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试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前我国论文,出路论文,试论论文,农村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作一简略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的“老大难”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总体规划,到2000年,我国应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据统计,到1991年,我国尚有300多个县未普及小学教育。90年代初,我国初中入学率仅为70%左右,在约30%的没有受到初中教育的适龄人口中,居住在农村的占了绝大多数,据推算,1994年全国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初中适龄人口的入学率不足50%,全国小学生的辍学率为3.3%,总人数达400万以上,其中90%以上在农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基础薄弱,任务繁重,且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迟缓,财政吃紧,支持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十分匮乏。如从90年代始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拖欠教师的工资的现象以农村最为严重,又如近些年农村中小学危房增加的势头有所抬头,已由1992年的2.5%回升到1993年4%,少数更为贫困的农村已达8—10%。许多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等教育设施极其落后。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如何利用宏观调控,在经费投入和师资培训方面,支持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使之跳出教育落后和经济增长乏力的简单的恶性循环,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2.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

城乡教育的不平等是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至今为止,农村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仍然大大低于城市。从7—11岁学龄儿童入学率看,1993年城市为99.57%,县镇为99.07%,农村为97.94%,有人对60个样本县的统计表明,1989年小学辍学率为2.5%,农村为7.2%。1991年全国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的学校的比例,城市中学为42.49%,小学为24.52%,而农村中学只有17.62%,小学仅为8.46%,城市中学生平均每人拥有20.9册图书,小学生平均拥有7.6册,而农村中小学相应的数且分别为7.6册和1.9册。现阶段有人上“贵族学校”,有人上不起学,可谓两个极端的写照。

3.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是人所共知的,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指导思想的偏差,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往往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本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尤为表现在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上,例如,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薄弱,整个教育主要围绕着升学率的提高而进行,据统计,1990年西部9省区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在校生之比为19.46∶1,据在湖北省农村学校的调查表明,约有30%农村学校劳技课无正常考核,80%的学校劳技课局限在课堂内,缺乏实践环节。大多数学生毕业回乡后只能按传统的生产方式从事生产。正是由于缺乏新的科技知识、劳作技能,农民因而无力改变他们贫困的生活状况。所以,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使农村教育更贴近当地经济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亟待关注和考虑的一大问题。

4.农村扫盲仍任重而道远

我国目前15周岁以上的文盲仍在1亿以上,其中青壮年文盲尚存3000万左右,而这些文盲大多数属农村人口,目前农村扫盲工作的困难,一是文盲的绝对数字较大,扫盲经费难以落实;二是农村耕种技术的科技含量较低,且由于过去较重视的是传统的文化知识扫盲,对功能性扫盲重视不够,农民参与扫盲的积极性不够;三是扫盲教材、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可以预计,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和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民脱盲要求一定会有所提高,农村教育面临的任务之一便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采取对策切实解决扫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现代化——农村教育的出路所在

如上所述,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与机会并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大的农村素质低下的廉价劳动力后备军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创造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但是,在我国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今天,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的大军,跨入工业化、现代化行列将只是一纸空谈,而这与农村教育的问题息息相关。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减少文盲的比例,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尽快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求,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可用的人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只有逐步走向现代化,才是我国农村教育的出路所在。“教育”是开启通往现代化大门的钥匙,在教育变革的历程中,“现代化”始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鼓舞人心的字眼,农村教育唯有现代化,才能融合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潮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启动原则

1.政策上倾斜

首先,教育经费的倾斜政策。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中长期投资。加大这部分教育投资重点应投向亟须发展教育的农村地区。同时如果必要的话,还要在不影响入学机会、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把调拨给经济较发达的受惠地区的一部分资源包括资金、教学和管理人才转拨给农村贫困地区使用。

其次,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教师外流现象一直比较严重。为此,一方面继续对教师在政治上经济上实施各种政策优惠,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师范教育,培养一支“土生土长”的,地方化的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进修学校,形成从地、市到乡镇的教师培训网络。

2.扫盲落实

扫盲教育思想实质上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启蒙教育思想。扫盲在提高全民素质上具有重大作用。不能孤立的就扫盲论扫盲,要唤起全社会对农村扫盲教育的重视、关心,同时扫盲应转向实用的功能性扫盲,扫盲的宗旨应面向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即根据农村的环境,农民的兴趣、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实施具体实用的教育,使农民能够初步掌握读、写、算知识及使用方法,还要培养其自学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生产性问题的能力,最终能让农民积极参予自身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最后,要加强对扫盲成绩的评估、验收。

3.基础教育先行

在现阶段的中国,基础教育可以产生出比其他阶段教育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我国农业劳动力众多,乡镇企业生产一般属劳动密集型,只有人们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书写表达能力和一般技能,就可以使他们在生产和经济交往中立见成效。再者,基础教育的投入也有益于控制人口增长,一般说来,人口规律是 “高文化低生育,低文化高生育”。基础教育具有经济的属性,教育水平、劳动力素质等属经济发展中的“软件”,因此基础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重头是普及义务教育,但同时应注意,数量的发展并不等于质量的巩固,义务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要通过许多指标来反映,如年限、入学率、巩固率、教学质量等。

4.理论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发达国家的教育现代化上,从而忽视了对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农村教育理论的研究。但实质上,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困难,同时也都有很多创造性的颇具特色的经验,值得相互借鉴。通过比较借鉴,发现各国教育工作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一般性和特殊性,从而会更好地促进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所以,立足中国国情,结合别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经验,进行较系统的农村教育教材建设、教学形式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

促进农村的教育现代化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确立适当的方略,才能顺利实施。根据中国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在1996—2000年期间,首先在经济发展比较快、教育基础比较好的乡镇和学校,启动“百校十乡”教育现代化工程,为逐步实现我国农村教育的初步现代化探索经验。

2.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标准,对于工程的各项目标和内容、各种措施和条件,要统筹规划,做到综合配套,根据总体设计的“施工”蓝图,并依据主客观条件制定分步实施的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克服短视行为的盲目性,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浪费。

3.同步启动,分步到位。教育现代化作为一项具体的社会工程,有其阶段性目标和检测标准。但它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概念和标准都是相对的。因此各乡镇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自选突破口,同步启动,分步到位,即可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现代化起步,也可从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入手,步子可快可慢,可大可小。

4.集中领导,分工负责。各级政府在建立集中、统一、高效、实干的领导班子的同时,要把具体任务落实到个人,把它变成县长工程、乡长工程、村长工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分工合作,逐一抓好教育思想、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建立各级责任制,健全检查考核制度。

5.保证重点,广开渠道。启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需要较多的财力投入,在财力的使用上,应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做到“四个增长一个优先”,加强城乡教育税附加的管理,争取乡镇企业对农村教育更多支持,建立教育基金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充分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大力扶持校办企业,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多种办法、多种渠道地筹集经费。

6.深挖潜力,三教统筹。深入挖掘教育内部潜力,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规划,形成“三教”并举,相互沟通,逐步建立农、科、教相结合,布局合理的农村教育新体系。

(本文承蒙卢晓中教授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标签:;  ;  ;  ;  ;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