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研究综述论文_唐一睿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论文_唐一睿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遍布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手机端的出现,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便利。然而,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背后,网络成瘾这种隐患随之而起,伴随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层出不穷。本文将从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诊断标准、诊断工具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展望。

关键词:网络成瘾 诊断标准 对策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

“网络成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精神病研究专家伊凡·格登伯格在1994年提出的。他借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1995)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认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他指出,网络成瘾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明显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在国外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8年,陶然教授的研究团队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中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中国网瘾治疗第一人陶宏开则指出,网络成瘾是一种由心理问题引起的非理性行为。

笔者在参考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研究基础上,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上网者难以控制网络的使用频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活动,对自身生活、工作及他人造成消极影响,而上网者对这些影响视而不见,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和诊断工具

1.目前国际上对网络成瘾测量和诊断的标准尚未统一,按照金伯利·扬的观点,网络成瘾者主要有以下七大特征:

(1)耐受性增强,上网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2.对网络成瘾类型的划分,国内外研究者的认识或结论是一致的。综合文献研究,总结出5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上网者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将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花费在游戏体验中。(2)网络关系成瘾:上网者流连于各种各样的聊天软件,对网络世界的关系建构和情感交流沉迷不已。(3)网络色情成瘾:上网者沉浸于各种色情网站,浏览网站中所传播的色情信息、图片、视频。(4)信息收集成瘾:上网者耗费大量的时间浏览各个网页,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过多数据、信息或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网络购物成瘾:上网者沉迷于各种网络购物平台,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盲目地购买大量没有价值和实用性的商品。

三、网络成瘾的对策研究

1.上网者自身应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网络成瘾者的年龄跨度很大,但更多的是存在于青少年阶段。这一时期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等问题,要认识到网络并不是唯一的排泄通道,迎难而上,而不是逃避。

2.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上网成瘾现象的遏制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关于禁止网络中垃圾信息的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于营业性网吧的硬性要求,都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另外,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学校要做到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使学生的压力得到释放;学校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机制,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走出网络成瘾。走出学校,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网络成瘾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理解和沟通,能够帮助网络成瘾者走出虚拟世界,感受现实的温暖。除此之外,心理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摸索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干预方法。其中,团体咨询是近年来发现的治疗网络成瘾问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团体咨询在治疗网络成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团体咨询可以为咨询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他们可以在团体中获得归属感,并且可以和团体的其他成员互相交流学习。

四、展望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网络成瘾的界定、成因和理论解释并没有达到一致,因此还需要研究者们继续探讨理论框架,为网络成瘾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其次,为了对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更好的研究,还需要一个诊断网络成瘾的统一标准,结合网络成瘾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最后,团体咨询在治疗网络成瘾方面效果颇佳,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将其工作经验推广到学校、企业、小区等,从而帮助到更多的网络成瘾者。

参考文献

[1]Nancy Ann Gonzalez BA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its relation to impulse control Baylor University,2002。

[2]崔丽娟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Young KS What makes on-line usage stimulating: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hicago: The 10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7。

[4]丁衍治 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中国临床康复, 2005,9,(20):81- 83。

论文作者:唐一睿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论文_唐一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