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职教不负新时代,锐意改革培育新工匠论文_孙焕利

笃志职教不负新时代,锐意改革培育新工匠论文_孙焕利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 山东 青岛 266033

一、立德树人为先,培育工匠精神,夯牢立人根基

人无德不立,术无德不达,业无德不精。学校坚持把道德教育,特别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学校“三纵四横五评”的德育管理体系,推进“311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六礼”分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邀请劳模、大国工匠、创业成功人士进校园、进课堂,安排师生进到企业大师和劳模工作现场,体验他们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的工作作风,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日常教学。在2017年第二届全国院校珠宝大赛取得一金两银和团体第一名成绩的基础上,承办好在我校举办的2018年全国院校珠宝大赛,并广泛发动学生,人人参训、参赛,让学生在培训中学习工匠技能,在校园文化中滋养工匠精神。

二、校企合作为径,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模式

1.搭建平台,集聚资源。我们充分发挥我校牵头成立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青岛珠宝职教集团、山东省职业教育药科专业联盟的作用,争取到中国珠宝首饰业行业协会对珠宝专业和青岛珠宝行业的支持,并利用承办2018年全国院校珠宝大赛的有利时机,继续牵头成立全国珠宝职业教育联盟。集聚、开发、调配优质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搭起有利于学校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的台子,唱产教融合的大戏。

2.制定标准,引领发展。学校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对应的山东省十大重点产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两年一个周期的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增加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引领专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开发专业,服务产业。我们重点研究开发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新专业,去年与国风药业、华仁药业等共同开办了中药专业。日前,我们已与新华锦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共同调研医养结合、医疗器械等专业的开发。

4.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学校与碧琳达珠宝、益青生物科技、圣爱眼科等企业密切合作,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主体的珠宝、医药专业现代学徒制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与包含以上企业在内的36家著名、知名企业在学校设立了37个企业冠名班,占到全校班级总数的86%;现代学徒制和理实一体化课时占全部专业课课时的比例超过60%;改变了“黑板上开机器”的旧教学模式,深化了产教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校对接为桥,畅通升学通道,助力学历提升

对接高校与普通高中,畅通渠道,助力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今年,我校获批普职融通试点,与青岛二中联合招收药剂专业普职融通实验班共40人。至此,我校拥有了与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联办的“3+4”本科;与山东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联办的三二连读高职、五年贯通培养高职;与青岛二中联办的普职融通实验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青岛市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取得的众多成果之一。

四、企业需求为标,打造特色专业,促进优质就业

学校紧跟青岛市乃至山东省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原则设置专业。每年开展对青岛市珠宝、医药等行业、企业的调研,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和岗位工作标准,确保专业设置与企业行业需求同步。目前,主要开设珠宝、医药两大朝阳特色专业群和计算机应用及国际商务两个优质专业。珠宝专业群设珠宝玉石鉴定与营销、珠宝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方向;医药专业群设药剂、制药技术、中药、眼视光与配镜等4个专业。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企业和工作岗位需求,坚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的原则,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坚持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形成了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

五、教学诊改为术,构建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我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唯一的省级试点学校,学校通过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内驱化、过程性、常态化的教学工作诊断机制,来确保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已完成诊改方案的制定、理念的培训、制度的完善、特色要点的重塑、标准的确立、流程的设定、首轮诊改数据收集检测工作、诊改数据分析反馈。我们正在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问题导向,边诊边改,形成学校质量意识和诊改文化。以“诊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强化学校各种教育元素向教学集中、向育人聚力,立体化支持和保障教学工作,增强管理、服务等非教学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体现教学中心地位,构建自我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全面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六、教师成长为本,注重培养培训,实现双师多能

创新型的工作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支撑,职业学校的创新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制定出学校三年和全年师资培养计划。这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国家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进入新时期,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学校将以“培养学生成为有尊严的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人、负责任有综合素养的幸福的社会人”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创造职教新业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论文作者:孙焕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  ;  ;  ;  ;  ;  ;  ;  

笃志职教不负新时代,锐意改革培育新工匠论文_孙焕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