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的改进_液体表面张力论文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表面张力论文,液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关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分别出现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的第七章第3节和第九章第2节。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结果更准确,我对这些实验进行了创新,展现了5个自制素材的“土实验”,很好地演示、说明了表面张力的特点和规律。

创新一:用自制纸质弹簧来显示破液前的张力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中的问题与练习4首次涉及表面张力: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细线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量大的力向上拉细线。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我们的解释是: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由于玻璃分子和水分子、水分子相互之间存在引力,外力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这里提及的水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引力,其实即为表面张力,只不过深入地学习表面张力要到第九章第2节。

实验在破液时,普通测力计上的数值和弹簧形变量欠视觉冲击。能否让显示效果更明显呢?为此,我用白纸做了一个纸弹簧,用以代替测力计。

材料准备:广口烧杯一个、水、一根1cm宽的纸条(制作方法:由A4白纸裁成,然后依次折叠形成一个较宽但劲度系数极小的纸弹簧)、直径约为10cm的浸漆铜圈一个(制作方法:将一段直径2.0mm的铜丝漆包线,弯曲成直径约为10cm的铜圈,接口处刮去漆皮,并用电烙铁配合焊锡丝平滑焊接好;为进一步增强铜圈对水的不浸润性,可把焊接好的铜圈在清漆中浸润后取出,然后晒干24小时)、一个边长为10cm左右的“Λ”形铜丝支架并与浸漆铜圈焊为一体。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操作方法:用纸质弹簧把沉入水中的铜支架上拉,拉到液面位置时支架被液面挡住,此时纸弹簧开始变长。进一步上拉,纸弹簧长度会越来越大,直到液面瞬间被拉破后支架跃出水面,纸弹簧长度才瞬间变短。

如果事先用纸弹簧悬挂不同已知质量的小砝码片(200毫克以下),记录下不同长度时对应的拉力并进行粗略标度,则本装置还能粗略测定破液前的张力大小。

创新二:用浸漆铜圈做浮币实验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第2节中有一幅“水黾可以停在水面”的图片,形象地说明了水面的表面张力。但限于条件,课堂上难以真实地展示这一画面,可以利用浮币实验演示液膜被下压时呈现出的表面张力,且效果明显。

浮币实验(即硬币能浮在水面上)是一个演示表面张力的典型实验。不过,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新版硬币材质不同于早期的铝质硬币,其密度太大了,用它做浮币实验难度非常大。为此,我用浸漆铜圈来代替硬币。

材料准备:广口烧杯一个、水、大小不等的浸漆铜圈3个。

操作方法:先用手水平托住浸漆铜圈子水面稍上方后轻轻把手撤走,可以轻易把铜圈浮在水面上。而且,由于铜圈内部是空的,可明显观察到铜圈中间的水面向上鼓起。

这个实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铜圈把液膜下压变形,液膜要收缩产生弹性,从而把铜圈托住了。此时,如果再用小木棍轻轻击打铜圈,可发现液面被打破后铜圈马上下沉到杯底。拿出铜圈后轻轻一甩,由于浸漆铜圈和水不浸润,浸漆铜圈上的水马上就被甩掉了,又能重复以上实验。

创新三:用悬浮支架演示液膜被上顶时的张力

上例演示的是液膜被下压而产生张力,本例可以演示液膜被上浮物体顶起而产生张力,以至于物体被压住而不能浮出水面。

材料准备:广口烧杯一个、水、5mL的一次性注射器一个、小铁块一块、橡皮活塞一个、两侧焊有铜丝支架的直径8cm的铜圈一个。

操作方法:将带有支架的铜圈连接到注射器上,在注射器底端放置一个小铁块,注射器内加水进行配重,直到用橡皮活塞密封后整个装置能竖直浮在水面上并部分冒出水面(如图2)。然后,用手下压支架,使得整个装置全部低于液面,松手,可见装置会上浮,但铜圈支架上浮到液面处就再也不能继续升高了(如图3)。

这个实验现象和很多学生猜测的“应该会上升到初始位置”反差强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深入探究,学生能认识到:原来是液面张力把支架给“压住”了。同样,用小木棒轻敲支架,瞬间打破液面,支架又能上升并回到初始位置。

创新四:用特制泡泡液与特制铜丝圈让液膜更大、更持久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第2节中有一个演示肥皂膜表面张力的实验,即: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某一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发生的变化。教学中我发现,普通的铁丝圈拉出水面形成的液膜不仅体积小,且很快就会挥发破裂,难以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如何才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肥皂膜所体现出的表面张力呢?受玩具泡泡枪和超大型肥皂泡表演的启发,经过网络查询,经过多次试验,我终于发现了比较适合肥皂膜表面张力演示的特制溶液配置方法。

材料准备:特制泡泡液(由洗洁精、甘油、清水按3∶1∶6的比例配置:洗洁精的作用是让水更有粘滞性不容易破裂;甘油可以让水的挥发明显变慢,从而使得液膜能维持较长时间)、配套的铜丝圈(采用直径为2.0mm的铜丝,弯折成一个直径达30cm的铜圈,并用常见白纱线紧密地缠绕在铜丝上,白纱线可以吸附足够的特制溶液并及时补充到液膜上,在铜圈上松松地系上两根长度适当的细绵线,如图4所示)、盛特制泡泡液的容器。

操作方法:将铜圈浸没于特制泡泡液后取出,液膜附着于铜圈内侧,形成直径达30cm的液体膜,两根细线在液膜内呈松弛状态。用粉笔尖轻触两线中间的液膜,液膜随即破裂,两侧液膜收缩,两线呈绷紧状态,且此状态能维持一分钟以上,如图5所示。

在操作中要注意的是,为什么要用粉笔尖轻触两线中间的液膜?这是因为该实验要求捅破内侧液膜而不至于破坏另两侧液膜。若用手捅,液膜中的细线会吸附在手指上且手指太大难于操作;一些资料上采用烧红的针尖来捅破液膜效果虽好,但操作较繁琐。粉笔的优势是:吸水能力很强,轻轻一触液膜就会让液膜破裂,且对细线另两侧的液膜几乎无影响。

创新五:和表面张力来一场“趣味拔河比赛”

除了让学生清晰地观察表面张力外,我们还有必要让学生来体验一下表面张力,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材料准备:特制泡泡液、盛特制泡泡液的容器、20cm×10cm左右的矩形框架一个(同样用铜丝弯折而成)、用铜丝制作的一个可滑动杆的支架并在滑动杆中间系上一段细线。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

操作方法:拉住细线,让滑动杆处于矩形框中间附近位置,整体放入上例所配置的特制泡泡溶液,然后拿出,可见到矩形液膜。“比赛”开始,当松开拉住滑动杆的细线时,滑动杆马上被液膜拉到最右边!稍用力拉细线,可把滑动杆又拉到左边再次形成矩形液膜。由于采用特别配置的溶液,这个“拉锯战”重复好多次后液膜才会挥发破裂。

这个小实验不仅趣味盎然,还能把液膜由于张力而要收缩的性质演绎到极致。

上述5个创新实验,或是书本实验的改进,或是实验现象的放大,或是图片的动态模拟,或是实验的趣味化呈现,取材方便,容易操作,均获得了明显而义富有震撼力的实验效果。

标签:;  ;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的改进_液体表面张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