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内耳细微解剖结构的评价论文_王玥,李春雨

磁共振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内耳细微解剖结构的评价论文_王玥,李春雨

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 讨论在后处理技术显示内耳解剖结构中,内耳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六十二例一百二十四个耳耳朵进行TSE、3D-CISS、SE的序列扫描,运用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处理,观察内听道神经和内耳膜迷路等耳内结构在图像上的显示。结果 MPR能够让一百二十二例耳内结构得到清晰展示,相比较MIP,能够较好的显示神经。MIP能够对一百二十例耳膜迷路、内听道等细小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观察。而MRVR能够对一百二十四例耳的表面形态和其中相互作用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展示。结论 在显示内耳、内听道的解剖结构等方面,MRI的效果比较好,在实际运用中有十分优秀的表现。

关键词:核磁共振;内耳,内听道

内耳膜迷路和内听道神经曾经是医学影像检查上的盲区,因为内耳膜迷路和内听道神经的结构复杂、结构精细、体积较小并且在颞骨岩部的深层部位进行隐藏,不易观察。当今医学不断发展,磁共振技术和相关硬件及后期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能够让内听道和内耳膜迷路活体展示得以实现。本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讨论内耳磁共振成像以及相关后期处理技术展示内耳细小解剖结构的重要性,能够给内耳疾病准确诊断提供十分可靠的参考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到二零一五年九月就诊并且进行过内耳MRI检查的六十二例一百二十四耳的相关影像资料。其中,男性有四十二例,女性有二十例,年龄在16-62岁之间,平均年龄37.8岁。

1.2方法

所有的内耳成像都使用德国出品Siemens 1.5T MAG-NETOM Avanto超导MRI成像仪,运通头部线圈,体位为仰卧,使用T?wi-tse-tra对全颅进行扫描、T?wi-SE-TRA1.3、T?WI-se-cor-fs对内耳超薄层进行无间距扫描、3D-CISS对内耳容积进行扫描,对耳两侧全部岩骨区进行轴位采集,取得3D原始数据后对其多面重组、容积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仿真内窥镜等后期处理。

1.3 统计学

使用SPSS17.0医学软件进行分析,经过t检验;技术数据以例数以及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当P小于0.05时,则可以认定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MPR能够对122耳的桥小脑角内部、内听道、膜迷路内部结构进行清晰显示,比MIP对神经的显示效果要好。而MIP能够对120内听道、膜迷路的细小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性观察。MRVR能够对124耳前庭、半规管、耳蜗、椭圆囊的表面形态、立体解剖关系何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观察。MRVE能够对120内耳的腔内结构进行清晰展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膜迷路:内听道是一种外窄内宽的喇叭状结构,其中由脑脊液填满。前庭、半规管和耳蜗组成了内耳膜迷路,相互之间由连接,其中包含淋巴液。耳蜗的形状就像一只蜗牛,底在内部后方,尖在外部前方,耳蜗中有两圈半螺旋管,分别分为第转、第二转和顶转。耳蜗和半规管之间的结构叫前庭,由球囊和椭圆囊组成,它的后部上方有五个半规管管脚的开口,前方下部通向蜗管。半规管是三个“U”型管道,相互之间组成直角,上半规管的内侧端和后半规管的上端共用一脚,其他部位为单独成脚,三个半规管一共有五个脚连接到前庭。

内听道神经及其走行:面部神经的颅内段从桥脑腹测的下外缘部位向外伸出,有一根独立的神经线连接其进入桥小脑池达到内听道。内听道部分在上前庭神经的前面和耳蜗神经的上面,长度约为七毫米到八毫米,外行从内听道底横嵴出发,进入面神经管。前庭蜗神经从脑干开始出发,由一根比较粗大的神经连接进入内听道,在距离内耳道底部大概五毫米至六毫米处分开成为前庭神经的上支和下支,分别通往前庭上部的椭圆囊、前庭下部的球囊、后半规管和前水平半规管。蜗神经在前方通往耳蜗的底部。

MRI的硬件和软件先进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日俱增,所以MRI一方面能够让内耳的外部形态和其中内部的精细结构进行详细显示,同时也能量化内耳各个组织结构和体积,内耳的MRI成像原理是:通过水成像的原理,就是使用TR、TE较长的T?WI让内听道中的脑脊液和膜迷路中的淋巴液产生较高信号,和周围骨性结构的较低信号区分,通过对流动进行补偿,让内耳和桥小脑角区域有速度较慢的流动液体比如淋巴液、脑脊液和血流产生较高的信号,与其他组织较低的信号产生对比,能够让静态液体和其他组织产生比较明显的分别,是一种很理想的内耳影像学检查的水成像序列。

其中,后处理方法分别是:MPR能够不受周边液体干扰,清晰显示膜迷路、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内部结构和病变,相比较MIP和2D来看,对神经的显示效果较好。但是不能让完整的半规管显示在一张图像上。MIP能够重组3D-CISS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能够全方位立体的观察膜迷路、内听道的相互关系和细小结构,有利于发现内听道畸形和耳内膜迷路的病变。但是不能良好的区分椭圆囊和球囊,并且不能确切的显示神经和迷路和内听道的具体结构,而且容易受到周围体液影响。同时兴趣区的选择也会很大程度影响MIP对其的重组,如果过大就会让脑脊液的信号和膜迷路的信号重叠,不利于观察,如果过小就会让相关结构无法得到正常的显示。MRVR通过结合表面遮盖技术和旋转技术,能够让前后半规管、椭圆囊、前庭、水平半规管的解剖关系得到形象展示,但是,MRVE不能够对神经进行显示。MRVE是一种通过3D计算机重构显示,和下窥镜原理较像的内部结构技术。它能够让内耳重要的腔内结构得到形象的展示,比如半规管、耳蜗中、底旋、蜗顶、前庭等内部结构,能够在前庭内部清晰看到半规管的五个开口、前庭的整个部分。它能够在耳蜗中旋和尖旋中发现缺失部分和耳蜗的先天性畸形,MRVE能够模仿内窥镜,并且能够达到和光学内窥镜达到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没有并发症,并且也不会像内窥镜一样给患者体质和生理带来约束,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合适也比较优秀的检查诊断方法。

综上所述,因为MRI的硬件和软件先进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日俱增,所以MRI一方面能够让内耳的外部形态和其中内部的精细结构进行详细显示,同时也能量化内耳各个组织结构和体积,能提供相当重要的影像学依据给内耳畸形和内耳疾病的前期诊断,是一种十分良好的诊断方式,对于内耳疾病的前期临床诊断来说,指导意义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云玲.MRH在内耳成像及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2.(13)

[2]丁凯.低场磁共振联合MSCT对内耳的影像解剖学研究[J].江西医药.2013.(2)

[3]张艺.内耳迷路造影:磁共振3D快速成像技术及图像分析[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4.(23)

作者简介:

王玥,女,汉,黑龙江省阿城市,1977.8.23日出年,大学,主治医师,研究方向:CT、核磁共振影像研究。

论文作者:王玥,李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内耳细微解剖结构的评价论文_王玥,李春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