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俄国的沙皇专制政府,只要推翻了沙皇政府这个专制性政治权力的代表,农村公社的现成的社会主义就会自然地向全国扩展,从而比西欧国家更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紧随赫尔岑之后,俄国民粹派思想先驱——赫尔岑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赫尔岑的思想,认为西欧无产阶级正在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已经现实地存在于俄国社会,“已经是我们乡村生活中人民的牢不可破的习俗”[注]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59年,第149页,第150页。 。换言之,俄国农村公社的本性就是社会主义的,因此,俄国社会应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向社会主义前进,而不是像西欧国家那样首先陷入资本主义的泥淖中,然后再转向社会主义。

(3)量和单位: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文稿中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清楚。

二、恩格斯研究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思想缘起

19世纪70年代中前期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开始由此前的分散状态转向集中状态,这一转向的发生及其展开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而且具有一定的思想背景。

(一)俄国民粹派思想先驱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探索

在西欧国家社会形势的深刻影响下,促使俄国不得不愈益向着否定沙皇专制制度的方向发展的因素表现为诸多方面,主要包括1853年开始的克里木战争、发展大工业、解放农民、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政府的腐败、俄国社会的逐渐觉醒等方面。在1853年开始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的落后性在英法联军面前充分地展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俄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出了战争。俄军的落后性以及最后之惨败虽有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刚愎固执,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俄国社会的落后性所决定的。在战争中,把军队迅速运往前线之客观需要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得到满足,这是因为当时俄国社会非常落后,没有像样的机器大工业,因而不能铺设出能够用来运兵、运送战略物资等的铁路。战争惨败的事实使沙皇政府不得不重新理解战争与社会的关系,哪怕是仅仅为了实现俄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俄国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俄国就必须能够建立机器大工业。因此,沙皇政府不得不实施了1861年解放农奴的改革。

面向事件的中文指代语料库是在CEC的基础上进行的标注,共有两大类指代关系的标注,分别为事件要素(对象、环境和时间)的指代标注和事件的指代标注,其中事件要素的指代标注又分为已存在要素的指代标注和缺省要素的指代标注.

然而,由于沙皇政府所实施的1861年解放农奴的改革在根本上是要在确保沙皇专制制度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孕育和扶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因而解放农奴也就只能成为“所谓的”解放农民,实则是通过种种巧妙的改革举措剥夺农民,把大部分农民或慢或快地逼迫到不得不逃离小块土地的地步,逐步地无产化,最后成为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能够得以迅速发展的雇佣工人后备军。这样,到19世纪70年代,已经逐渐陷入严重生存困境的大部分农民也就不得不自然而然地从自己的生存状况中产生出日益增长着的反对沙皇政府之客观需要。这个客观需要在与沙皇政府自身的日益腐败、俄国社会在多方面的逐渐苏醒、西欧国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多方面或显或隐的影响等诸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正日益孕育着旨在推翻沙皇政府及其专制制度的革命形势。

(二)俄国民粹派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提出

在19世纪40~50年代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初步探索的基础上,脱胎于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之思想的俄国民粹派思想家继续沿着他们的思想先驱所开辟的道路前进,在60~70年代形成了在俄国影响重大的民粹派社会主义运动。这一民粹派社会主义运动主要包括正在形成中的三个基本流派,即“以米·亚·巴枯宁为代表的‘暴动派’、以彼·拉·拉甫罗夫为代表的‘宣传派’和以彼·尼·特卡乔夫为首的‘夺权派’。”[注] 马龙闪,刘建国:《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19页。 这一具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所持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在多方面历史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马克思开始在对东方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社所有制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俄国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社所有制问题的集中探讨。此一时期,他认为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景具有“两种可能性”[注]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或者在瓦解中演进为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或者在继续存在中演进为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这一理解意味着马克思把他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关于东方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社所有制的认识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肯定了东方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社所有制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西欧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也产生过类似于东方农村公社的社会形式,西欧的小块土地私有制正是这一公社社会形式解体的历史产物。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他进一步推进了关于东方农村公社的认识,在对俄国农村公社这一东方农村公社的典型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地把俄国农村公社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联系起来,逐渐地把俄国农村公社与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联系起来。换言之,俄国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有制的重要性,进而东方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有制的重要性,在马克思的研究视野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过,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景的理解并不乐观。这一点在1870年2月10日《马克思致恩格斯》、1870年3月5日《马克思致致劳拉·拉法格和保尔·拉法格》、1870年3月24日马克思写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致日内瓦的俄国支部委员会委员》、1871年1月7日《伊·鲁·托马诺夫斯卡娅致马克思》等通信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1874年,俄国民粹派的代表彼得·尼基提奇·特卡乔夫通过写作具有诽谤性质的小册子《给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先生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主动地把恩格斯拉入与他的论战之中。这封《公开信》不仅对恩格斯本人进行了诽谤,把种种莫须有的事情强加到恩格斯身上,而且意图通过传播有关俄国状况的虚假介绍以达到既误导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又以此来为巴枯宁主义者所持的关于俄国社会的观点进行理论辩护。为驳斥特卡乔夫,以恢复关于自己和俄国社会状况的真实面目,根据马克思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建议,1875年3月,恩格斯写作了《流亡者文献》中的第四篇,对《公开信》中有关恩格斯个人的部分进行了有力回击;接着,又写作了《流亡者文献》中的第五篇,即《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就俄国社会的现况、发展前景等重大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以回应特卡乔夫关于俄国社会的不实描述;1875年5月,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书导言》中,恩格斯对他写作《流亡者文献》中的第四篇和第五篇的原因作出了进一步说明,并从俄国社会发展形势之于西欧社会的重大影响方面对第五篇作出了进一步的补充。

第二,俄国社会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演进。依据民粹派思想家们观察问题的逻辑,既然俄国社会与西欧社会具有根本的差异,那么,应当得出的结论显然就是不同的社会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也是不同的。考虑到西欧社会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社会的选择一定是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即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简言之,在民粹派思想家们看来,西方社会形式只具有消极方面,根本不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西欧社会采取的资本主义社会形式是与比它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形式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从资本主义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形式完全可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相隔离开;与西欧社会陷入其中的资本主义相比较,社会主义本身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消极因素,只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因而,俄国社会不应再重复西欧社会正在走的资本主义道路,不应再重复西欧社会正在采取的以商品、货币、市场为中介的社会交换形式,而是要避开这一充满矛盾和灾难的道路,采取没有中介的社会交换形式,直接向社会主义道路演进。换言之,农村公社本身就是已经存在着的社会主义社会形式,农村公社中的农民是本能的具有革命性的社会主义者,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土地所有制。

第三,俄国社会应该采用直接革命的方式进行自我演进。既然俄国社会已经具备了直接向社会主义演进的基本条件,那么,为什么俄国社会还没有直接向社会主义演进呢?俄国民粹派思想家认为,导致出现俄国社会不能进行自我演进这一历史情形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沙皇专制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全面压制,二是俄国社会在沙皇专制制度下形成的落后状态。换言之,正是沙皇专制制度对包括农村公社在内的俄国社会之全面压制使得农村公社的内在优势不能现实地展现出来,正是沙皇专制制度导致的社会落后状态构成了严重制约农村公社之内在优势得以现实地展现的重重包围圈。因此,不取消沙皇专制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全面压制,不提升俄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就不能把具有内在优势的农村公社彻底地解放出来,进而也就不能把农村公社的内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通过组建“高度集中的革命党”[注] 马龙闪:《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与十月革命(一)》,《历史教学》2008年第2期。 把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力量重新组织为高度集中之状态;继而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革命力量采取直接革命的方式,通过直接推翻沙皇政府及其专制制度以夺取政治权力;进而已经掌握政治权力的革命力量继续通过直接革命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造,并在这一改造中把农村公社彻底解放出来,从而促使农村公社发挥出引领俄国社会向社会主义演进的内在优势。

5.1.1 The experience of crop planting and sustainable use of soil resources with highland barley as core

(三)马克思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关注

马克思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关注直接涉及他对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景和土地公有制问题的关注,后者又直接涉及他对东方公社问题的研究。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问题时认识到,与西欧社会正在采取的小块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根本不同,包括诸如土耳其、伊朗、印度等在内的东方国家在农村实施的是土地为公社所有的公有制;这个具有原始性的东方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社所有制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专制制度正是东方国家陷入落后状态的最根本原因。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东方农村公社的进一步冲击,进而随着东方农村公社在这一冲击中痛苦地不得不走向解体,东方国家必将会在采取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迎来自己民族的新生。不过,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地改变此前对东方农村公社及其土地公社所有制的理解,例如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他已经开始称东方农村公社为“原始共产主义”[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4页。 ,把土地的公社所有制视为“直接的公有制”[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98页。 。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观则也强调人本思想的重要性。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三、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发展脉络

在由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思想背景等构成的具体的历史背景下,恩格斯于19世纪70年代中前期开始把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逐渐地从此前的零星分散状态推进到集中系统状态,并在这个转变中逐渐形成了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第一,19世纪70年代中前期,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初步形成;第二,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基本形成;第三,19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前期,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继续发展。

(一)恩格斯开始重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19世纪70年代中前期,主要是1874—1875年,恩格斯开始重视俄国社会问题,并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

第一,俄国社会异于西欧社会。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俄国民粹派思想先驱和紧随其后的俄国民粹派思想家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思索首先是建立在一个根本问题基础上的,即他们是在与西欧社会共处同一个历史时间的背景下,是在与西欧社会进行比较的视野中,开始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这就促使他们不得不首先对俄国社会是否与西欧社会相一致的问题作出判断。这个问题之所以具有根本的前提性意义,是因为该问题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所涉及的其它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对其它一切问题的回答在根本上都要受到这个问题的决定性制约。也就是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从根本上决定着对其它一切问题的理解。如果俄国民粹派思想家认为俄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是相同的、相似的,那么,就会形成俄国社会将会走上与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道路相同、相似的社会发展道路之思想,即不会形成被人们称为俄国民粹派的政治派别及其所持的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思想,俄国民粹派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不会在历史上产生出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运动之所以能够产生出来,首先就在于民粹派思想家认识到俄国社会既不是与西方社会相同,也不是与西方社会相似,而是与西方社会相异。不过,他们却对这个相异作出了简单化理解,认为俄国社会相异于西欧社会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俄国仍然在全国存在着农村公社。换言之,农村公社的社会形式、农村公社中的农民、农村公社所实施的土地公有制等标志着俄国社会与西欧社会的根本性差异。

(二)恩格斯在与马克思思想互动中研究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随着马克思继续对俄国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及恩格斯在与马克思的思想互动中继续展开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基本形成。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恩格斯与马克思围绕着欧美工人运动和1877—1878年俄土战争问题,在思想互动中把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推向前进;另一方面,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研究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过程中逐渐共同形成了一个趋向完整的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有机整体,以及关于这一思想的具有本质一致性的见解。

与交流配网不同,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内带有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系统阻抗小短路电流传播速度快、幅值大;存在多电源环网运行方式,直流线路存在T型接法且长度较短,使得故障选线定位较为困难。鉴于此,需要研究适用于多端直流配电网的保护配置策略。

关于前者,恩格斯于1878年1月12日写的《德国、法国、美国和俄国的工人运动》和1878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写的《1877年的欧洲工人》在对欧美工人运动和1877—1878年俄土战争问题所作的分析中,把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前进;马克思于1878年1月25日—2月11日写的《论东方问题或欧洲是否应该是哥萨克的?》在对欧洲工人运动和1877—1878年俄土战争问题所做的分析中,把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向前进。

胡宏认为,尽管圣人在人格上呈现的完美无缺,但对其人格基础进行探索和研究就会发现:圣人完美人格的基础是孝悌。胡宏认为,水有源,所以“其流不穷”;气有性,所以“其运不息”;而德有本,所以“其行不穷”。因此,“德之本”即“孝悌也者”。由此可知,德性之本为孝悌,孝悌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表现。

关于后者,恩格斯是在与马克思的思想互动中开始对俄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集中研究的,这最初表现为他“根据马克思和威·李卜克内西的建议”[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73页,第492页。 于1875年写作了《流亡者文献》中的第四、第五篇。其中第五篇《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认为是19世纪70年代《人民国家报》刊载的“最重要的论文”[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73页,第492页。 中的一篇。接着,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的基础上,马克思把他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已有研究继续推向前进,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可能具有不同于西欧社会已有发展道路的思想进行了初步阐述。继而,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内在性质和可能存在着的进一步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作出了集中阐述。最后,恩格斯与马克思或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共同对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景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问题作出了相对完整之阐述。这就表明两人在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已达到了思想上的辩证统一。

(三)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进一步深化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理解

19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前期,随着西欧社会形势和俄国社会形势的进一步演化,恩格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继续推进着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得以继续发展。这集中体现在他所写的著作《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晚年与俄国民粹派丹尼尔逊等人的通信以及为《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写的跋中。

1889年12月—1890年2月,恩格斯应俄国社会主义者的请求为《社会民主党人》杂志写了一篇题名为《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的文章,其中关于俄国沙皇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之物质基础和实际运转的阐述,关于在欧洲新形势下俄国革命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所具有的国际意义的阐述,都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研究俄国社会问题,不断地深化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重要体现。

恩格斯晚年继续保持与以尼古拉·弗兰策维奇·丹尼尔逊等为典型代表的俄国民粹主义者进行书信联系,就他们在书信中提出的诸多有关俄国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同时批判了他们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存在着的诸多错误认识,进而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他自己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理解。

1894年1月,恩格斯在把他于1875年的论战性著作《论俄国的社会问题》收入《〈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1871—1875)》时,专门为这部著作写了一篇跋,也就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这篇跋从多个方面对他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专门研究进行了新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和新的俄国社会发展形势下的系统完善和深化。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批准号:GD18XMK12)。

[收稿日期 ]2018-12-22

[作者简介 ]杨志臣,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广东广州 510053

(责任编辑:王云川)

标签:;  ;  ;  ;  ;  ;  

恩格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脉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