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语篇命题的尝试与思考_非连续性文本论文

关于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的尝试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续性论文,命题论文,文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以统计图表、图示、票据、传单、广告、证书等形式呈现的阅读材料,它区别于由句子组成的段落、篇章等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课标要求小学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名称虽然来自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评估学生阅读表现时对文本的分类,但是类似的试题在国内试卷中早已出现。就近几年开封市的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来看,试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内容来自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语文等学科以及社会热点,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语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一、打破学科壁垒,突出语文性

由于不少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就是数学学科的统计图表、数据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地图、科学学科的实验演示图等,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必然肩负着打破学科界限、突出语文性的责任。要突出语文性,就要抓住非连续性文本的最大特点“非连续性”,重点考查学生从“构件”中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例1:阅读下面的统计图完成练习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请写出两点。

2.根据图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是两幅数学学科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数据来源于当时全国统一教科书《自然》第十一册“人的生长发育”,亮亮的数据来自某学生真实的信息。此题所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是汇集数学、自然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但该题考查的重点不是数学、科学知识,而是学生从文本中收集信息、理解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1题,收集信息、理解信息、概括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某一个点收集信息,如男青少年12岁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平均体重是34千克。可以从其中一条折线变化上收集信息,进行判断,如亮亮身高在11岁到12岁时增高不多,只有2厘米。可以从其中的一张图收集信息,进行整体判断和概括,如亮亮的身高低于我国男青少年平均身高,或者亮亮的体重重于我国男青少年平均体重。

第2题,针对统计表的信息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谈亮亮,如某学生写道:“我的看法是亮亮营养不均衡,缺少锻炼,青少年正处在发育的时期,亮亮要尽快改变饮食习惯,多多锻炼。”可以谈青少年发育成长时期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我国青少年10~12岁,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时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全身器官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需要增加营养,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还可以把自己的身高、体重与全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体重进行对比,谈谈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实践性

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自然要关注社会热点,体现现实性的特点;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不但要理解,还要会应用,突出实践性。

例2:下图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纪念封”,此纪念封上已经盖有纪念戳。纪念封的邮票是“太阳神鸟”邮票。“太阳神鸟”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金饰品,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1.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纪念封是由山东省________市推出。

2.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________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有________等。

3.颁奖典礼于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________音乐大厅举行。

4.你认为纪念封选择“太阳神鸟”邮票是因为________。

5.假如你要给自己的长辈写封信,请在上图中把信封写好。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2012年的热点,是语文界关注的一件大事,学生应该有所了解。本题选择的纪念封就是一个具有中外文化底蕴的非连续性文本。此文本的命题,突出实践性,重点关注以下四点。

首先,整体把握文本。第1题,学生需要从纪念戳上获得有关信息,并进行推断填空。

其次,初步理解纪念封和纪念戳。第2题,学生需要从纪念封左下角的小说封面图片、文字说明或纪念戳上捕获莫言得奖年份、代表作品等信息。第3题,学生需要从纪念戳和纪念封上的信息进行推断,获取颁奖的具体时间、地点。

再次,深入理解文本。第4题,回答此题要有较宽的视野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学生需要阅读有关纪念封的情况介绍,并把“太阳神鸟”邮票的内涵与莫言获奖联系起来回答。

最后,使用信封,重点了解学生掌握信封格式及书写汉字的能力。学生在了解纪念封之后,亲自写信封,把真实的邮政编码、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长辈姓名写到信封上,真实感油然而生。此时,在学生的参与下,非连续性文本得到充实,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的纪念封,语文的实践性得到体现。

三、挖掘教科书中非连续性文本因素,突出综合性

非连续性文本不但常见于品德与生活、数学、科学等学科,常见于现实生活之中,实际上它也在语文教科书中隐藏着。命题者要善于挖掘,把有关内容转换为非连续性文本,并围绕它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突出语文的综合性。

例3:回忆人教版六(下)第二组内容填空,参加同学们的交流活动。

1.我积极参加了调查民风民俗活动。请看我整理的资料(见右图),帮我把图中左下角的说明补充完整。

·我了解到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有(

)。

·通过看地图,我知道了中国有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这组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读片段,回忆课文内容,然后填写表格。

元宵上市,春节的(

)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

)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

)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

)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请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感受文章的特点。

3.通过本组的学习,我积累了不少词句。现在提到元宵节,我就能想起老舍先生说的“像是办喜事”,语言真是朴实生动。

·是的,读书一定要注意积累。现在,看到“图2”中的圆形土楼,我就想到(

)等词语;提起春节我能想到(

)。

此题是根据人教版六(下)第二组内容设计的,涉及单元导读、课文内容、插图、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调查活动、回顾与拓展。此题一共有两个非连续性文本,核心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补充、运用;题型是口语交际,在交际过程中注意了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突出综合性特点。

关于图示的阅读。一是帮助学生填写说明,学生需要由插图分辨民族,看地图辨别地区,联系课文内容确定答案。二是写出区别于图片内容的身边的风俗,实际上是补充文本的空白,联系自我理解图示。三是从地图中收集信息写出民族自治区,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第3题,写出由“图2”圆形土楼、北京的春节联想到的词句,就是由图示想开去,联系课内课外所积累的词句,用语言描写图片。关于图示的阅读,实质是把在语文、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掌握的知识投入到非连续性文本之中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用语言描述。

关于表格的阅读。首先,理解表格,把表格补充完整。学生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表格,理解春节的习俗、课文的写法。由此判断表格空白处应该填什么,并根据全文及片段把表格补充完整:元宵的习俗包括观花灯、吃元宵,初一和元宵的活动是详写。通过填空,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习俗、写法,还感受到了连续性文本如何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其次,在课文片段中填空。通过第一个空“又”,知道初一和元宵都是春节的高潮,都是“详写”;由第二、三个空“大街”和“家”,懂得两段主要写“观花灯”,第1自然段重点写在大街观花灯,第2自然段主要写家中也有灯;通过第四个空“还”,知道此句写的是“吃元宵”。通过填空,学生不但触摸到了课文语句之间的关系,还感受到了表格是如何转化为连续性文本的。

该题型是围绕图示和表格进行口语交际,交流综合性学习、阅读课文、积累语言情况。第1题是综合性学习“民风民俗调查活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第2题是交流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第3题主要是交流语言的积累情况。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了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突出了语文的综合性。

标签:;  

断续语篇命题的尝试与思考_非连续性文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