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宁蒗县县城防洪规划中的控制要素论文_李文琼

刍议宁蒗县县城防洪规划中的控制要素论文_李文琼

丽江宁蒗县水务局防汛办

摘要:由于城市化进程的的不断扩大,我们需要越来越规范的城市防洪系统的形成。然而在宁蒗县城的不断更新变化中,对于防洪抗洪的管理还很不到位,防洪水平无法跟上步伐,部分地区在这方面缺乏严谨性,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和资金的约束,在防洪的标准要求上还有很多需要整改,各种缺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县城市防洪安全隐患的存在。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防洪;排涝;管理

一.前言

防洪调整系统,指在发洪水前期,调整好抗洪措施和洪水之间的关系,在源头降低自然受灾,尽力达到安全防护。在城市防洪方面,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都与它紧密相关,一旦出现状况,将对人们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要不断改善城市的防洪调整系统,推动我县县城的更新进步,发展起适用我县具体情况的防洪整改措施与调整方案,来降低洪涝灾害对县城居民生活、生产的威胁和破坏,以此调整我县城市防洪举措、降低灾害对经济的制约做出整改方案。

二.现阶段宁蒗县城市防洪变化趋势

宁蒗县城洪灾的出现,和县城自身坐落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化进程紧密相依。

一)、宁蒗县城自身地理位置与河流关系导致防洪安全隐患存在

大兴镇是宁蒗县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宁蒗县境中部狭长宁蒗河河谷坝区, 距昆明568公里、丽江139公里,海拔2255米,占地5km2,近期人口5万人左右,远期规划7.5万人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将规划为宁蒗县融自然山水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中心;集生物加工和交通物流为一体的后勤服务基地。县城依山伴水,宁蒗河在城东由南向北沿城边流过,东西南三面依山而筑,五条山洪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

影响大兴镇城市防洪安全的河流主要有:

(1)三岔河 从西向东从北面城中流过,主河道长14.3公里,集雨面积31.8平方公里,距县城5公里处修建有库容505万方的三岔河水库,起了重要的防洪保安作用。

(2)刘家沟位于县城中部,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道长3.5公里,集雨面积4.0平方公里。

(3)马店沟河位于县城中部,距刘家沟400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主河道长13公里,集雨面积24.7平方公里,是县城防洪威胁最大的一条。

(4)新村河位于县城南部宁蒗一中旁,由西向东流过,长2.3公里,集雨面积4.3平方公里。

(5)干河子河位于县城南端,主河道长7公里,集雨面积12.8平方公里,上游建有一座库容25万方的水库,起到一定的调洪作用。

(6)宁蒗河位于县城东面,由南向北在城边流过与县城大街平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原本对县城防洪影响不大的河流逐渐影响日大。

二)、由于城市化的进程的快速发展,相应措施欠缺不到位导致防洪防患突出。

1、县城城镇规划、防洪规划的滞后和执行力度欠缺导致县城过境河流行洪能力不足

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宁蒗县交通不便,建国前宁蒗县孤悬于金沙江外,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建国后宁蒗县社会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化进程缓慢无序,1987年城建部门才作出一个粗略城镇规划,2009年水务部门也才作出一个城市防洪规划。上述规划作出后,宁蒗县城面貌有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很大问题。

2、土地无序流转,农村移民无序搬迁导致县城人口剧增违章乱建乱占现象突出

宁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大谷深,自然条件恶劣,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法律法制意识也较差,县城作为全县唯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条件较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相对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外出打工经商人员增多,相对富裕起来的农民们为孩子将来计纷纷搬到县城及周边地区或买点占点山坡地或河沟边地,修房造屋,长久居住,而相应管理工作因多部门协作不够而显得措施无力,无序买卖土地和侵占河道违章乱建乱占成为困扰宁蒗县城城市建设和防洪一大难题。

3、城市周边农村包围城市现象导致城市面山绿化较差,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大量的农村移民涌进城市及周边,他们在打工之余,因生计问题,购买原住民富余土地,并扩大田边地角非法大量开垦或恢复城市周边原则上应退耕还林荒山荒坡,导致城市周边绿化变差,超坡垦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城市地面汇流速度加快

城市建筑物大多由钢筋混泥土和水泥这些材质组成,另外一些地面是以沥青,石器材质为铺垫,由于这些建筑在修砌建设过程中,掩盖了大多用于排水的下水道,沟渠,小溪以及小河塘等。尽管为城市的自然美化创建了条件,但它为防洪整改加大了阻碍。因为我们铺设地面的材质的渗透性差,阻隔了雨水到地下的通道,等到足量的雨水形成并汇集到城市中,只好利用人工建设的沟渠、河道进行雨水的排放。当雨水过量,人工有限的排水系统无法及时的排出过多的雨水,就会导致城市洪灾的出现,因此加大了内涝出现的可能性。

三.城市防洪应对措施

要更加系统的调整城市防洪措施,在工程治理措施进行减灾防御的基础上,配置非工程措施进行从自动和人工雨水情监测到发布预警实现转移避险等一系列手段防灾避险。要从减小自然灾害的出现概率上考虑,加强城市面山面的绿化工作、加大力度建立城市防洪(排水)体系,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要重视排洪体系的建设,审时度势,重修整改。以下有几点关于城市防洪建设的几点要求,为促进城市防洪出谋划策。

1.理顺防洪管理组织机构,改变政出多门的管理状况

防洪管理体系建设关联多部门,总会发生人浮于事的状况,出现了“供水系统忽视排水的、管理排水的无视防洪的、防洪的忽视治理污水的”工作层次交错,有的又没人负责的状况。因此更加大了防洪管理的困难,无法高效合理的相互配合,更加没办法形成一致的管理体系。所以要调整这种恶劣局面,协调管理各种部门,系统整改管理举措,明确每个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因此能够切实推进法律法规的正常运行,系统的安排城区的供水、排水与防洪各个方面一致工作。

2、修编切实可行的城市防洪规划,大力开展城市河道治理工作

要改变防洪规划因资金和重视程度不够束之高阁的现象,要健全多元化防洪投入机制,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 ,在防洪道路上总是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状况,这是制约城市防洪建设的主要方面,在防洪道路中,要筹建资金,完善防洪管理体系,要积极建立起各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可以有效地调整这种资金短缺的局面。达到向上申报,对外拉投资的方式,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对防洪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外拉投资,促进防洪建设体系的畅通无阻的进行,洪灾的出现免不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很不稳定,因此要提前做好战略规划,把灾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防洪措施走在前面。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洪规划,以长远计指导当前防洪建设工作,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忌拆东墙补西墙见子打子等防护处理。

3.加强城市防洪、城乡建设等法律法规宣传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有效的促进城市的防洪体系的全面实施。在我国相关的城市防洪的安全法律规章制度,主要有《中华入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影响防洪的城市建设方面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等这一系列法律体系对于管理我国的防洪措施方面有很深远的影响。在不断完善防洪措施的道路中,要完善相关法律的管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法律的顺利实施,让法律先行为防洪措施实施提供可行保障。

4.合理配置非工程措施,强化城市防洪减灾能力

防洪工作实行以防为主,全力抢险原则,在修建防洪工程硬措施防范的基础上,也要加强非工程措施来提高防洪抗洪的能力水平。非工程措施建设中要加强实时雨水情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要确保雨水情信息搜集工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要实行在县乡级监测平台上达到对全县特别是山洪灾害隐患较大的县城雨水情的宏观掌握和监控并实施实时预警;要加强群策群防体系建设,确保岗位到人、责任到位,现场监控及时、疏散撤离避让及时有效。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也应包括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改善县城周边生态环境,应切实有效开展县城面山面的绿化工作,改治标为治本,增加植被涵养水土功能,改变山谷区洪水容易暴涨暴落来势凶猛的恶劣态势,营造山长青、树常绿、溪水潺潺人居环境。

四、结束语

我国从古代开始,历史源远流长,不仅有大禹治水的成功先例,还有开辟排水渠道,在久远的抗洪历程上有着数不胜数的经验可以学习,人们在这久远的战斗历程中,并没有惧怕过洪水,而是把它当做必须战胜的敌人,利用智慧对它进行疏通排放,还因此为人们带来利益,比如各种水利电站的建成,就是合理利用水的利弊为人们创造价值。对于水加以利用,利用的合理,就能为民造福,如果利用不善,那么也将会成为可怕的猛兽,伤害人们,损害人民利益。在这个宁蒗县城城市发展快速的今天,宁蒗城作为一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防洪安全事关重大,更应该好好疏导利用多余的水,搞好防洪配置保一方平安。

参考文献

[1]朱思诚. 城市防洪规划中的控制要素[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4:52-54+146.

[2]蒋维. 城市化对水文要素影响分析及城市雨洪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黄伟. 山地城市规划区的空间管制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8.

论文作者:李文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刍议宁蒗县县城防洪规划中的控制要素论文_李文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