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论文

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文 李印照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追求,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指针和遵循。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和关键。

超声心动图检查纠正初步诊断:临床误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均经动脉造影证实;肥厚型心肌病、急性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各1例,1例急性心肌梗死被误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

如何理解“人民”

从嘉兴南湖上的红船,到今天承载着13亿多人民希望的巨轮,我们鲜红的党旗上始终镌刻着“人民”二字。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不忘初心开篇,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束,通篇贯彻人民这条主线。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放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之后。报告中“人民”出现了203次。什么是人民?这是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可回避的前提。

从广义上即矛盾的普遍性来讲:《哲学大辞典》对人民的内涵界定为: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推动历史进步的社会成员的总和”,由“若干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构成,劳动者是人民的主体”。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是我们的敌人,支持拥护参与抗日的都属于人民的范畴。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是我们的敌人,与此相对的属于人民;现阶段,我国人民涵盖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是一个整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不能以官本位思想为中心。“官本位”思想的价值观就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官本位思想凸显“子民”的狭隘界限,将“民”归与“君”“官”相对应的位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的“人民”既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注重关注百姓生存的积极因素,又抛开了其中“君为主体、民为从属、民为君用”的消极因素,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人民的中心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不能以自我和既得集团利益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出干部的境界和视野。如果工作以自我和既得利益集团利益为重,前进的道路势必会越来越窄。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不能以物本位思想为中心。物本位思想主要体现在见物不见人,在发展中片面追求资本财富的积累,而没有抓住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终极价值追求。在当前主要表现在亟需破除唯GDP论。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GDP的合理性。GDP是“二战”之后西方提出的一个概念。长期以来,由于统计核算的问题,加上“GDP至上”的政绩观驱动等因素,形成各省GDP合计远超过全国GDP的“怪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考核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

实施审计委派制以来,省级公司能够对全省系统审计工作进行统筹调控和协调指导,审计整体效能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发挥了审计在保障企业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经济健康运行、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角度理解“人民”的概念。既要看到“人民”作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体,是指人类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性;又要深刻理解“人民”不是“高高在上”“玄而又玄”的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个人构成的集体。与此同时,准确理解人民的概念,还需要弄清人民和公民的关系。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一般表示个体,凡具有我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人民是相对“敌人”的政治概念,表达的是集合、群体的概念。公民范围比人民更广。

从狭义上即矛盾的特殊性来讲,黑格尔曾指出:“概念的每一环节本身即是整个概念……个体或主体,是被设定为全体的概念。”习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比如我国当前有8亿网民、2.3亿老年人、2亿农民工、902万留守儿童、820万大学生毕业生,再比如400万枣庄人民等,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对发展目的问题的回答,主要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意味着:发展目的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发展主体实现由“手段”到“目的”的转变;发展对象实现由“少数人”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转变。

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对群众史观在发展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依靠力量、价值趋向等问题的科学阐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内涵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丰富、相互支撑、有机统一。

同时,我们还需要弄清楚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间的关系。二者都是解决现实突出问题的客观需要;体现生产力生产关系有机统一。区别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是各方面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发展的核心,解决发展的目的动力和价值趋向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心,解决的是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问题。

《红楼梦》在描写爱情婚姻方面与前两部作品相比,无论是人物塑造上,还是爱情主题的深刻性上都有极大的飞跃。古典小说戏曲涉及到才子佳人故事的往往是喜剧结局,这种结局既是作家对生活、对理想的希望与憧憬,也是为了满足多数读者的审美需要,在压抑的环境中聊以自娱并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无论事态如何发展,男女主角经历多少磨难,最终作品都会回到“大团圆”这个结局上。王国维也曾说中国戏曲、小说人物情节是:“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7]

发展依靠人民,这是对发展动力问题的回答,主要解决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发展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革命时期长征路上的红军鞋、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建设时期鞍钢、宝铁、大庆油田、葛洲坝电站、北大荒、两弹一星;改革时期小岗村村民的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我们破解发展问题,化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力,必须从亿万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发展趋向问题的回答,主要解决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判断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检验小康社会是否全面建成的主要标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E&CT

刺玫果水提物的制备:用8倍体积的水浸泡过夜,回流1h,反复回流提取3次,合并滤液,浓缩,冻干成粉备用。刺玫果醇提物的制备:用8倍体积的浓度为70%醇回流提取刺玫果,回流1h,反复回流3次,合并滤液,浓缩,冻干成粉备用。

(作者单位:中共枣庄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陈沐垚)

标签:;  ;  ;  

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