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全党办报”思想的实施与实施_土地改革运动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全党办报”思想的实施与实施_土地改革运动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全党办报”思想在内蒙古地区的贯彻和落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放战争论文,蒙古论文,全党论文,时期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内蒙古地区建国前曾分属于绥远、察哈尔、热河、宁夏和东北诸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遵照历史地理原则确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范围。本文所言内蒙古地区,是指以大漠为界的蒙古高原南半部分,是以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历史地理概念。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了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等的全部地域,以及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伊克昭盟的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陆续创办了《内蒙古周报》、《群众报》、《内蒙自治报》、《内蒙古日报》、《群众日报》等一批革命报刊。这些报刊遵照党的指示与决议,出色地完成了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以及战争战况、土地改革、生产运动的宣传报道,配合了党在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推动了内蒙古解放运动的开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党办报”原则在内蒙古地区得以贯彻和落实的结果,是“全党办报”思想在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

      一、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共产党报刊概况

      (一)解放战争前内蒙古地区出现的共产党报刊

      1925年,蒙古族共产党员多松年在李大钊及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创办了我国少数民族斗争史上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以多样的体裁、丰富的内容、辛辣流畅的文笔号召蒙汉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王公。这一时期的另一份革命刊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的机关刊《农工兵》。这份刊物以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状况和农工兵运动为主要内容,宣传反帝反军阀,为农工兵的解放而呼吁呐喊。[1]这两个刊物都在北京编辑出版,在北京以及绥远、察哈尔、热河等蒙古族聚居地区散发,都只出版几期便因种种原因停刊了。[2]1925年下半年,冯玉祥在包头创办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机关报《西北民报》,由早期共产党人蒋听松、胡英初担任社长和总编辑,报馆成员也多为国共两党党员和共青团员。《西北民报》成为这一时期共产党在国民军中的喉舌。

      十年内战时期,内蒙古地区以国民党创办的党政军报刊为主,兼有一些社会团体和进步学生报刊,鲜见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北部建立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一边组织武装斗争,一边创办了几份油印报刊,主要有《绥蒙抗战》、《绥蒙周刊》、《绥蒙抗战报》和《伊盟报》,揭穿日寇欺骗蒙古族民众、扶植伪蒙疆政权的阴谋做法,号召蒙汉各阶层共同抗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办报设备十分简陋,这些油印报刊时断时续,《绥蒙抗战》还被称作“马背报社”。

      (二)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共产党报刊概况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蒙古地区成为国共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张家口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基地,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份革命报刊《内蒙古周报》的出版地。1946年3月15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机关报《内蒙古周报》在张家口创刊,以揭露蒋介石的反动实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为宗旨。该刊蒙汉两种文字合璧成册,印数不多,发行范围较小,限于当时局势和交通条件,主要在张家口、锡察地区及地方部队中发行,故影响不大。[3]1946年秋因国民党进攻造成的紧迫形势而停刊,后随军撤至乌兰浩特与《群众报》合并。

      在张家口之后,乌兰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的报刊出版中心。从《群众报》到《内蒙自治报》再到《内蒙古日报》,这几份报纸在乌兰浩特的发展过程即是民族地区第一份省级党报的诞生过程。《群众报》创办于1946年7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的机关报。该报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报道内容多为解放战争的新闻和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动态消息。1947年1月1日,《群众报》改名为《内蒙自治报》,[4]9月1日改由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成为政府和党的机关报,汉文版为日报,蒙文版隔日出版。1948年1月1日《内蒙自治报》改名为《内蒙古日报》,铅印对开4版,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省级党报。伴随着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的步伐,《内蒙古日报》以突出的版面和翔实的内容,向刚刚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内蒙古各族人民吹响了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进军号角。

      除乌兰浩特外,创办于昭乌达盟的革命报刊数量也不少。昭乌达盟(盟政府所在地赤峰)是冀察热辽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1947年6月解放,曾出版报刊19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民声报》、《冀热辽日报》、《群众日报》、《大众报》、《牧农报》等。在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的年代,这些报纸发行冀察热辽全边区,兼及友邻地区,及时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广大读者应知欲知的信息,鼓舞了军民斗志。

      创办于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的进步报刊和革命报刊也不少。《自由》、《内蒙古》、《兴安报》、《呼伦贝尔报》、《通报》等报刊创办于呼伦贝尔盟,多为蒙文油印形式;《前进》、《先锋通讯》、《战士报》、《人民报》等报刊创办于哲里木盟,大多刊期不定。这些报刊探索民族自治道路,寻求民族解放,大多出版时间较短,发行量不大。

      创办于绥蒙、锡察地区的革命报刊主要有《绥蒙日报》和《今日新闻》。1946年7月1日,《绥蒙日报》在集宁创刊,为中共绥蒙区委员会机关报,负责人甘惜分、武践实等。锡察解放区1947年春创办有《今日新闻》,是中国共产党在锡林郭勒盟创办的第一张报纸。这两份报纸报道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对于宣传民族政策和土地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报刊报道民族自治运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促进了内蒙古解放运动的开展。

      二、内蒙古地区共产党报刊以“全党办报”思想为指导原则

      “全党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报刊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共产党办报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全党办报”原则的核心内涵是党报必须接受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宣传任务,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党组织要领导党报,要善于利用党报指导工作;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阅读党报,为党报写稿;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的责任。

      1930年5月,李立三在《党报》一文中指出:“每个党的组织以及每个党员都有他对于党报的严重的任务:第一读党报,第二发行党报,第三替党报做文章,特别是供给党报以群众斗争的实际情形和教训。这决不是少数管理党报工作的同志的任务,而是每个同志的任务,而且是比之纳党费、参加党的会议,还重要十倍的必须尽的义务。”[5]

      “全党办报”思想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为指导党报党刊实践的核心原则。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各级党组织都应当利用《解放日报》的意见,认为这是党的机关的一项业务和责任。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报》纪念创刊1000期时发表的社论中,明确提出“全党办报”概念,强调党报必须由全党来办,不是依靠几个报馆同人来办。1948年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解放战争时期,“全党办报”思想也是内蒙古地区党报活动的指导原则。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就办好内蒙古地区的党报《群众报》、《内蒙自治报》、《内蒙古日报》、《绥蒙日报》等多次做出专门决定,特别强调“全党办报”原则,目的是使报刊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及时传达党的声音,使之成为民族地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一)指导原则一:掌握党报领导权,推动党的各项工作

      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为了更好地掌握报纸这一舆论工具,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1947年9月1日《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关于〈内蒙自治报〉的决定》规定,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机关报《内蒙自治报》直接由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领导,成为党委的机关报。《决定》要求《内蒙自治报》以当时解放区的核心工作为中心,围绕“解放战争报道”和“土地改革宣传”两项任务,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革命政策。这是党报思想的体现,也是“全党办报”原则的具体要求。

      1948年1月1日,《内蒙自治报》更名为《内蒙古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省级党报。1948年9月1日,内蒙古工委做出了《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内蒙古日报的决定》[6]。《决定》规定,“为了使内蒙古日报在内蒙今后真正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宣传毛泽东思想,并进行政治与科学的启蒙工作的报纸,真正成为反映实际,指导实际的报纸,实有在现有基础上大大加强的必要,而加强报纸工作,单凭报社少数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最具决定的一环,是在于各级党委重视报纸的作用,并自上而下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为了实现全党办报,《决定》规定,“在党委领导下,成立党报委员会,确定党报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对报纸的政策领导,在一定时期给予报纸以方针任务,及时加以检查总结,统一计划与管理所有党的出版与发行工作,并出版党内刊物。”可以看出,《决定》要求《内蒙古日报》完全掌握在党的领导之下,自上而下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决定》的出台,使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日报》的领导力度大大加强。

      中共绥蒙区委员会机关报《绥蒙日报》也受到了党的直接领导。这张诞生在炮火中的报纸一度在1947年9月因解放军撤离集宁而被迫停刊,1949年5月15日复刊。1949年2月24日,《绥蒙区党委关于〈绥蒙日报〉复刊的决定》[7]强调了“全党办报”思想:“我们的报纸,必须使党的政策广泛而正确的和群众见面;发动与组织群众贯彻实行,及时的交流工作经验教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和思想水平;及时的反映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动态;揭露敌人的罪行和阴谋,团结蒙回汉群众,建设人民的绥远。因之必须动员全党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一工作,才能使党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各级党委必须认真贯彻‘全党办报’、‘全党办通讯社’的方针,善于利用党报,作为领导和推动工作的有力工具,这与我们工作做好与做坏有重大关系。”这一《决定》同样提出以党报推动工作、反映群众呼声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强调“各级党委必须认真贯彻‘全党办报’、‘全党办通讯社’的方针”。

      (二)指导原则二:动员群众为报刊写稿

      组织群众为党报写文章,动员全党参与报刊工作,这是“全党办报”思想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关于报刊工作的一系列决定,要求内蒙古解放区的革命报刊按照“全党办报”思想,组织通讯员队伍,丰富报纸的稿件来源,反映基层工作的鲜活情况,使报刊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群众报》的发刊词号召群众为报纸写稿,使该报能够真正走向群众,成为群众的通俗读物:“……我们要求大家写稿子,将群众报作为群众的言论机关,大家读报纸,作为最通俗的读物,这样才能够充实‘群众’的价值,使之走出少数文化工作者的圈外,真正与群众结合起来……”1946年7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决定:“各盟旗、各军队、各学校、各机关、各群众团体以及自治运动联合会各级组织都要指定专人作报纸的通讯员,为《群众报》经常写稿,把本地区本机关之各种工作情况及其经验、各种群众活动、斗争及其创造成就,写成新闻通讯寄给报社,把给报社写稿看成和上级汇报工作一样重要。”[8]这个决定与《群众报》的发刊词相配合,总体思路就是要求各机关积极为报社写稿,使报纸走出少数文化工作者的圈子,真正与群众结合起来。

      《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关于内蒙自治报的决定》也强调,《内蒙自治报》“必须加强报纸与群众的联系,与一切革命工作、革命机关联系,并要求共产党员、青年团员、革命军人、各部门革命工作人员以及翻身群众积极的自动的为内蒙自治报组织写稿与组织读报。”《决定》要求党员、群众积极为《内蒙自治报》写稿,报道解放区的自治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加强报纸与群众的联系,贯彻“全党办报”方针。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内蒙古日报的决定》中也有设置新华支社、安排通讯干事为报刊写稿的规定,“在直属各盟,应着手建立新华支社,逐渐做到逐日向报社(新华分社)发稿。”“除继续大力发展与巩固各地通讯组织外,盟旗党委应立即着手建立中心通讯小组,定期开会,定出写稿计划,经常供给报社以全面性或总结性的材料。”这些决定从组织和制度方面,对如何培养通讯员队伍给出了指导意见,将通讯工作纳入党委的工作范畴,是“全党办报”方针的直接体现。

      《绥蒙区党委关于〈绥蒙日报〉复刊的决定》中也有相似规定:“各县市各支队应尽力在宣传部门配备通讯干事,业务系在党委领导下,督促检查及管理所属通讯工作,组织并帮助通讯员写稿,负责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包括登记、整理复信退稿等)。”“在写稿上,党委要亲自动手以推动大家,每人每月至少写综合性报道一篇。各县市、各支队、各机关写稿数目每月在报上公布一次。”这一决定不但在组织和制度方面规定了加强通讯报道力量的做法,还规定了各单位的写稿数量,以及稿件的处理程序,并要求各单位督促检查及管理所属通讯工作,体现了党委对通讯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全党办报”的思路。

      (三)指导原则三:组织群众阅读党报

      组织群众阅读党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领会党的精神意图,也是“全党办报”思想的一个方面。内蒙古工委对《群众报》、《内蒙古日报》、《绥蒙日报》等都有加强党报利用、促进政策传达的要求。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关于〈群众报〉的决定》规定,“报纸发下去后,应组织所有人员读报,反对把报纸随便撕毁抛弃压存而不给别人阅读之现象,报纸上重要社论当做上级机关之重要指示一样研究讨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要求各级组织、各个部门要学会读报、用报,以发挥《群众报》的战斗作用。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内蒙古日报〉的决定》中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应规定具体办法,充分利用一切便利交通工具协助报纸的迅速发行,使之真正深入广大群众中去。如有积压、搁置、浪费或把报纸当做废纸利用等情形,需立即检查纠正,各地尤应注意于组织读报工作,广泛建立读报小组,把读报和推动当前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绥蒙区党委关于〈绥蒙日报〉复刊的决定》规定:“关于党报的发行,从县到区村,除邮路所经者由邮局传递外,其它由各县建立起经常的交通联络及组织发行网,党委需指定负责管理发行工作,以保证迅速地发到区村。”这些规定要求组织党报的传播和阅读,最大可能地扩大报纸的影响,使党的声音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综上所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就报刊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决定,规定党报的任务是传达党的政策,配合党的工作,要求各级党委从制度层面组织通讯员队伍,鼓励群众为报纸写稿,搞好报纸发行,推动读报活动,使报纸宣传的内容能够真正深入群众,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的核心思想就是“全党办报”。通过这些文件我们可以得知,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党报工作,已经与全国解放区的党报工作步调一致,与中共中央的要求一致,实现了党对报刊的绝对领导,明确了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定位,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这些决定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党办报”思想也是内蒙古地区党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三、内蒙古地区共产党报刊在新闻报道方面对“全党办报”原则的实践

      由于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全党办报”原则,以《群众报》、《内蒙自治报》、《内蒙古日报》、《绥蒙日报》等为代表的内蒙古地区共产党报刊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新闻报道方面以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进程、解放战争的战局战况以及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为重点,通过大量鲜活的新闻报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践“全党办报”原则,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及时报道内蒙古地区民族自治运动的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与国民党军队进行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军事斗争,一方面领导内蒙古人民开展民族区域自治运动。《群众报》、《内蒙自治报》、《内蒙古日报》、《群众日报》等报刊及时报道运动进程,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自治政策,推动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开展。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的机关报《群众报》创刊后,广泛刊载有关蒙古人民支前和参战的消息,并配合自治运动发表社论及领导人讲话,进行形势教育。[9]1947年1月1日《群众报》改名为《内蒙自治报》,首刊社论《迎接1947年》介绍了自治运动开展一年来取得的成果,号召内蒙古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解放。1947年4月6日,《内蒙自治报》报道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的消息,为人们揭开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序幕。4月23日的报纸报道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筹备成立的新闻,公布了施政纲领、组织大纲草案、参议员候选名单等。4月26日,《内蒙自治报》套红报道了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隆重开幕的盛况,并连续十天对会议内容进行详细介绍。5月2日,《内蒙自治报》报道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特大喜讯:“在4万人民热望中——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布成立——乌兰夫、哈丰阿当选正副主席”。内蒙古革命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深深印记在1947年的《内蒙自治报》上。

      除了报道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进展和成就,《内蒙自治报》还大量报道了蒙汉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为民族解放而努力的新闻。如1947年3月4日第2版的新闻《劳军物品发送前线蒙汉联军誓以立功答礼》,以蒙汉联军收到后方人民寄来的劳军物资后写去感谢信为由头,强调了蒙汉团结的情谊以及共同对抗蒋军的必胜信心,报道主旨十分清晰。再如1947年10月25日的新闻《蒙汉铁骑驰骋察绥边境并肩作战迭获胜利》,报道了蒙汉骑兵粉碎敌人扫荡、联合作战取得胜利的战争消息,在选题、立意方面都与党的宣传主旨高度一致。

      1948年1月1日,《内蒙自治报》更名《内蒙古日报》后,创刊号在一版全文转载了毛泽东同志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二版发表了乌兰夫同志的文章《一九四八年我们的任务》,以鲜明的主题、突出的版面和翔实的内容,向刚刚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内蒙古各族人民,吹响了实现历史转折的进军号角。

      从《群众报》到《内蒙自治报》再到《内蒙古日报》,这些共产党报刊及时报道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的进程,宣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及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是“全党办报”思想在报刊业务方面的具体实践。

      (二)及时报道解放战争的战局战况

      1947年7月,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这一时期,报道解放战争的战局战况是解放区报刊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地区的报刊按照中共中央的阶段性宣传部署,配合战争进程,报道了内蒙古地区的战况及全国战局,对于鼓舞士气、服务政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冀察热辽解放区机关报《群众日报》在战局战况报道方面较为突出。以1947年7月1日的《群众日报》为例。这一天的报纸发表了《林西七区翻身群众写信感谢毛主席》、《太行以辉煌战果迎接“七一”雨月解放人民九十万》、《浙皖军民声威大震围歼蒋记宁波渔警队》、《凌源就俘蒋军三百抵赤韩梅村蒋军亲往慰问》、《从俘虏里看蒋军——大都是由抓丁顶替而来缺衣少食在刺刀下过活》等有关战争进程的新闻报道9篇,内容十分丰富。《群众日报》虽为中共冀察热辽分局机关报,但报道不局限于冀察热辽解放区,关于国内其他战区的新闻报道也非常及时,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的民众及时了解全国战局。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在人民解放军部队陆续建立起分支机构,从最初的记者团、野战前线分社,发展到各野战军总分社、兵团分社和军支社,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军事新闻报道体系。1947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新华社的发展也更加迅速。《群众日报》大量采用新华社的军事报道,起到了宣传瓦解敌人军心、鼓舞我军士气的作用。

      《群众日报》关于冀察热辽解放区的本地新闻也发挥了较好的宣传功能和指导作用。以1947年7月1日《群众日报》第1版的消息《热北各地千五百青年胜利声中光荣参军(主题)百分之八十涌入主力(副题)》为例:

      (本报讯)综合各地参军报道:围北、乌丹、林西、天山、赤西各地,于我军胜利进军之际,千五百余青年涌入人民军队。围北于光复围场前后,群众皆以打垮蒋军匪帮之热情,八百余青年扛起自卫枪支。闻北四区两天中卅余青年自动参军。大罗子沟十三个青年于群众大会上提出:“不打死蒋介石不回家”的口号报名参军。乌丹二区合成公集上三个村千余男女群众,敲着锣鼓欢送十一个人民英雄参军。

      这条消息是在我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当口,以扩充兵力、招募新兵为背景,报道围北、乌丹、林西、天山、赤西各地青年光荣参军的新闻事件。消息中有具体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实,使用了群众的参军口号“不打死蒋介石不回家”,以及翻身老农傅守义的直接引语“参军打蒋匪是自己的事,打不垮蒋匪我们翻身就没保证”,反映了人民群众参军的热情,体现了我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当口,扩充兵力、招募新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党的宣传意图。

      (三)配合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开展报道

      关于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的报道是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解放区报刊宣传的重要内容。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将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0月10日,进一步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了彻底消灭封建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同日,内蒙古自治政府颁布了《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令(草案)》,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掀起了土改高潮。

      内蒙古解放区报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报道,广泛宣传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大量揭发封建地主阶级的罪恶,报道土地改革中贫雇农扬眉吐气的具体事实,把土地改革和人民解放战争联系起来,着重宣传通过土地改革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等内容。1947年土地会议以后的平分土地运动,使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达到高潮并取得巨大成就。内蒙古解放区报刊的土地改革宣传也加大了力度,号召人们推翻地主阶级,开展翻身运动,《群众日报》、《牧农报》的报道都很突出,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声势。

      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中共中央领导开展了一次整党运动,解决党的地方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成份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以保证土地改革的彻底实行。[10]与此同时,报刊在土地改革路线的宣传上,片面强调“走贫雇农路线”;在对待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上,宣传群众的自发性,大量报道农民自发斗争,助长了宁左勿右的情绪。内蒙古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依据,加之内战爆发后解放区战事频繁,这一时期的工作大多简单粗糙,忽略了民族地区的特点,盲目搬用东北解放区的标准,错划了部分蒙古族农民的阶级成分,采取了激烈的斗争方式,因而导致“左”倾错误普遍发生。[11]内蒙古解放区的报刊在土地改革的宣传报道中,与全国其它解放区报刊一样,片面强调群众斗争的自发性,宣传审查旧的基层组织、培养新干部等做法,报纸批评在一个时期出现主观武断,盛气凌人的倾向。

      1948年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的指示,6月,内蒙古东部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由平分土地的斗争转入发展生产、建立稳定秩序的阶段,内蒙古解放区报刊的报道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生产运动,发放贷款、组织春耕、团结中农等成为报纸宣传的主要内容,群众高涨的生产热情成为报刊的宣传重心。1948年和1949年,经过政策路线的调整,解放区报刊上有关生产运动的报道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解放区报刊关于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的报道,与全国解放区报刊的宣传步调一致,声音相同,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报刊宣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内蒙古解放区报刊宣传取得的成绩和所犯的错误,也是这一时期全国解放区报刊土地改革宣传的成绩与错误的缩影。

      解放战争时期,“全党办报”思想是内蒙古地区党报活动的指导原则。中国共产党就办好内蒙古地区的党报《群众报》、《内蒙自治报》、《内蒙古日报》、《绥蒙日报》等多次做出专门决定,特别强调“全党办报”原则,目的是使报刊能够在党的领导下,成为民族地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这些报刊遵照党的指示与决议,出色地完成了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以及土地改革、生产运动的宣传报道,配合了党在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推动了内蒙古解放运动的开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党办报”原则在内蒙古地区得以贯彻和落实的结果,是“全党办报”思想在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

标签:;  ;  ;  ;  ;  ;  ;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全党办报”思想的实施与实施_土地改革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