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竞争手段的新变化及对策_科技论文

国际人才竞争手段的新变化及对策_科技论文

国际间人才竞争手段的新变化及我们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新变化论文,国际间论文,手段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经济的生产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投资。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决定因素是科技人才的实力。因此,国际间科技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一、国际间人才竞争手段的新变化

国际间人才竞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提倡对人力资本投资给予赋税的优惠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在他的题为《人力资本》一文中这样论述:“教育、职业培训和专门机构的培训以及用于改善健康状况的开支都属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工厂、住房、机器及其他实物资本一样,是国家财富的一部分。”“由于对人的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和进步非常重要”,因此,贝克尔主张对人力资本投资给予赋税的优惠,否则,将会影响人们对教育及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因为,在现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对人力进行投资,就不可能兴旺发达。贝克尔强调:这是赋税改革的辩论应该考虑对人们自身投资的影响的原因所在。据美国经济学家乔吉逊估计,在美国的全部资本中,人力资本占75—79%,美国经济的增长原因就在于此。

在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时,经济学家们建立了各种模型,以避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在人力资本上。如保罗·M ·卢墨尔(PaulM ·Romer )的规模递增的成长模型、罗伯特·小卢卡斯(RobertLucas·Jr)的边干边学模型、加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会随着经济中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模型,都强调了经济增长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所以,人力资本投资应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

2.建立和健全长期人才管理机制

现代经济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必须具备竞争优势,而经济的竞争优势又来自于有效的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费弗提出这样的观点:竞争优势的来源不一定是科技专利权和策略性定位,而是有效的人才管理。

我们知道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对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它的不适应性也越来越明显,但日本企业并没有止步不前,针对终身雇佣制引发出的问题,各企业都重新调整了管理部门,设立提前退休制度,引入能力工资制,在保持劳力稳定性和增强流动性的同时,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逐步实现了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转变,从而建立起了一套长久的企业管理机制。据经合组织估计,日本经济在经历了4年的停滞之后,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可望增长20%。

3.在外国建立研究机构或向外国研究机构和大学投资,利用当地的人才

日本通过美欧国家的先进技术,大大加快了本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迄今日本还在这样做。据日本科学技术厅提供的材料,1990年日本引进外国技术3211件,比1989年增加11%,近几年,日本在获取欧美先进技术又有新招,这就是在美国建立机构或对当地研究机构或大学进行投资。据美国《交流》杂志1992年第1期提供的资料,到1990 年美国加利弗尼亚的托兰斯有500多名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日本本田公司工作。美国福特公司在墨西哥奇瓦瓦的发动机厂,依靠技术精湛的墨西哥工程师和技师每天生产出1000多台世界一流质量的发动机。日本富士通公司正在得克萨斯建造一座耗资8000万美元的电信工厂和研究中心, 依靠当地科技人员进行电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4.吸收外国留学生,从中获得人才和科技成果。

吸收留学生,这是很多国家争夺人才的重措施之一。据埃及《金字塔经济学家》周刊1991年12月16日一期报道,埃及派往国外的留学生有15%一去不复返。叙利亚学生中的70%,约旦学生的80%、黎巴嫩学生的100%和沙特阿拉伯学生的60%学成没有回国。

吸引留学生最多的是美国。英国的《跨学科评论》季刊1991 年第1期援引日本中山茂教授提供的数字,“现在,在美国研究生院学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多半是外国留学生”,“完成学业后滞留美国的超过60%”。

5.争夺和引进科学家

美国从来没停止过争夺人才。本世纪30年代,有2000多名著名科学家为逃避德国纳粹分子的迫害背井离乡大多数移居美国。他们当中有被称为“相对论之父”的爱因斯坦、著名物理学家贝蒂等。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移民美国的科学家组织和参与研制成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未散,1945年美国占领军立即在德国大肆搜寻人才,掠夺了在纳粹德国陆军试验站负责V—2火箭研究工作的专家冯·布劳恩和其他120多位德国火箭专家。正是在冯·布劳恩的领导下, 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战后以来,西方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引进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至70年代,亚洲的知识移民占美国外来人才的75%,占加拿大外来人才的52%,占英国外来人才的28%。

苏联1990年解体后,很多国家着手争夺苏联的科学家。原1989年底共有科研人员152.2万,约占世界600万科研人员的1/4。导弹、 核武器领域的科学家和专门人才约5000万至7000万人,其中2000人熟悉核武器的设计工作。据估计,1990年,有7万名科学家出国,其中10 多名苏联院士已在美国定居。日本已聘请了研究生物工程和物理方面的7 位前苏联科学家抵达日本。原苏联科学院院长马尔丘克痛心地说:我们破坏了整个体系的科学潜力,它破坏的不是75年,而是75年来形成的科学研究体系。原苏联真理报(1987年)曾以《偷窃天才》为题发表评论指出,从1949年到1969年的20年间,美国“偷”走发展中国家的14.3万名高级人才,使这些国家损失教育费用50亿美元以上,为美国创造了630 亿美元的收益。

二、我国科技人才培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

建国40年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1956年的科技大会,中国提出了向科技进军的口号,这被称为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但10 年后开始的“文化大革命”, 科技机构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知识分子重新被重用。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主张,同时社会也应该承认科学技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被称为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1995年5月的科技大会,强调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人民、增强国力。大会还强调,科技工作要围绕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当前一是农业问题,二是大中型企业问题,三是用科技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问题,以体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巨大效益。

当今世界逐步进入了科技时代,一个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国民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是重要之至。随着科技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大批失业或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 科技专门人才越来越短缺。 据日本科学技术厅预测, 到2005年,日本将缺少5万名科技人员,德国今后20年将缺少6万名电脑技术人员。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中国要在2000年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较大改善,发展科技可谓举足轻重。任重道远。

2.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是突出的,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863”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更使中国发展高科技形成了系统。“863”计划发展的宗旨是,跟踪国际高技术发展动向,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在有一定优势的项目上力争有所突破。在国家科委组织的5 个领域中,每年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达13000人, 一批重要成果引起世界瞩目。据统计,经过8年多的努力,已取得研究成果近700项,其中达到国际80年代中后期水平的有近400项,相当一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信息技术从无到有;在自动化领域两个主题的部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材料的跟踪和创新基础上,将成果推向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火炬”计划的实施,更是促进了我国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据不完全统计, “火炬”计划已累计立项5000 多个, 其中国家级项目1500多个。

最近几年,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与世界上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同其中86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外机构中配备了120多名科技干部。其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习和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的科研理论和科学管理方法,对制定国内的科技政策、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二是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计和工艺方法,提高了我国的工程和产品质量;三是通过中外联合调查、联合设计和合作研究采用国外精密的先进设备,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和重要数据;四是通过中外联合创办研究所成实验室等形式,吸引国外一批优秀科学家来华工作,有力地提高了中国的研究水平和开发能力;五是培养了大批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六是取得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一定数额的资助和技术设备;七是促进了技贸合作,在引进国外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加速了中国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推动了中国的技术和产品的出口。

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也十分突出,其特点就是科技扶贫,将各种成熟、适用的科学技术大量引进贫困地区,指导和帮助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贫困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1986年以来,国家科委共在贫困地区实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与开发项目400余项,建立科技示范点1400多个,开发技术培训120多万人, 直接经济效益达8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效益达30亿元人民币, 科技扶贫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都掌握了一到两项实用技术,生活水平大有提高。

虽然我国科技发展成绩显著,但科技投入资金不足。国家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研究和开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1990年为0.71%,1993年降为0.62%,1994年为0.5%, 这个比例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2.6%,也不及印度(1%)等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下水平。韩国计划到2000年,将这一费用提高到5%,实现每一万人口中有30 名科技人员的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科技投入资金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科技贷款规模小和企业对科技投入太少以及人们在观念上对科技重视不够所造成的。因此,有关人士建议,社会上应广泛宣传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建立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既有政府的财政投入,也要有企业自筹投入;既要有拨款,也要有贷款;既要有资金投入,也要有政策投入;既要有国内资金,也要有海外资金,这样才能使科研和技术有保障,才能使科技人才辈出。

三、我们的对策

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兴衰荣辱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了在国外网络人才都再次修改了移民政策。针对国际向科技人才竞争的趋势,我们也应制定相应对策。

1.重视基础性工程。基础性工程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教育投资。教育之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早已被外国重视。日本早在1872年,在学习欧洲物质文明的高潮中,规定如若到了学令而未能上学者,其父母将受到惩处。政府为此甚至还动用了高压和强制手段。新兴的韩国甚至借外债办教育。 目前, 韩国人口近4300 万, 大学在校生1434万人。大学入学率占37%,仅次于美国、日本。按人口平均计算,韩国是世界上拥有博士数量最多的国家。仅大宇集团公司就雇佣了1000名博士生。而我国目前尚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开不出工资,或工资被挪用现象。连教师的工资都开不出,又何谈重视基础教育呢?二是强化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教育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企业职工教育采取的方式是利用本公司的现场实地教学;培训和行政相贯通;鼓励职工参加各种技术比赛;重视计算机教育;韩国的《职工培训法》规定:任何一个超过200名职工的公司都必须对其15 %的劳动力进行强制性的职工培训。韩国三星集团92%的员工都经过了职工培训。三是重视基础科学。大学不仅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而且提供研究开发的理论基础。大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重视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是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也应该成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出现了企业技术开发热潮、兴建科技园区、推进产学合作,企业向学校投资,学校则按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在强调个体能力的同时,也强调整体的作用和潜力,这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发展方向。

3.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国际交流体制。应当放宽对科技人才入境的限制,为有才能的科学家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和环境,减少人才外流对经济所造成的危害。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韩国三星集团从1991年开始的5年中,拨款1亿美元,每年派出400 名业务员到世界各地,积极开展与当地各界人士的交流,以成为派驻外地的专家;同时,通过他们引进一批外国技术人员,现任的卸任的外国电子企业或公司的社长、董事长、经理等管理人员,聘任他们做公司的顾问或管理人员,并为其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和报酬,旨在学习先进技术和获取情报。

4.人才培养要重视人格的原则。培养人才应当做到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掌握社会活动的道德规范,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并在国际社会中能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而且人才的培养某种程度上应实行超前增长。

总之,对人的教育、对人的培养、对人的利用已成为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焦点,也是我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能否取得主动的关键。

标签:;  ;  ;  ;  ;  

国际人才竞争手段的新变化及对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