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势视角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信息势视角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信息势视角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李储学 赵芳芳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摘 要: :信息势理论为科学认识和充分利用信息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从信息势理论视角出发,应正视信息驱动重要作用,强化创新发展理论支撑;推进政产学研用资联动,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借力信息技术赋能管理,构建智慧治理体系;完善信息获取处理制度,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加强新时代信息人队伍建设,用人才杠杆撬动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信息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

0 引言

信息势理论认为,信息=差别×联系,人的有效行动是由信息推动的,而且人们总是沿着信息量最大的方向行动。根据信息势理论的“势增原理”和“三大定理”(加速发展定理、创新衍化定理、对称和谐定理),个人、组织、社会以及宇宙的成长、发展和演化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势(信息)相互作用推动的。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强化理论支撑,尤其是应重视信息势的重要作用,从治理理念、体系构建、技术升级、队伍优化、信息建设等多个方面发力,借鉴信息势相关理论,打好利用信息驱动发展、推进社会动能转化的组合拳。

地区集聚效应一直是各国创投发展的主要特征。创投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投资目标,因此科技资源发达的地区大多也具备丰富的创投资源。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创投仍然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浙江,这4个地区集中了全国62.5%的资金。此外,安徽、山东、天津、湖南、湖北等地的创投机构也发展迅速,规模增长较快(见图5)。

1 发挥信息驱动重要作用,强化创新发展理论支撑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原理事长杨培芳在《关于信息社会的十三个问题》中提出“信息生产力”的概念,即由信息或知识劳动者,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以及适应各行各业生产、服务和人们生活需要的信息资源形成的新型的、社会化生产能力。党的十九大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实现这些重大目标,应提高对信息驱动的认识,将信息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强化思考研究和探索应用,充分释放信息化的能量,挖掘和发挥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的作用。首先,应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势思维。通过集体学习、系统培训、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信息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在各级领导干部队伍中树立系统、深入、全面的信息观,摒弃碎片化、表面化、片面化的认识。其次,应强化面向未来的信息理论研究。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信息理论智库、研究院等实体组织平台,构建面向未来、服务决策、助力发展的专家团队和人才梯队,抢占信息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新机遇和制高点。再次,应强化信息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更加灵活的协商及决策制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交流沟通机制,打破组织壁垒、层级壁垒、身份壁垒,让信息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研发、信息建设实践、信息发展建议等各方面新成果,能够更便捷、顺畅、有效地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全社会之间共享、应用和推广,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2 推进政产学研用资联动,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人类社会已进入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的大科技时代。根据势增原理的核心观点,“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因此加强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深化政产学研用资协同是进一步扩大创新“乘数效应”的可行路径之一。国务院出台了各类政策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这也要求政府、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用户等众多主体共同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共同参与创客运动,形成协同创新的磅礴力量。一方面,应明确多元主体的权利义务,通过法律界定、政策引导等,明确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权威在公信力、公共服务、监管、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打好政策组合拳,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搭建合作平台、支持人才培育等措施,为协同创新提供政策推力。突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协同育人主体等多重身份的重要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重视解决受制于人、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作为资源库、孵化器、创新源、动力站等角色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着力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重视科研院所、用户、资本等力量在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其参与协同创新提供制度渠道、合作平台和利益保障。另一方面,应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注重利益驱动,为多元合作、协同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机制。重点应该在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教育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等方面,出台专门激励政策,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进人才评价、职称评定、项目及荣誉申报等方面的改革,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协同创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需求,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用活政策“指挥棒”,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应实施“平台+”战略,将众多创新平台打造成区域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平台之间的联系,并加强平台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功能,从而整合更多的优质资源,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圈。

3 借力信息技术赋能管理,构建智慧治理体系

管理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对现代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管理变革已经引起关注并在实践领域得到体现。但还远远不够,未来的管理需要借力信息技术赋能,跑出创新加速度。管理创新应体现在各类组织、各个层级、各个领域。一是政府层面,应树立智慧治理理念,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更是政府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的一项崭新手段。政府应加强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通过联合研发、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综合指挥中心,给政府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并分级分类构建完善的智慧型治理体系,不断探索“云治理”“e治理”“互联网+政务”“微政务”等新模式、新方式、新方法,重塑行政和治理生态。二是企业层面,应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新模式,打造适应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服务业态、延伸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顾客群体的研究,把握信息时代品牌战略的新特征,突出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优化管理和服务模式,重塑管理体系、生产体系和研发体系等,加快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的升级迭代速度,不断抢占市场先机。同时,应加速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打造产业集群,加强信息产业体系建设,创新信息产业发展应用。三是社会层面,应大力引导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健全组织功能,并将各类社会组织纳入智慧型社会治理体系,借势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在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透明化等方面下功夫,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服务力。

4 完善信息获取处理制度,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在信息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将更多依靠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依赖信息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效率,即信息点、信息量、信息势,这既包括信息本身,更涉及“冰山理论”所强调的隐藏底层的部分。基于信息势的科学决策,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一是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及储存的专门机构。从角色定位、服务对象、主要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对这一专门信息机构给予明确的界定,并建立健全信息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促进信息及时有效地在组织间和组织内流通,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建立信息化发展智库。汇聚信息研究专家学者尤其是注重发挥专家多学科优势,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并发挥其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等方面的作用,将信息驱动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中,让信息化既成为新动能之一,又成为催生其他新动能、与之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健全信息获取处理及信息安全制度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信息安全也应该与之同步,给网络信息、公民隐私、国家安全装上一把“安全锁”。这需要加快推进信息领域立法,以最严苛的法律保障信息安全;同时加快推进配套制度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如网络信息服务黑名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等,强化信息监管和信息保护,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信息生态。四是积极推进决策文化的转变。重视现代决策技术及方法的运用,推进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转变,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决策“拍脑袋”“一言堂”等现象,在各级党政机关中率先推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信息支撑、民主参与、多元协同的良好氛围,厚植科学决策文化。

万:这个简短的故事,的确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当以动画片的形式播出时,相信一定会很容易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谓“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成功之作.

5 加强新时代信息人队伍建设,用人才杠杆撬动发展新动能

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的必由之路。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关键是造就人才、服务人才,释放信息人潜力,以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进而推进社会发展动能转换。信息势理论认为,社会信息化使人类从生物人、社会人嬗变为信息人,“纠结”的根源在于主体占有的信息量小于环境对象的信息量, 其本质是主体信息缺失导致的不确定性;而“给力”的本质是主体得到了信息而产生的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根本问题是信息的相互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打造信息人队伍,就是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强引导支持、教育培训和研究交流,使其占有更多的信息量,促进“确定性”不断增长。构建新时代信息人队伍,有3个着力点:一是政策引导。国家和省级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新形势,制定新时代信息人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信息人才给予补贴,定期更新和发布紧缺人才目录,支持产教协同育人。二是教育发力。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和新需求,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服务大局、对接产业、面向未来,积极培养社会紧缺的各类信息人才,特别是要大力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技能人才。同时,加强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发挥不同类型高校比较优势,并推进协同合作,加快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三是技术赋能。通过挂职锻炼、共同参与研发、举办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队伍整体信息能力,充分利用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用新技术赋能现代管理和工作流程,重塑治理生态和工作环境,升级改造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通过信息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中释放出更多人才红利和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德昌,胡大白.基于信息及其作用机制的教育原理创新与理论范式变革——势科学暨信息动力学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2):32-35..

[2] 李德昌,周丽华.跨越、融合、创新: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的学科基础与未来发展——第二届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29-32.

[3] 李德昌,李德建,黄旺生.信息人社会的“纠结”与“给力”——信息人社会与势科学理论研究之五[J].阅江学刊,2014(3):14-20.

Research on Promoting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Potential

LI Chuxue ZHAO Fangfang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63,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factor of production, a technology, an industry, and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potential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nd making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potential, 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formation drive an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will promote the linkage of government, 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utilization and capital, and build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system.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 can build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governance system. Improve the system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ersonnel in the new era and leverage talents to mobilize new momentum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potenti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1906023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性计划“河南加强‘云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2020-ZZJH-267);黄河科技学院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基于信息势的社会发展动能转化研究”(SSIDRC201812)

作者简介: 李储学(1986—),男,黄河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治理;赵芳芳(1989—),女,黄河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6-16

(责任编辑:吴 汉)

标签:;  ;  ;  ;  

信息势视角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