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应用口腔正畸的效果观察论文_许驰强

许驰强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牙周病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4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牙龈指数、前牙覆牙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牙齿复位,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及口腔美观,安全性高。

【关键词】牙周病;口腔正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17-02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病、牙周炎两类,是一组因疾病因素、营养不良、创伤性咬合、菌斑、牙石等因素致使牙龈、牙槽骨、牙骨质、牙周韧带等牙支持组织发生炎症病变性疾病,是临床口腔科常见、多发性疾病[1]。患者主诉为牙龈出血、肿痛、牙齿松动及移位、牙槽骨吸收、口臭,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该疾病早期无典型症状,易被忽视,易导致牙周组织炎症反复发作,使患者咀嚼功能出现障碍,牙齿畸形,影响患者口腔美观,给患者心理、生理均造成极大的痛苦,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因此,对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口腔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本院口腔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牙周病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本院口腔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牙周病患者。实验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1.8±4.3)岁。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2.3±5.1)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别,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症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均符合WHO中关于牙周病的诊断标准;(2)均经X线摄片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明确诊断;(3)患者存在牙间隙增大、牙齿移位、倾斜、牙龈萎缩等症状;牙齿松动为Ⅰ~Ⅱ度;(4)患者均清楚实验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3)妊娠期女性、意识障碍、配合度低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告知患者应常漱口、刷牙,保证口腔清洁,对患者给予牙周洁治术结合龈下刮治术,消除患者菌斑、牙石等致病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减轻牙周炎症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进行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待患者牙周炎得到有效控制时行口腔正畸治疗,均接受直丝弓矫正技术,对患者进行磨牙处理,粘结颊面管,不进行带环处理,于稍靠近牙龈的前牙处粘结托槽,采用钛镍圆丝对患者牙齿进行初步排列,采用8字法结合末端回弯将尖牙向后连续结扎,采用澳丝摇椅弓或多曲弓将患者上下前牙压低,整平牙弓,提高其支抗能力,采用50~100g的轻力滑动法收敛前牙,根据患者牙周组织剩余情况及患者耐受能力,通过间断加压法调整正畸力。叮嘱患者定期进行复查、拍片,密切关注牙槽骨重建情况,定期进行牙周清洁,1次/3个月,持续治疗6~10个月。矫正完成后采用改良式Hawley保持器进行固定,定期复诊,避免病情反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牙龈指数、前牙覆牙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文献中的方法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好转、无效[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牙齿吻合度良好,牙齿稳定,未见松动,将x线检查显示牙槽骨吸收症状基本消失,牙间隙恢复正常,未见炎症反应;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轻度牙齿松动,经x线检查显示牙槽骨吸收症状明显减轻,牙间隙缩小,脓肿消失,有轻微炎症反应;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牙齿移位、松动、畸形,牙周组织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0处理数据,用(x-±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统计值t、χ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实验组牙龈指数、前牙覆牙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分别为(0.3±0.1)、(2.9±1.8)mm、(28.6±3.8)%、(3.0±0.4)mm、(2.4±0.4)mm;参照组牙龈指数、前牙覆牙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分别为(1.0±0.3)、(4.9±1.6)mm、(67.6±8.9)%、(4.8±0.6)mm、(5.0±0.8)mm;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牙周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多,增加了口腔不良事件发生率,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牙周病发病率高,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主要与局部因素(牙石、菌斑、磨牙、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全身因素(营养不良、药物因素、家族遗传、疾病因素)两大原因相关,是危害人类牙齿及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该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破坏牙周组织,使患者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患者牙齿移位、松动,影响患者面容美观,且伴随着牙周脓肿、疼痛、牙齿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进食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寻找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口腔科一直关注的重点。临床上常采用洁治、刮治、根面平整、抗感染等常规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牙周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但对改善患者牙齿畸形、松动、恢复患者咀嚼功能的效果不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卫生意识的加强,口腔正畸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口腔正畸是一种通过矫正装置调节牙齿、颌骨、神经肌肉的关系促进牙齿复位、稳定、保证口腔美观的治疗方式,操作便捷,能促进松动移位牙进行复位,使牙齿排列整齐,有效控制菌斑、牙石的形成,减轻牙周炎症反应;还能改变牙长轴及受力方向,消除创伤咬合力,改善患者咬合无力的症状,促进牙周组织恢复,改善患者咀嚼功能[3]。在应用口腔正畸治疗时,应在患者菌斑、炎症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应用,在矫正期间应注意口腔清洁,及时复诊,防止炎症反复发作。经研究得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牙龈指数、前牙覆牙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等指标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牙周病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牙齿复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牙齿咀嚼功能恢复,保持口腔美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牙周病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爱华,谢红,岳朝晖,等.中老年牙周病流行趋势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334-4335.

[2]苏立娟,王霞.固位纤维牙周夹板配合派丽奥治疗重度牙周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135-136.

[3]廖珍贵,邱吟枫,周培刚,等.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41-42.

论文作者:许驰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牙周病应用口腔正畸的效果观察论文_许驰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