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唐子琴

惠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550600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之间分娩的212例孕妇一般资料,然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结果 对于这212例产妇来说,出现产后出血情况的患者有28例,占总产妇人数的13.2%,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得到产后出血主要是由于孕妇存在妊辰高血压和前置胎盘等症状,导致产后出现出血问题。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对这些产后出血孕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其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等原因。结论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问题的出现,产妇在分娩之前通过子宫收缩检查和胎盘评估能够有效的对产妇情况进行掌握,然后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大大减少产后出血情况的出现。

关键词: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预防

在分娩中,产后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对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对于产后出血来说,其出现主要是由于产道出现损伤或者胎盘的剥离面出现出血。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症状的出现,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我院通过Logistics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产妇进行了回归性的分析,总结了产后出血问题出现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作者的预防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12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其中的产妇年龄大约在23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27.5±2.9)岁。另外,阴道分娩的产妇为122例,剩下的90例产妇采用的是刨宫产。对于产后出血来说,其判定标准是产妇在分娩完成的2小时之内出血量超过了400mL,或者其在24小时之内的出血量大于500mL。

1.2 方法

对于不同的分娩产妇,其在进行出血收集时的方法不同,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其在分娩结束之后将弯盘放置在产妇的臀部下方,对产妇的出血进行收集,这是容积法,在产妇分娩结束2小时之后将容器取出并对其收集的出血量进行计算和记录。而对于刨宫产产妇来说,其采用的是负压瓶对产妇的出血进行收集,然后根据仪器的数值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计算和记录。而对于24小时内的出血量收集,主要是在产妇的会阴下方放置阴垫进行出血收集,24小时之后将阴垫取出并计算产妇的出血量,但在计算出血量时不可将产妇的羊水计算在内。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SPSS16.0软件,并通过对数据进行检验,然后采用Logistics对数据进行回归性的分析。

2 结果

2.1 单向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容积法和称量法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计算,得到产妇的出血量统计情况表,发现其中有28例产妇出现了出血症状,占产妇总人数的13.2%。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可以知道,产妇出血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妊娠高血压和前置胎盘等原因造成的,下表是具体的统计情况: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于产妇产后出血症状的出现,其主要是由于三个因素造成的,分别是产妇的宫缩乏力、软产道出现损伤和胎盘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性分析可以知道,这三个因素在产妇出血中是最常见的。对于宫缩乏力,其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症状的最主要原因,对于产妇宫缩乏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产妇在分娩结束之后,大脑的交感神经仍然处在兴奋的状态,导致产妇的血液中含有浓度过高的肾上腺素,其会影响产妇的子宫纤维进行正常的收缩。还有就是产妇腹中的胎儿体积过大以及羊水数量过多,导致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在分娩完成之后子宫无法进行正常的收缩,失去弹性,还有就是分娩时间过长,导致产妇脱力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子宫收缩,这些都是导致宫缩乏力的原因。然后是胎盘因素,对于产后出血来说胎盘是第二大危险因素,由于产妇多次分娩等的影响,导致其子宫内膜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在进行分娩时很容易出现胎盘的前置或者早剥等危险因素,造成产后出血的出现。最后是软产道损伤,其出现一般在刨宫产中,这是由于刨宫产需要将产妇的子宫肌层进行切开,容易导致软产道受到损伤。

3.2 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

为了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症状的出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预防,首先是对妇女进行避孕指导,这是由于人流和妊娠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妊娠时非常容易出现胎盘的前置或者粘连等问题,造成产妇的产后出血。然后是对于孕期中,需要对产妇做好保健知识宣传,通过医务人员的知识宣传,帮助产妇更好的了解胎动情况,并做好产检安排。通过宣传能够提高产妇住院的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情况出现的几率。然后是对医务人员进行产科培训,使其加强对产妇的产检工作,发现异常状况后及时反映,并做好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工作。最后是帮助产妇正确应对产程,产妇在分娩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神,且由于剧烈的疼痛导致产妇畏惧分娩过程,为了保证产妇产程的顺利进行,医务人员需要在产妇分娩之前对其进行情绪的缓解,增加其营养的供应,保证产妇能够顺利分娩。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对产程进行全面的关注,像孕妇的宫缩情况和宫口的开大情况等,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出现特殊情况后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在产程结束之后,还需要对产妇2小时之内的出血情况进行严密的检查,这一时间段是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最主要阶段,需要定时对产妇进行出血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解决。

总之,为了减少产后出血情况的出现,需要对产妇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检查,通过各项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情况出现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罗丽.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76-4678.

[2]钟杰.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吉林医学,2010,17:2643-2644.

[3]钟杰.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吉林医学,2010,23:3873-3874.

[4]张青英.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58.

[5]林晓燕. 产后出血产妇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分析[J]. 当代医学,2015,29:70-71.

作者简介:唐子琴,女,苗族,1970年12月出生,大专,惠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唐子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唐子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