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城市公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外来人口了解和认识城市的重要绿色窗口。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绿化建设的不断提高,许多早期建成的城市公园,由于设施陈旧、功能布局不尽合理等原因,已无法满足现代居民的休闲娱乐要求。本文通过相关概念概述明确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城市公园的类型和组成要素。从目前城市公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改造的基本步骤。
城市公园改造是新时期公园规划的前沿课题之一,研究城市公园改造问题,不仅能为未来公园改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而且为以后我国其他城市公园的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公园;改造;景观改造
The Research on Re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Urban Park
Abstract
Urban park, the main place for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in people’s daily lif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urban culture. Meanwhile, it is also the vital green window for foreign population to know the cit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itizens’ living standard and greening construction, many parks built in the early time cannot meet citizens’ requirements for entertainment because of the old facilities and unreasonable functions arrangement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ion of urban park and plant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is clarified by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 types and components of urban park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From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urban parks, the basic steps of transformation are put forward.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park is the forefront issue in the new era. The research on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park not only providing scientific theory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rk in the future, but also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other cities.
Keywords: Urban park; Reconstruction;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一、相关概念概述
1.1 城市公园
广义的城市公园泛指除自然公园以外的一切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主题公园等)。而狭义的城市公园指位于城市范围之内,经专门规划建设的绿地,供居民日常进行游览、观赏、休息、保健和娱乐等活动,并起到美化城市景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功能等作用。在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分类采用的都是前苏联绿地分类法,城市“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都是年代从前苏联翻译过来的名称,城市公园还没统一、明确的概念。
1.2 植物景观改造
植物景观改造是指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包括利用、整理和修饰原有的自然植被以及对单株或植物组合进行修剪整形,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观赏。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从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植物学等学科角度,来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再借鉴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1.3 改造
改造、改建或再开发,指比较完整地剔除现有环境中的某些方面,目的是为了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
二、城市公园类型及组成要素
城市公园是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们休憩、观览、游赏、户外锻炼和儿童玩耍、嬉戏等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园大致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
2.1综合公园
综合公园是绿地的核心,是聚集休闲、娱乐、游览、教育、体育等多种活动,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一般来讲面积较大,内容丰富,适合于不同年龄层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短期游赏活动。
2.2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是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是居民日常娱乐、散步、运动及交往的公共场所
2.3专类公园
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的公园,比如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体育公园和游乐园等,都是分类公园的类型。
三、目前城市公园存在的问题
3.1过度注重景观美学,缺乏与城市的有机联系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人是做为主要参与者加入其中的,是基于一个城市现状特征基础上,来对整个公园进行景观设计的。然而,现在大多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当时都只是一味的追求景观上的美观性,而忽视了场所物质、文化特征的合理挖掘和运用或是忽视人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参与性。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没有将场地周围空间布局,城市历史街区肌理,以及城市布局统一考虑,没有将城市场所、历史文化、居民需求、自然需求等进行有机联系,仅仅是为了达到设计师本人的理想化的设计构思。
3.2缺乏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公园设计模式化
我国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因为起步较晚,一开始从理论到一些实践操作大都是直接模仿国外相关案例,送样就容易导致一个设计风格模式化,城市景观单一或是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性特色,而且容易忽视场所现状的重要性,导致城市原有场所现状,场所文化遭受破坏。如当时模仿国外在城市公园或是城市广场建的各种大面积的草坪,大都只供观赏,不能践踏,不仅公众参与性差,景观效果一般,植物相似,严重缺乏城市地域文化标识性。而且生态效应也大大不如种乔木,日常管理费而且很昂贵,
3.3设计缺乏一体化,公园主题表达不明确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一般公园设计都是有针对性的表达某一主题,然而现在有些城市公园在设计时,对整个设计功能布局缺乏一体性,设计师往往想把城市的各种文化都融入城市公园主题中,但相关文化景点之间缺乏统一的空间组织和一体化设计,就会给人感觉公园主题众多,主次不分,整个公园主题表达确不明确等。
3.4公园景观空间利用率低,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后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
有些城市旧公园多有一定的历史,公园景观设计景观布局简单,内部空间类型单一、空间结构简单。园内供公众参与的活动场所相对较小,仅有一些极为简单的休闲服务设施,人们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休闲活动,公园中人气较低,公园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后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从而造成一种城市资源浪费,所以大量城市旧公园迫切需要景观提质改造。
四、城市公园景观改造的意义
城市公园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在城市的整体景观上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游人在现实生活中休憩和娱乐的主要场所以及发挥城市绿地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园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它的改造更新与改造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4.1 公园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公园是游客和周边居民游赏、休憩活动的真实物质载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及审美标准和方式的变化,使得城市公园承受着更大的游赏需求的压力。公园的游赏环境及其所提供的功能是其与服务人群之间最直接相关的主要利益因素。日益恶化的游赏条件无法满足游客的各种游赏要求己成为城市公园面临的最大的矛盾冲突。因此,以整体游赏条件的提高为基准点的城市公园的改造,将在实现传统园林有序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游人不断变化的游赏需求,并借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4.2 有利于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公园特色的体现
城市公园是一笔十分宝贵和难得的社会财富。它具有的特色鲜明的传统物质景观和与此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不仅是游人游赏的对象,更是区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体现。忽视对其的改造更新和完善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其进行更新改造将直接影响到公园原有的景观格局及历史脉络的延续与发展。从城市公园产生和建设的背景来看,大多公园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但目前许多城市公园的发展现状都不太理想,部分公园内的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遗存和珍贵的文物古迹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它们是整个公园发展历程的见证和公园特色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公园传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历史变迁,丰富的历史遗存城市公园中及其周边环境往往积累了由当地居民和游客为主要成分的社会群体构成的社会网络,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意向和社会氛围。毫无疑问,公园就是这种社会环境和区域特色形成的主要载体,但当公园自身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制约而无法承载时,上述这种由长时间的交往、磨合而产生的居民、游客与公园之间的这种相对稳定的感情维系也将难以维持。社会效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城市公园的改造过程,应该是公园文化特色发扬和延续的一个过程,而公园自身的改造也应该是一种新的开发,它将成为公园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保护的有利契机和有效切入点。
4.3 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园林绿地三大效益中最为首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水平和平均寿命。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复层结构人工植物群落的建立,形成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城市公园均匀的分布在城市范围内,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但缺乏科学的配置和有效的管理维护使得公园整体的生态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公园绿化改造中对植物群落有效的人为干扰间伐、移植、维护等将大大提高公园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进而推动整个区域和整个城市生态效益的发挥。
4.4 改善城市面貌推动多方面事业的发展
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指标之一。面积广、规模大的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点状的形式均匀的分布在城市范围内。因此其整体面貌和绿化水平将对整个城市的绿化水平和城市面貌产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对部分城市公园的改造,将大大改善城市公园的现有面貌,提高整个城市的绿化水平,同时提升城市档次和整体印象,从而推动整个城市多方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改造考虑的因素
城市公园在改造建设中,结合设计理论原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1 生态化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区,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城市的绿肺”、“城市的氧吧”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通过综合设计对将原有废弃或不合理不能适应发展的场地改造成为一种良性发展的动态生态系统,强调这些设施的自然特征,有弹性和适应性地再循环利用废弃或需改造的环境,使公园处于衰败和更新的动态中,保留历史的印记,有恢复生态环境。
5.2休闲化
随着不同城市公园的差异化经营,公园经济效益进入了两极化阶段,休闲化是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单一的管理,不进行开发的措施都是站不住脚的。只是一味的简单管理,没有满足大众的休闲需求,是在抹杀城市公园的价值,抹杀居民享受休闲产品福利的权利。
5.3地域特色文脉化
特色是事物特殊的内部关系的表现,特色产生差异,每一个景观都有其不同的场所精神,因此都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的记录簿。”无论缺少其中的哪一页,都会令人们感到失落。而城市的文脉就是串起这本记录簿的绳索,一个城市公园的景观特色是它区别其他城市公园的符号特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改造景观设计也深受文脉主义思想的影响,改造设计应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符合城市特色的公园。除此之外,改造还主要致力于,保留文化景点,形成历史文化延续的景观廊道;增加开放空间,满足功能需求,进行空间尺度的最大化开放,将人们引入景观中;保留原有植物,丰富景观层次;提升公园品质,体现时代特征,对传统建筑进行连接和补充,传承公园作为历史缩影的城市地位等方面。
六、城市公园景观改造基本步骤
6.1调研
城市公园景观改造之前应该搜集当地相关文献,初步了解城市概况,对当地人文自然、历史、风俗民情有一个初步印象。根据自己相关经验,调查、记录最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具体到城市公园改造实践来说,第一,通过查看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师进行初步整理与定位,筛选出后期实地走访的重点方向,选好切入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好调查问卷题目,确定好实地走访重要人物及相关单位;第二,实地调研,通过分区域、分层次对公园周边与公园内部景观要素、景观空间进行现场调查,并分类整理,以便对公园自然山水现状与周边人文历史、风主人情有了更深入更直接的感受,为后期文脉融入设计奠定了基础。
6.2完善公园总体规划结构
公园改造在综合考虑了公园周边环境的关系后,对公园再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对其进行景观分项改造,尊重原有场地特征,传承和延续城市文化。
6.3综合公园景观改造要素
6.3.1构筑物保护与改造
公园建筑元素是公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常通过不同的建筑风格、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文化景观,是公园中比较常用的文化表达载体。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与其相对应的建筑特征,很多历史遗留下的古建筑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和重建这些建筑是公园景观改造的重点之一
6.3.2植物的保护与改造
在城市公园中,植物景观资源是随处可见的,经过多年发展,公园有些植物长势良好,有相对自己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但是,在城市公园中,往往有植物景观空间较为单一,整体看上去绿化率不错,但植物群落缺少中间层,下层灌木杂乱,长势不好等,而且在整个公园植物中不周功能分区中,植物景观区分不太明显等问题,因此,公园改造中植物改造也很有必要。
6.3.3园路的景观改造
公园园路改造时,要在尽量保持原有道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公园整体改造规划进行我针对性的増加或是修护。首先,满足全园游赏空间的合理组织的需要;根据需要划分不同的道路等级,主要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等,同时必须满足公园消防的道路要求;其次,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采用不同的路面铺装材料和形式,注重与周边景观、环境的协调;最后,尽量满足景观节点文化表达的需要。
七、结论
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运动过程,城市公园中多项内容本身或相互之间由于历史的、自然地、人为的原因而造成功能失调、恶化、超负荷运营、整体景观面貌衰退甚至部分设施陈旧被破坏,需要设计师、使用者不断地进行调整,维修、改善、更新或者改造,使其恢复正常的效能。
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改造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内容、涵盖面均较为庞杂,公园改造时受一定时期影响,其改造不等同在一般场地新建公园,因而具有复杂性、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论文就此现状展开了分析,以对城市公园景观改造为出发点,明确了改造的考虑的因素和基本步骤。就城市公园植物改造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得出一些有益的论述。
论文作者:刘少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公园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绿地论文; 植物论文; 文化论文; 历史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