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哲学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不大讲究研究方法,产生出不少平庸之作或伪作,近年来,研究方法的运用开始受到重视,有关介绍或论述研究方法和哲学社会科学独特研究方法的论著已有不少,然而,如何针对目前运用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论著还不多见。本文在抽样调查管理学、历史学和图书情报学期刊论文的研究方法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推进研究方法创新的对策。

1.有关研究综述

经文献调研发现,近几年已有一些相关论文发表,例如,李承贵先生在回顾了20世纪后20年,中国学术界对50-70年代排斥否定传统研究方法、自然科学方法、人文主义方法的现象情况后,认为恢复这三大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对21世纪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①刘金伟先生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因此要求社会科学研究采用复杂性研究方法,这是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根本出路。②袁振国先生通过回顾学术史上由于注重研究方法创新,如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法进行记忆研究的方法”、布拉德福的“列表排列法”、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的“创新概念分析方法”和计量法、实验法和模拟仿真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应用而取得学术成果的例子,论述了方法创新的重要性。③钟启泉先生从观念创新的角度,从加强方法论的普及与创新、研究模式的创新思维、研究手段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思路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问题。④吴晓明先生则回顾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经历模拟和学习自然科学方法论、认识到社会科学本身的自律性和社会现实的发现三个阶段,认为要想有所创新而且能够有所创新的话,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切中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⑤2006年6月18日在《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举办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及地区的一些学者,诸如罗卫东、叶航、许彬、毛丹、盛晓明、赖金良、阮云、林来梵等先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⑥无疑,以上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从几个角度探讨了研究方法创新问题,对笔者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无疑具有借鉴作用。

2.研究方法及方法创新有关概念的辨析

在中国,“方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墨子的《天志》篇中,指的是度量方形之法。以后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和深化,成为做任何事情所需要的手段和办法。在西方国家中,方法(Method)一词源于希腊,表示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途径、理论和学说。笔者认为,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采取的工具、手段、途径和程序。它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是研究能否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而新的研究方法对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则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研究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总结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探讨各种研究方法及其性质、作用和关系的知识。“方法论”一词最早由英国哲学家培根首创,他提出以方法体系来武装科学,并把这一思想体现在《新工具》一书中。方法论一般包括方法论原理、各学科方法论等。

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能力有限,研究方法(工具和手段)简陋,因此,“天圆地方说”、“阴阳五行说”、“天人合一说”出现,尽管这些“学说”有合理成分,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准确的。在近代,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出现,使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从而导致近代“分解分析”研究方法论的出现。“分解分析”研究方法论一方面把统一的科学分解为大量不同的门类进行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各学科研究的深度和精度。但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一些危机和问题,“还原论”思维方式的出现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尽管“还原论”在许多领域的研究是有用和有效的,但它忽视了在复杂系统里面分解为一定基本单元的简单相加并不能恢复原来的复杂系统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发展迅速,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出现,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进而新的方法论也产生了,这就是在强调分解分析的基础上,又强调综合集成,而且特别强调分解分析与综合集成的有机互动。

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历史不长,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现代西方学术的研究方法,诸如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人文科学方法才传入中国。一百年来,各种论著提到的研究方法已多达百种。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本身处在不断地相互影响、融合、转化过程中,因此有关研究方法的术语规范和分类目前尚未有一个完全统一的看法。如,选题方法、文献调查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抽样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统计方法、怀疑方法、观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过程方法、评价方法、理解方法、预测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结构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用的研究方法有九种,即:对比分析法、变换角度分析法、递进分析法、例证分析法、深层原因探寻法、排除法、条分缕析法、归谬论证法和假设前提法。这些冠有“方法”的术语,哪些已被公认,哪些是同义词,并没有规范。有关研究方法的分类也有各种,如,个案分析法,有的认为是定性研究方法,有的则认为是定量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实际上,同一个研究方法,根据划分的不同标准,可以分入不同的分类中,如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战略研究方法和战术研究方法;常规方法和非常规方法;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综合方法和分析方法;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等。

什么是研究方法创新,它包括哪些类型?笔者认为,研究方法创新是指在原有方法基础上的生“新”,不是指单纯的“无中生有”,它应该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在原有方法启发下,提供前人或他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方法创新,创新层次最高;二是首次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本学科或领域或项目中;三是综合集成几种方法形成新的方法。这三种都属于方法创新,都能产生新的成果,当然创新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创新层次越高,成果越新越好。在学术史上,这三种类型的研究方法创新均有不少例子。例如,培根使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笛卡尔用直觉—演绎法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伽利略用试验方法与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法发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牛顿用公理化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凯库勒用基本灵感和想象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式;门捷列夫用分类、比较法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达尔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出了进化论。在近些年,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著名的桑塔费学派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了人类的道德感和正义感的存在。有的学者利用脑电图分析法,提供了婴儿有“性本善”的观点;通过神经网络分析法证明至少有些人在20年后依然保留初恋时的感情,突破了恋爱不可能长久的传统观点。尽管对这些观点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都是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产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成果或新观点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学术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案例分析

在20世纪初,王国维运用新的“古史二重证据法”,即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在史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陈寅恪首用“诗文互证考据法”,即用历史的材料笺证诗文,又从诗文的材料中考订历史的真相,在文史研究上写出了不朽篇章;顾颉刚提倡“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方法,一举奠定了其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李宗桂用协同法、相似理论法研究董仲舒哲学思想,为人们研究哲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钱学森和戴汝为采用整体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系统论方法,完成了“支持宏观经济决策的人机结合综合集成体系研究”项目,最终形成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以及综合集成法,获得了国家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

经济史研究专家傅衣凌先生曾谈到他如何发现“民间资料研究法”而取得中国经济史研究丰硕成果的情况:“(1939年)有一次,因躲避日机轰炸,撤退到永安城郊黄历村,在一间无主的破屋里,我发现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看,是从明代嘉靖年间到民国的土地契约文书,其中有田地的典当买卖契约,也有金钱借贷字据及分家合约等,还有两本记载历年钱谷出入及物价的流水账,这些都是研究农村经济史的可贵资料。狂喜之余,我利用这批资料,再查阅一批有关地方志,从地权的转移到地价、租佃关系、借贷情况等方面系统地研究永安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我发现,明清时代农村虽然有些变化,但在山区农村仍然保持闭锁的自给自足的形态,一切的经济的行为,差不多都是氏族内部举行的,而这氏族制的‘产不出户’的残余,即所谓‘先尽房亲伯叔,次及邻人’的习惯,成为中国历代地方豪族能够保持其特殊势力的基础,这一点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秘密。后来我把这些资料写成《明清时代永安农村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清代永安农村赔田约的研究》等文章。这种引用大量民间资料,即用契约文书、族谱、地方志来研究经济史的方法,以前还很少人做过,我深感到,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开拓新资料的来源,而且还能发人之所未发,提出新的见解,所以,自此以后,我就把它作为我的研究方法之一。”⑧

笔者曾于2005年撰文谈到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进行学术评价研究的例子。⑨正是由于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CSSCI和有关学术评价的研究才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例如,近年来笔者综合利用数据库统计法、期刊调查法、期刊案例分析法、概念分析法和专家法研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布局问题,首次对大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了筛选与认定,系统分析了期刊的学科结构、刊期结构、载体结构、质量等级结构、文种结构、地区分布结构、新老期刊结构、主办单位结构、文献级别结构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多角度反映了学术期刊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学术期刊布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施办法。⑩从期刊界、学术界发表的评论、书评或引用情况和科研管理部门反馈的意见看,此项研究引起了较大反响,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进展。

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对目前中国哲社研究方法的使用有直接的了解,课题组成员对管理学、历史学和图书馆情报学的期刊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

具体的调查过程是:先选定这三个学科近年中最好的一些学术期刊,仔细精读文章全文内容,分析出作者采用何种的研究方法及几种研究方法。如果作者在文章摘要或文中明确提及所用的研究方法,一般都直接采用。由于目前研究方法的术语、定义、分类尚未规范和统一,因此调查者先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作者所用的各种研究方法,尔后将调查的文章归纳成三种类型: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并考察有多少文章没有用研究方法,哪些用了相对新的方法。尽管由于调查者时间、水平有限,未必能十分准确判断每篇文章的研究方法,但是这种花时间、费精力得到的接近原生态的调查数据对了解目前研究方法的应用的现状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由于定量、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实证、规范研究方法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为了便于统计,笔者参考多数学人观点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界定。所谓定量研究方法,是指为了确定认识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解决认识对象“是多大”、“有多少”等问题的方法。此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它包括统计法、实验法等。定性研究方法是从研究对象的“质”或从类型方面来分析事物,描述事物的一般特点,揭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它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是什么”等问题,通常要根据人们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一般包括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推断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实证研究方法亦称为经验研究方法,是指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方法。它包括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等。规范研究方法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方法。它包括思辨法、概念法、文献分析法等。

1.管理学期刊论文研究方法使用之调查统计

以2008年5种期刊《管理世界》第9期、《科学学研究》第5期、《科研管理》第2期、《中国软科学》第8期、《外国经济与管理》第4期中的所有文章112篇作为统计样本。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论文均使用两种或以上的研究方法。据统计,统计法最多,有71篇文章用过此法,实验法和归纳法各51篇次,比较分析法47篇次,概念分析法38篇次,个案(典型)分析法15篇次,调查法14篇次等。可见,统计法使用最多,依次是实验法、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概念分析法,其他方法使用很少。说明目前管理学研究使用实证方法占主导地位,归纳法、概念分析法也使用较多,个案(典型)分析法也有一定比例,说明传统的偏于定性的研究方法仍有较大影响和作用。若按照定性、定量、定性定量和无研究方法来统计的话,则可得到表1。

从112篇论文看,其中有10篇运用了新或较新的研究方法,诸如数据包分析法(DEA;黄祖辉,张静《交易费用与农户契约的选择——来自浙冀两省15县30个村梨农调查研究的经验证据》)、社会网络分析法(栾春娟,刘则渊,侯海燕《发明者合作网络中心性对称科研绩效的影响》)、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杜鹃,陶磊,胡敏杰《中国专利活动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情景分析法和路线图法(任中保《创新政策制定过程融合技术遇见方法的思路》)、计算机仿真模型法(廖列法,王刊良《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水平关系研究——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的视角》)、动态模拟法和规范分析法(陶永厚,刘洪《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随机前沿方法(SFA;陆立军,郑小碧《区域创新平台的企业参与机制研究》);人种志方法(王新新,薛海波《论品牌社群研究的缘起、主要内容与方法》)等。这些论文由于用了较新的方法,都在观点、材料、论证等方面有或多或少的新意。从表1可以看出:

*管理学科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定量综合方法,其次是定性研究方法,单纯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管理学是横跨文理科的综合性学科,研究方法倾向于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和实证方法,但定性研究方法仍有影响;

*即使在较好的期刊上,仍有极少数文章没有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学科对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越来越大,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数据包分析等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新的研究方法逐渐增多。

2.历史学期刊论文研究方法使用之调查统计

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了历史学期刊《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世界历史》10种期刊2008年中的一期,共146篇文章作为统计源。发现文献研究法最多,140篇次,历史研究法102篇次,个案(典型)分析法21篇次,比较分析法10篇次。将146篇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按照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无研究方法、使用新的研究方法五种类型进行统计,可得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质,目前使用多的研究方法依旧局限在定性研究方法,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也增长很快。没有使用研究方法的仍有8篇,单纯定量方法和使用新的研究方法的论文都没有。

3.图书情报学期刊论文研究方法使用之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统计了图书情报学5种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以2008年的某一期的所有文章作为样本,共计140篇。之所以选择这5种刊物,是因为这5种期刊是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优秀期刊,它们刊登论文的水平最能代表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学的总体研究水平。这种选取样本的方法称为“判断抽样”或者“目的抽样”。在具体选择某一期作为统计的数据源时,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来获取的。据分析统计,概念分析法最多,70篇次,抽象思维法36篇次,典型分析法26篇次,文献研究法20篇次,演绎法和比较分析法各19篇次,实验法16篇次,统计法13篇次,调查法和观察法各11篇次,历史研究法8篇次,归纳法4篇次。可见,图书情报学仍以概念分析法、抽象思维法、典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定性方法为主,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法等偏于定量的方法渐渐多起来。演绎法多于归纳法,说明利用一般理论或原理进行研究多于面对实践问题的归纳法。

考虑到图书馆情报学的学科特点,除按定量、定性、定量定性归类外,还对这些文章的研究维度(规范、思辨、经验、实证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统计。

规范研究主要是指论述“我们应该怎样”的一类文章,如《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服务拓展》,作者主要是设想图书馆如何做、怎样做才能在远程教育中拓展自己的服务,诸如此类均属于此种研究模式。

经验研究主要是介绍某馆某项工作的经验、某个项目系统的开发或建设,历史上某一重要事件或人物的介绍和述评等。如《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实证研究是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用数据或者试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或者实践自己的理论。如《局部文本特征选取算法的比较和改进研究》。

思辨研究是纯理论探讨或者逻辑概念的推理,如《西方话语的困惑和中国先贤的智慧:图书馆哲学新论》。

按研究维度统计可以得到图1。

图1:研究维度的类型学图示

如果按研究方法性质划分成四个类型,即研究方法不明确、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定量定性结合方法的话,则可得到表3。

所谓不明确方法是指此类论文多为提出一种口号似的呼吁,或者介绍某一单位的工作经验,某一个项目的工作步骤等。如《中国科学院联合机构仓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对现状进行调查,列入调查的结果的比例分布等情况。如《基于共现关键词统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研究趋势分析》。

定性研究方法是为纯文献研究或者一种规范性的现状设想,如《展望未来:数字图书馆技术的挑战和机遇》。

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是指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基本上实证研究都属于此类,也有个别论文基于某个研究构想,用某个个案来验证自己的经验性研究也属此类。如《基于共词分析的技术跟踪可视化研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

从表3可知,图书情报学论文仍以定性研究方法为多,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次之,表明综合方法的运用正逐步增多,单纯定量研究的不多,没有什么研究方法的竟占12.14%,说明一些论文质量不高。但明显运用新研究方法的论文还未见。

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调查和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已有了很大进展,新成果不断增多,研究质量有所提高,发展趋势也是好的,但从总体上看,在研究方法的应用,尤其在研究方法创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新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够

从三个学科看,管理学稍好些,有10篇论文采用了较新的方法。但历史学和图书情报学一篇也没有,说明利用新方法的论文总体上看较少。

2.对研究方法使用重视不够

从调查看,三个学科中仍有少量的文章没有使用任何研究方法,说明一些作者对于学术论文一定要使用并明确说明使用何种研究方法的规范意识淡薄,某些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也重视不够。

3.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还不够

从调查看,使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方法的论文有所增长,管理学较多,占47.32%,但历史学仅占12%,图书情报学占20%。总起来看仍不够多。

4.根据新情况进行方法创新的欲望不高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期,新技术、新情况层出不穷,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监督”等都是新现象,当原有方法不能解决时,那就要用新的方法加以研究。但许多学人对此敏感性不够,研究欲望不强,习惯于“跪着说”、“躺着说”,而不能挺直腰板“站着说”,不能抓住这些新现象,然后抽出其中的本质,或者用原有的原则、理论来验证,从而不能发展出新的研究方法。

5.营造利于研究方法创新的学术氛围不够

从调查看,中小研究成果多,重大研究成果少,这可能与目前的学术管理体制、机制、评价体系等有许多不完善处有关,如,管理部门虽然提倡或要求“板凳要坐十年冷”,但相关的条件和制度不出台、不配套,因此说归说,做归做,“潜规则”使得相当多的学人急功近利,选择易出成果、风险小的研究,发表的中小成果较多,但重大、标志性成果不多。显然这种学术风气不利于研究方法的创新。

6.针对特定、复杂的研究问题采用或创立适当的研究方法不够

社会科学研究问题复杂多样,研究方法亦多种多样,如同十八般武器一样,各有千秋和局限,为了得到最佳研究目的,应该针对问题选择最佳方法。例如,数据量少或不易获得,或数据量太大、太复杂,则都需要用演绎法;新兴的科学,因其内容尚未十分固定,也需要用演绎方法。而一般对于数量的分析研究,则适用归纳法。但目前许多学人不是精心挑选,只选择易用的方法,或选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从而不能很好地达到研究目的。

造成以上主要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研究人员理论和方法论素养不高、研究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客观原因则是学术管理简单化、学术风气浮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推进研究方法创新,也需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寻找对策。

五、推进研究方法创新的几点建议

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基本问题研究

如上所述,目前中国学界有关研究方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其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例如有关研究方法的术语、各种研究方法的定义、各种方法的分类等基础问题还没有取得共识,如何判断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其标准是什么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因此不仅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而且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中各门学科方法论的研究。

2.加强新的研究方法的研究

目前中国社会出现大量的前人他人没见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研究。但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新问题的研究,迫切需要引进新的研究方法。例如,“质的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国内讨论较多的一种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个别性、特殊性,以此发现问题或提出发现问题的新的角度。显然这种研究方法便于学术创新。又如,“实践归纳法”。(11)该法是指要面向实践,归纳出一般理论,再指导实践;这与有的学者提出的“中层理论”法,即讲究直接的经验感受、经验分析和简单的归纳,得出一些启发性的小观念,在此基础上突破地域化的限制,寻求中层理论层面上的突破,试图得出一些普适性的结论很相似。(12)这些利于学术创新的新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3.加强利于方法创新的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的建设

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对学术创新极为重要,同样对研究方法的创新亦如此。“河里的鱼死一二条,可能是鱼本身的问题,但如果大多数鱼都死了,则可能是水的问题”。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方法创新和重大创新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术环境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平衡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真正颁布和实施“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具体办法,那么研究方法的创新必然增多。

4.加强研究方法和新的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应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组合;应根据各学科、各课题的特点、性质、对象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或根据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功能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换言之,应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程度选择、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因为这往往导致创新成果的出现。还应注意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各种研究方法的相互补充,这也便于新成果的产生。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不同的方法既有其优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只能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才能从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因此要兼收并蓄,移植各学科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为其所用。科学研究通常是分阶段进行的,也要注意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5.加强学者方法论及相关知识的更新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要求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者要具有新的知识结构,学者不仅要掌握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要精通科学方法论和新的科学知识,更要将所学的知识与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学者与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完成知识更新,那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就能一步步向前推进。

鸣谢:我的博士生刘宇、硕士研究生李星星、赵青同学在图书情报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研究方法使用调查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特此致谢!

注释:

①李承贵:《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复归和创新——20世纪后20年学术现象回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

②刘金伟:《推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新视角——基于复杂性研究的思考》,《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3期。

③袁振国:《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形式与方法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7期。

④钟启泉:《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3期。

⑤吴晓明:《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核心:把握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⑥(12)董希望:《社会科学遇到合法性危机了吗——“社会科学方法论研讨会”综述》,《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⑦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4页。

⑧转引自徐有富:《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3页。(《傅衣凌自述》,见《世纪学人自述》第4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17-118页。)

⑨叶继元:《宜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当代学术史”》,《云梦学刊》2005年第4期。

⑩叶继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布局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序言。

(11)魏杰、李东红:《我国管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光明日报》2008年12月9日第10版。

标签:;  ;  ;  ;  ;  ;  ;  ;  ;  ;  ;  

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