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迁站对比差异分析论文_陆霞,王柱邦,彭娟,陈梦泉

(柳城县气象局 广西柳州 545299)

摘要:本文利用2018年1-12月柳城国家气象观测站新、旧址对比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址气温低于旧址,相对湿度、风速大于旧址,风向一致性较差;降水量少于旧址,降水强度越大,两站址的降水量差异更大。两址探测环境不同、海拔高度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等原因是造成气象要素观测值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柳城;迁站;对比观测;差异分析

柳城国家气象观测站(旧址)建于1958年8月至2017年12月31日,从未迁过站,有60a历史气象资料,是开展柳城县天气预报分析、气候研究及气象服务等工作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观测场四周(原址)不断被各类建筑物包围(如图1所示),人口活动也日益密集,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7年气象探测环境现状综合评估仅得67.2 分。为确保气象资料代表性和准确性的要求,2017年10月1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审批同意、报中国气象局备案后,将柳城地面气象观测场往正南方向,距旧址直线距离800m、海拔高度差+110. 3 m 处迁移。新址四周环境开阔(如图2所示),下垫面没有遭到人为破坏,探测环境良好,2018年气象探测环境现状综合评估得98.8 分。为掌握新、旧址因拔海高度差、周围环境、下垫面性质等因素导致的气象观测数据差异,2018年1月1日开始进行一年的对比观测。

1 新、旧址观测环境概述

新、旧址的经纬度一样,经度为:109°15'E,纬度:24°39'N。新址观测场拔海高度:218.6 m,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219.8 m。旧址观测场拔海高度:108.3m,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109.5m。

表 1 柳城国家气象观测站新、旧址环境对比情况

2 对比观测气象要素及统计方法

利用柳城新、旧址2018年1-12月同期气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风(2分钟平均风速、月最多风向、月最多风向频率、最大风极大风)。采用差值统计方法,即用新站观测值减去旧站观测值。

3 新旧站各气象要素差值分析

3.1 温度差异分析

新址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比旧址偏低,月平均气温差在-0.3℃~-0.9℃之间,年平均气温差为-0.6℃;月平均最高气温差为-0.7℃~-1.0℃之间;月平均最低气温差为-0. 4℃~-0.9℃之间。新、旧址气温日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3.2 极端气温差异分析

新址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址低,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在-0.4℃~-1.4℃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差为-0.4℃;月极端最低气温1月、5月~9月、12月新址低于旧址-0.7℃~-1.0℃,2~4月新址高于旧址,10月持平;年极端最低气温差为-0. 3℃。新、旧址极值出现日期基本一致。

3.3 相对湿度差值分析

新址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比旧址偏大,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在1%~4%之间,其中3月、10月、11月持平,年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在1%~5%之间,其中4月、11月持平,年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1%,各月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日期基本相同。

3.4 降水量差值分析

新址降水量比旧址偏少,差值在0.9~25.7mm之间,其中4月、6月新址比旧址偏多8.9mm、2.7mm,年总降水量新址比旧址偏少118.9mm;日最大降水量新址比旧址大多偏少,差值在1.4~14.1 mm之间,其中4月、11月持平,年日最大降水量差为13.8mm,日最大降水量出现日期一致。

3.5 风向风速差值分析

2min平均风速新址明显大于旧址,差值为1.2~2.2m/s之间,年平均风速差1.7m/s;最多风向及出现频率大多不一样;年主导风向新址为SE,旧址为ESE。新址最多风向频率1.5;旧址最多风向频率1.3,差异不大。

3.6 最大风极大风差值分析

新址最大风、极大风风速明显比旧址大,最大风向、极大风向及其出现日期大多不一致,年最大风速差为8.3m/s,极大风速差6.5m/s; 12个月中新址出现大风5d,旧址仅出现1d。

4 新旧址各气象要素产生差异原因分析

新旧址各气象要素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海拔高度不同,二是下垫面性质不同,三是周围环境不同。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各气象要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4.1 海拔高度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4.1.1气温

近地面层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可按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0.65℃/100m 来计算。由于新址观测场海拔高度比旧站址观测场海拔高度高110.3 m,运用该公式计算可得两站气温差为0.7℃,经订正计算,与所统计的实测差值仍有差异,说明两站气温的差别不仅仅是由海拔高度变化引起的。

4.1.2风速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风速逐渐增大。由于新址周围障碍物较少,且海拔高度较高,因此风度明显高于旧站址。

4.2 下垫面性质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4.2.1 气温

新址下垫面多为被植被覆盖,由于绿地有辐射冷却降温的作用,旧址下垫面多为水泥,导热率和热容量很大,因而导致新、旧站址存在一定的气温差。

4.2.2 相对湿度

新址下垫面多为被植被覆盖,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受到诸如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流动等条件的影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日照增多、风速增大也会引起相对湿度减少。

4.3 观测环境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4.3.1 气温

由于旧址已变成城区,人口活动密集,建筑物多,车辆排放尾气等因素产生了热岛效应使大气温度增加,而新址位于郊外,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气温偏低。

4.3.2 降水

新、旧址降水量差异较大,因降水具有局地性、不均匀性等特点,由于两站地域不同,存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的大气环流状态有所不同,是导致降水时间及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4.3.3 风向风速

旧址四周建筑物密集,建筑物可以阻挡气流,并形成湍流,从而使风速削弱。因此台站周围的建筑物和成片树林是导致新、旧址风向、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

5 结束语

通过对柳城新、旧址观测资料对比发现,新址、旧址气温、相对湿度差异不大,雨量、风速差异明显;新址降雨量比旧址少,风速远高于旧址,大风日数比旧址多。气象观测资料出现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新、旧址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观测场环境不同等原因造成。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8.

[2]马凤莲,丁力,王宏.承德市干湿岛效应及其城市化影响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3):14-18.

作者简介:陆霞(1975-)女,高级工程师,来宾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论文作者:陆霞,王柱邦,彭娟,陈梦泉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柳城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迁站对比差异分析论文_陆霞,王柱邦,彭娟,陈梦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