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学校民主管理中政治问题的消极克服与补偿_民主管理论文

微博对学校民主管理中政治问题的消极克服与补偿_民主管理论文

微博问政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消极克服及补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管理论文,消极论文,在学校论文,微博问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064(2012)05-0027-05

一、问政、微博问政和学校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也被称作网络问政,是通过微博这种新型的网络工具和虚拟手段,参与、议论和处理政治、政务活动。微博问政除了保留自上而下咨询或讨论的特点,还透过微博的相关信息,自下而上地反映某些公共利益诉求,汇集民意。喻国明强调“政务微博不是单向性的传播,对于政府有了更高的要求,光靠过去应对的模式行不通”。“如果政府仅仅认为微博的功能就是传播消息,则完全失去了开微博的本质意义了”[1]。陈潭和王烂辉认为“微博问政不是否定传统的行政载体,而是依托网络作为政治的长效平台。他改变了精英政治的垄断,模糊了精英政治家和普通公民的界限”。“微博问政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多数,而是追求合理的舆论结构。微博给普通人提供了公共话语平台,改变了精英政治家掌握着政策问题提出、政策议程设置、政策方案主导权,以其专业知识和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垄断着政治资源,以其高度专业术语显示着对某个公共问题有独到见解,民意被掩埋”[2]。汪玉凯认为微博问政“一是打破时空界限,网友可以24小时参与;二是打破教育水平限制,无论学历学位高低都可参与问政;三是突破参与路径,网友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很多媒介随时参与”[3]。

学校微博问政是学校利用微博平台,向师生咨询学校发展大计,讨论维护师生权益方法,汇集师生意见和建议而采取的一种新型民主管理形式。

二、学校微博问政的作用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公共意见能够形成的一个生活领域。公共领域注重对话的机制,公众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可以就普遍利益问题加以讨论。在讨论中,公众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公共舆论是公共领域的核心”[4]。学校作为一个公共领域,对师生乃至整个社会都负有重要责任。学校微博问政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渠道。罗伯特·D.帕特南指出,“民主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政府不断地对其公民的意愿做出回应”[5]。学校微博凭借着即时、快速、便捷、互动的优势,深刻影响着学校管理以及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一)学校微博问政的积极作用

1.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科学发展

辽宁某高中学校2011年9月-2012年1月,2234名在校学生中,参与微博的学生1489人,占学生总数66.7%。发布微博19780条,人均13条。2012年寒假,学校拟组织学生假期补课15天,此前,学校还对美术、音乐等课程课时进行删减和调整。特别是高三年级,体育课时每周减少一节。对此,学生意见很大。高二年级一学生发出微博。一天里跟帖760条,参与学生达488人。在760条微博中,有522条认为学校占据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大规模补课违背国家规定,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表现,不仅加重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还加重了经济负担,表示坚决反对。学校相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倾听学生意见,取消了补课决定。学校还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端正办学方向,加强学校管理,特别是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要求,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促进学校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依法治校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2010年10月广州市第47中学出台了限制学生外出午餐的管理意见,不想,学生对此极为不满。部分学生发微博反映,集中的意见:一是价格昂贵,二是卫生条件不好,三是座位拥挤,四是服务员态度恶劣,五是不合口味。校长谢向红和德育主任孙燕同时开通微博,与学生互动,征求学生意见。257名学生成为校长的微博“粉丝”,116名学生成为主任的微博“粉丝”。学校通过对学生微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很快制定出整改方案。适时地将学生喜欢的广州酒家、阿里郎、烧鹅仔等快餐引进学校,并吸收学生参与管理。同时,还争取区政府支持,将食堂扩建计划早日摆上日程。谢向红校长表示,今后学校的管理都要注意吸收学生参加,要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对辽宁5所高中调查发现,实施微博问政,促使学校完善了决策和监督管理制度。这些学校都规定,凡涉及学校发展以及学生利益的决策,事前都必须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征求意见。事中必须通过微博平台进行跟进反映。事后必须将有关结果通过微博平台即时反馈。

3.促进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对辽宁某地5所高中180名学生校园内随访,有144人参与过微博发布。其中,有121人就教学管理、考试保送排名、食堂管理等提出过10条以上意见。某校学生会学习部长认为,通过微博参与学校管理,使自己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主人,应该怎样参与管理。某校学生会生活部长把学生微博中377条关于价格问题、服务问题和质量问题汇总在一起,和学校领导一道与食堂管理人员面对面,促使食堂改善服务,提高质量。在随访的180名学生中,有166人认为,参与学校微博问政和其他形式的管理,增强了自己的民主意识、道德意识、法律观念,也懂得了如何参与管理,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微博问政的局限和消极影响

网络平台的开放以及微博的即时、快速、便捷、互动的特征,决定了微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不确定性的特点。

1.学校微博存在信息真假难辨,管理成本增加的问题

据调查,参与学校微博的学生都是“80后”、“90后”。因其阅历不多、经验不足等原因,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看问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表达上容易情绪化。对辽宁某地5所高中180名学生校园随访,在“关于在微博中出现问题曝光时,你的第一反应”是:

(1)认为无风不起浪,所以第一时间跟帖支持一下,有42人,占23.3%;

(2)凭直觉判断,看是否与自己有关,有选择跟帖,有33人,占18.3%;

(3)相信学校会给出真相,有38人,占21.1%;

(4)需要自己观察,查明情况再发表意见,有57人,占31.7%;

(5)其他10人,占5.6%。

微博的即时与更新速度过快,导致一些有效信息被淹没。为此,学校增加了网络专门管理人员,即时筛选微博信息;增加了网络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加大了财力成本投入;增加了风险的预测和管理,增加网络资源备份管理和投入。对5所高中学校调查,网络管理成本增加的情况是:

(1)每所学校平均增设1名-2名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负责网络管理;

(2)每所学校平均增加网络管理办公面积15平方米-30平方米;

(3)平均年增加网络维护经费5000元-20000元。

此外,一些学校为了预防发生突发性事件,还在预算中预留了处置风险的资金。

2.学校微博存在意见表达情绪化,影响学生心智发展

微博表达的随意性和自由性,有助于学生对学校管理和自身发展的意见能自由充分表达,对内心情感能自由充分宣泄。同时,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以及虚拟性、不确定性,使得参与微博的学生法律道德意识模糊,缺乏风险意识,加之个别时候难以正确辨析网络舆情,受个别偏激观点和不理智行为误导,出现意见表达的情绪化。2010年,辽宁某地某高中学校一名学生发微博,反映学校在高考保送中存在舞弊现象,一日内跟帖488人,发微薄766条。个别学生言辞激烈,甚至鼓动到市教育局上访。学校即时将保送推荐工作的全部文件和程序、结果通过网络平台予以发布。事态平息后,有210名学生在微博中承认自己的行为过于冲动。广州市47中校长谢向红在反思对限制外出午餐事件的处理中认为,如果对学生情绪化表达不能进行及时的疏导和纠正,学生极易从中得到不良的信息反馈,误认为“言论自由,法不责众”或“不闹白不闹,闹了不白闹”,进而,使其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淡漠,形成冲动人格。

3.学校管理者依赖微博,主动思考能力下降

学校微博的发展,促进学校构建形成新型的学校管理机制和模式。但也有学校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关注网络信息上,有时甚至出现了依赖性,忽视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和问政模式,主动思考能力下降。对5所学校22名校级领导干部和18名中层管理干部进行网络依赖性调查,结果是:

(1)校级领导开设微博16人,占72.7%;中层干部开设微博10人,占5.6%;

(2)校级领导网上浏览时间2.5小时;中层干部网上浏览时间3.5小时;

(3)校级领导每学期面对面访谈学生10人,中层干部访谈20人,与师生个别谈话沟通的时间最长为1小时,平均15分钟。

有7名校级领导学期平均访谈学生不足10人。

三、学校微博问政的消极克服及补偿

(一)加强对微博发布者和参与者的法律道德教育,弥补对微博发布者和传播者约束力不足的问题

学生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在保持他们热情不减的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实施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如果参与民主管理失控或无序,无疑会处于“大民主”的危险之中,同时也会出现少数人绑架多数人的“暴政”局面。在学校微博问政中,学校是主导。“规范微博问政需要提高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化其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指利用微博来增强自身的道德判断、推理和选择能力;所谓责任意识,是指在享受微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该本着审慎的态度,严把信息关,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谓规范意识,是指在使用微博时要注意网络礼仪,同时要尽量保证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性”[6]。福建师范大学涂荣在谈到提高学生参与微博问政时指出,微博实践“让学生、学生组织明白何为言论尺度,如何参与民主管理,什么是网络担当”[7]。

(二)加强学校微博问政的程序建设,弥补微博发布无序失控的问题

李少红和秦前红在《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一文中指出,“为公民设计程序权利,使政府机构因此背负发起、组织和处理公众意见的责任和义务”。“应当为政府设定责任机制、施加法定义务、保证微博问政能够得到有效地回应和处理”[8]。学校是微博问政参与者和管理者,也是受益者。首先,学校要加强微博问政的程序设计和建设。明确岗位和管理职责,建立校务公开、网络听证、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制度,保障微博发布传递渠道畅通。增加网络平台的硬件建设,加强后台服务人员的培训管理。其次,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特点,及时获取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信息。广州市第47中学专门由德育主任负责微博发布管理等工作,定期对微博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经验进行梳理,及时反馈和解决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再次,完善微博管理的“后台”功能。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在微博程序后台管理中,增设相关控制功能,如实名制注册,上课时间学生无法登陆,对学生用户在线时间的信息发布量做出一定限制。在对180名学生随访中发现,每周发微博1条-5条的有47人,5条-10条的有63人,10条以上的49人,最多的达33条。因此,对学生在校期间发微博做出必要的限制,这样既可避免微博发布无序失控,还可防止学生上网成瘾。

(三)加强学校民主制度建设,弥补学校民主管理渠道单一化问题

在传统的学校民主管理中,注重强调代表的“亲临现场”和“面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参与性很小。实施学校微博问政,第一,可以借助网络,特别是借助微博的即时、快捷,进行校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把师生普遍关心的招生、评优、收费、保送、奖励等重大问题交由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主动接受监督,进而使广大师生拥有更多的“亲临现场”、“面对面”的机会,扩大了民主管理的渠道。第二,重视发挥学生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建立定期与“意见领袖”沟通座谈征求意见制度。微博的“意见领袖”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代表,常常被称作“草根”一族。在辽宁某地5所高中中,微博“意见领袖”的粉丝最多可达177人。关注微博的“意见领袖”,无疑就是关注某一方面的群体,就是扩大学校的民主。第三,建立微博问政责任追究制度,把微博问政的参与、处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保障微博问政的质量和效果。正如陈家喜在《网络问政:模式与方向》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实施微博问政绩效考核,“一方面能够清楚行政行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扩大政府对民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9]。

(四)加强微博问政与完善教代会和学代会相结合,促进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形成民主管理的自觉

学校教代会和学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在《宪法》和《教育法》确定的民主原则指导下形成的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体制和制度。由于微博受到字数和更新频率的限制,使其存在着文本碎片化的特点。加之微博参与者的素质存在差别,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以及个别存在的从众心理等等,导致参与微博问政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微博平台,最广泛地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发挥教代会和学代会代表的作用,既发挥他们参与民主管理专业性强、代表覆盖面广的特长和优势,又注意调动和依靠他们去广泛接触,吸纳和倾听各方意见,进行必要的筛选,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议案,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

标签:;  ;  

微博对学校民主管理中政治问题的消极克服与补偿_民主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