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心理护理需求度调查分析论文_顾凤凤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20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及心理护理的需求状况,以便临床护理工作者更为准确的计划及实施心理护理工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中年冠心病患者20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护理需求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总时间、总频次、时间段等)。结果 中年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现性别、个性化特征、病程、家庭关系、生活压力、文化程度因素对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研住院中年冠心病抑郁患者对于心理护理有着较大的需求。结论 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贯彻以患者为本的中心,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要了解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心理护理需求,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落实有目的性的心理护理工作,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回归社会。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心理护理;临床护士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研究证明,CHD发生后患者常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焦虑、抑郁[2],且已成为影响冠心病病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经过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38.8%,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情预后效果。同时,作为心理护理实施的主体,临床护士虽然意识到了心理护理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心理护理并未有效地开展实施。此研究旨在了解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及心理护理需求状况,并通过研究,从事实的角度出发,使临床护理工作者了解到具有抑郁情绪的中年冠心病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为他们制定心理护理措施提供准确的方针,使得患者逐步改善抑郁情绪,更好的适应社会,缓冲竞争,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年2月—2012年6月上海某三家甲医院心内科住院中年冠心病患者200名。纳入标准:入选标准:①患者年龄35—60岁②CHD诊断标准按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制定的标准。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而确诊③有一定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④自愿合作填写调查问卷⑤意识清晰,无严重的其它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③有智能障碍者④资料填写不完整者⑤文化程度过低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通过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通过20份专家效度检验,其内容效度为0.93。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①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13条)。②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项。③心理护理的认知及需求度(14条)④开放题(1题)

1.2.2 调查方法 由三位项目组成员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下发并回收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况 见表一和表二

将18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此次调查中,共有70例具有抑郁情绪,占总例数的38.8%;其中轻度至中度抑郁患者有45例,占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的64.29%;中至重度抑郁患者有19例,占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的27.14%;重度抑郁患者有6例,占抑郁情绪患者的8.57%。

2.2 各个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见表三

表三 常见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绪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卡方检验如表三所示,表明中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与性别、个性化特征、病程、家庭关系、生活压力、文化程度六个因素有关,与工作压力、职业、费用支付方式、经济、年龄、有无其他疾病及婚姻状况无关。

2.6 中年冠心病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度调查

表三 中年冠心病患者不同抑郁程度对心理护理的需求度

对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三显示,患者的心理护理的次数/周(P=0.00,<0.01)、时间/次(P=0.00,<0.01)、总时间(P=0.00,<0.01)与患者的抑郁情况有关,即抑郁程度越重,患者每周所需进行的心理护理次数越多,每次的时间越长,每周的总时间越久。

2.7 中年冠心病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需求表 见表四

表四 中年冠心病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需求表(n=180)

3讨论

3.1中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中年冠心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我们应引起对中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进一步关注,了解当下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减少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中年人在社会、单位和家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责任相对较重,压力较大,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相较于老年人更高。冠心病需要患者与疾病作长时间的斗争,随着患病时间延长,患者会出现日益严重的心理障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和反复就诊使患者觉得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价值感及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丧失,从而更易导致抑郁情绪的发生。

3.2中年冠心病患者对心理护理的认知现状和需求情况

本研究调查了中年冠心病患者对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调查显示,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还未得到更广泛的普及,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还未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心理护理的开展只停留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同时数据显示,患者对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的态度是肯定、认同的,表四所示,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的各项目需求率都达到半数及以上,说明患者对此类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需求。

3.3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对具有抑郁情绪的中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护士作为临床工作的最直接参与者,对心理护理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刺激,避免抑郁产生。将心理护理融入平常的护理工作中,将其具体化,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乐观向上,重新融入社会大家庭,使心理护理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肯定。通过心理疏导,主动关心患者,耐心倾听,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改变患者不恰当的认知,改善患者情绪和行为障碍。包括放松训练,引导想象;培养业余爱好,如气功、书法、散步等,使患者心境平静,增添生活情趣,疏泄心理;促进家庭和社会支持,充分调动家属、同事及居委会、社会团体等力量,向患者提供物质信息支持和情感慰藉[7],尽可能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做好使其做好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将避免和减少抑郁情绪发生和促进患者健康作为目标。

4 总结

抑郁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在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是作为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目前临床上还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实施心理护理的规范,心理护理的实施主要依靠护士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自身不断的学习,逐渐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这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一定要求,更强调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自身的人文关怀素养,有意识的增强对患者心理需求的护理,有效落实心理护理工作,满足患者生身心多方面的需求,使患者得到全面康复,进一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卫兵.冠心病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Januzzi.J.L.Stern,T.A.Pasternark.R.C.etal.The influ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rco-Intern-Med.2000.26(13):1913

[3]Lavie CJ,Milani RV.Prevalence of anxiety in coronary patients with improvement following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J].Am J Cardiol 2004,93(3):336

[4]李铁军,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绪障碍的临床调查,大连医科大学,2005,5

[5]雍生满,周保,栾红,等.住院冠心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8):606-607

[6]张斌,王纯,许辉,王勤,董会奕,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学丛刊,2003,3(12):1-3

论文作者:顾凤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中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心理护理需求度调查分析论文_顾凤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