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28
摘要: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范围的不断拓展,应用逐渐增多,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优化,施工空间的延伸方式和作业方式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是一项新型的质量管理方法,针对建筑施工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质量管理方案,极大的保证了质量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概述
BIM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简称,该模型的创建以建筑项目中的各类数据、信息为基础,再通过数字信息虚拟仿真建筑物的实际真实信息,呈现的方式是数据库和三维模型,具有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其概念最初起源于1975年,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TechCollegeofArchitectureand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ChuckEastman)博士提出。该概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直至2002年,欧特克公司正式提出BIM的概念,随后BIM技术在发达国家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我国于2002年引进BIM技术,但发展较为缓慢,直至去年住建部发布“十三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多次提到BIM技术的应用,BIM技术才逐步推广起来。目前,BIM技术的应用现已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多个城市相继出台BIM相关政策。很多高校、企业开始成立BIM研究中心,积极进行BIM人才的相关培训工作。
2基于BIM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优势
2.1BIM技术提升了质量管理效率
传统项目信息表达方式通过纸质存储传递,使各参与方信息存储和沟通相对不便,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的位置、尺寸都非常精确,如果通过二维图纸传递建筑信息,一方面图纸众多,组织查找困难;另一方面二维图纸作为信息载体,不够直观明确,很可能影响建筑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BIM通过构建的数字化信息模型,三维可视化,简单易“懂”,可以将其中的关键信息用三维模型展示,为构件加工、安装提供准确尺寸,避免因信息误解产生的质量隐患。同时BIM技术可以协同设计、协同管理,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信息传递平台,使质量信息沟通更加便捷,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效率。
2.2利于总承包管理单位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需要对各装配分包商的分包工程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分包单位分包的装配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负责各分包单位之间的装配工程质量协调。BIM技术的介入,为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提供了统一的质量管理平台,降低了总承包单位的管理难度,提高建筑总体装配质量。
2.3BIM技术可明确质量责任追溯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过程中充分与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将施工过程中用到的物料、构配件等质量信息,通过RIFD等传感器或二维码等,可对现场施工作业产品进行追踪、记录和分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了人为干预造成的质量问题,增强了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性。
3BIM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传统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经常发生以下情况:由于建筑信息基于二维图纸,但设计抽象、不直观,使得信息在转换、传递过程中,信息错误率增大;由于装配式建筑所涉及的预制构件多,导致手工出图、信息量大,进一步导致管理工作复杂,一旦调整设计方案,各专业修改起来费时、费力;由于不同专业设计相互独立,从而沟通困难,致使容易发生碰撞等冲突难以发现,增加了后期的风险。
利用BIM标准化模型库,构建建筑三维模型,使各专业数据产生链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加上BIM的碰撞检查和自动纠错功能,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各专业的设计冲突。使得建筑在设计阶段就很清晰、直观。同时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设计效率,避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李党从BIM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初设到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各个专业、各种相关信息的总集成的观点出发,阐述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内装修等各个阶段协同设计的应用。魏辰等在如何借助BIM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信息中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传递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吴伟等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应用特点分析,以中建彩虹湾项目为依托,阐述了基于BIM的模块化设计、节点设计等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关键应用。蒋剑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主要探讨分析了BIM两款代表设计软件Revit、Tekla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与价值。
3.2过程控制质量管理
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所有事物进行质量管控,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地点包括两个主要地点:①生产地点:生产制造工厂。②装配地点:施工现场。结合施工地点的不同,选取合理、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流程。首先是在工厂的质量管控。工厂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起点,在工厂制造的产品质量与现场的安装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工厂的生产质量极为关键,为了保证构件在现场安装的合理性,确保不出现问题,必须要正确处理现场安装问题,避免在施工现场发生干涉或者矛盾。设计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建模软件,对施工现场的场景进行较为真实的模拟,进行模型的优化,查看不同构件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之间的干涉和碰撞,检查预埋钢筋是否会发生干涉和冲突,保证生产和安装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数据的更新,实现模型的修改,再结合进一步的信息传递,使工厂中与之相对应的图纸得到实时更新,对于保证生产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3.3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
当前施工质量事后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质量检验,在传统的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后往往是就“事”论“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会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很少对同类型、同性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积累,一则是因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的总结意识不够,二则是缺少可以用于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的技术和工具。
4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质量管理措施
4.1信息管理
BIM模型的建立,将数据信息作为基础和前提,在模型当中,储存有海量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合理组合,在信息模块中,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件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对施工构件进行全面的编码和分类,所编制的条码都是在单元中具有唯一性的ID码,凭借ID码进行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ID码的编制工作可以参照BIM模型的工业基础分类标准,保证编码的唯一性原则。
4.2技术措施
要保证装配式质量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必须采取适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IFC技术实现构件的合理编码,使构件具有唯一的ID码,将RFID技术作为支持,实现信息的及时读取。无线视频识别技术,是一项电波通讯技术,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位置的确定和信息的识别,不需要系统和目标之间建立光学或者机械学之间的联系,系统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应答设备、阅读设备以及软件系统。
4.3组织措施
BIM是一种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传统的组织和方法的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地对BIM技术进行质量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保证质量。通过对BIM技术进行合理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组织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来强化BIM的组织信息和职能。
结束语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资金投入量的减少,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BIM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保证了生产环节的质量和现场装配的质量,满足建筑工程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将事前管理、过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施工过程不同环节的工作,实现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工程质量的合理管控。
参考文献
[1]朱维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6,14:227-228.
[2]仇保兴.发展装配式住宅普及绿色建筑[J].城市住宅,2014,(05):6-8.
[3]张家昌,马从权,刘文山.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4]李党.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关键作用[J].山西建筑,2016,33:26-28.
论文作者:黄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技术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信息论文; 质量论文; 模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