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浅谈论文_宋玉萍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浅谈论文_宋玉萍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联合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小学生语文中写作与阅读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两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分值占比较大。阅读旨在学生主动吸收,对知识的接纳,而写作则注重学生外向的表达,强调的是应用和实践。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旨在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改进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

小学教育中语文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语文考试成绩中,而且优秀高效的语文课堂可培养提升学生良好的情操,并深化其对课程文化的认知。现学校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积极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1.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存在的问题

随着小学人教版教材不断改动,小学语文的课本的文字量变大,虽然学生的阅读文字被动增加,但是写作能力却没有提高,反而造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差距加大,让阅读和写作得不到均衡有效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中盲目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整理课文的段落,这种行为没有调动学生自己的思维,反而导致学生像机器一样接受教师的课堂灌输,没有写作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抵触的负面情感,致使阅读写作相分离。究其根本,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贯彻落实阅读写作一体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们讲解很多范文,甚至要求学生把文章的开头结尾进行背诵,这种行为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然而,拘泥形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兴趣,教师们甚至把写作课堂变成理论课堂,把写作变成一种硬式记忆并要求学生去套用,可想而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遭受扼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两大误区:一是对阅读理解的内涵理解存在一定偏差。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对让学生学会概括书本课文的简要。二是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教师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知识内容,把原本完整的课文进行拆分并逐个进行讲解,这样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大弊端,语文课堂氛围根本无法有效带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写作指导的教学中最大问题是重视知识点的灌输,忽视学生自身能力的训练。在我国的小学作文训练中,中年级多以练习写片段为主,高年级以序列写作练习为主,这两种练习方式均以记叙文为主,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学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因为学生没有提笔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好习惯,没有进行理解思考,片面阅读文字表面的东西而忽略文字背后的情感。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很大问题,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创作热情。以上原因都会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造成很大威胁,也会阻碍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开展。

2.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

2.1语文阅读积累写作经验、写作方法、写作素材

开展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基石就是阅读。教师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成绩,首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除了利用阅读教学素材提升阅读量以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多去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素材,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积累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写作技巧,如此不仅可达到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同时还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愿意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教师要抓住阅读和写作的契合点,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双重提升,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丰富学生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写作促进阅读再积累

写作与阅读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通过不断的练习写作可有效促进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和提升,而写作时勤于构思可促使学生阅读的量和质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提升学生理解力。学生通过写作,能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东西加以个性化的理解进行文学加工。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感到阅读的重要性,他们会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这些阅读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活力,令小学生提笔过程中不再心中无物。

写作促进阅读的含义,即为学生通过不断地写作来提高自身阅读的理解能力,写作还可以帮助学生的阅读达到新课改的要求。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联作用不容忽视,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益处。

2.3写作教学坚持自由、指导、鼓励原则

自由原则,是指教师在布置写作时,不设定具体的要求规范,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创作,有效激发学生思想创造力,让学生抒发自己丰富饱满的内心感情,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思想动态和情感体会,同时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能力,如此写出的语言文字会极富感染力。

指导原则,是指在自由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去独立阅读和写作,而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面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阅读资料,小学生缺乏辨识能力,教师需要加以正确的指引,协助他们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使阅读真正为写作服务,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

鼓励原则,是指教师在写作评分上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写作功底,语言交流和阅读能力。小学时期受到的作文训练,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写作深度和广度,教师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约束,减少命题作文,把作文要求确定好,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鼓舞学生从真情实感出发,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让写出的文章具有真实性。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灵感,多鼓舞学生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大胆创作,采用多角度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分,提高学生作文创作的信心,真正做到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最后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北京的春节》,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写一篇自己理解的《春节》,首先传统节日贴近生活每个学生都会有所感触,其次通过阅读《北京的春节》也会给学生不同启发,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并进行鼓励,有利于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实施。

2.4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写作环境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阅读写作一体化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的阅读写作带来一个全新的体验。以《山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PPT技术将山中雨景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触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山雨》这一课变得更生动。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将作者笔下的山雨和学生自己看到的山雨相互融合,会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富含情感内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会加深学生语文阅读印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山雨》为相关主题进行写作,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好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培养其综合能力,通过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素材的不断积累,获取一定的知识积淀和写作经验,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3.结束语

综上,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在其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上效果十分显著,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也起着关键作用。此种教学措施利于学生阅读知识量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此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夯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开林.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4(3):48-48.

[2]袁亚红.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文摘版,2016(5):00315-00315.

[3]马希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2):73-73.

[4]祝雪冰.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20-21.

[5]王芳.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7):207.

论文作者:宋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措施浅谈论文_宋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