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勘测规划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探析论文_杨学佳

大竹县城乡建设勘测规划设计室 四川大竹 635100

摘要: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对于新时期的城乡勘测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环境因素是影响城乡勘测规划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不仅是为了保证城乡规划的合理性,还要考量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本文就城乡勘测规划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客观阐述勘测规划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提出合理的勘测规划方法,为城乡规划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勘测;环境因素

在城乡规划中,地形勘测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用地的基础工作,同时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密切联系。建设用地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具有累积性和长期性特点,通过合理的建设用地规划,综合考量环境因素,有助于降低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城乡勘测规划,在获得可靠勘测成果基础上动态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寻求更具针对性的规划管理措施,推行用途管制,有助于提升建设用地规划合理性,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

一、勘测规划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城乡勘测规划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十分重要,同时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土地上的建设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长期累积下,会加剧环境压力,破坏生态平衡。城乡勘测规划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条件,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如果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基于此,通过勘测获得的基础数据编制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在准确可靠的城乡勘测规划成果基础上,对现有的规划方案动态调整,寻求合理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影响城乡勘测规划的环境因素

城乡勘测规划中影响因素较为多样,因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活动,不仅仅会浪费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和生态带来负面影响,对于后续的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开展影响严重。故此,城乡勘测规划中需要考量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水土资源保持

水土保持是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尽可能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毁林开荒等活动,尽管这些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土地的征用较大,随着施工进程推进,土壤侵蚀程度不断增长,对于部分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坡面,应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护坡力度,有助于改善水土流失现象,促使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的成因较为多样,其中包括水文、地质和人为因素等等。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作用在地壳表面,缺少合理的规划方案,致使不合理的开挖切坡,抗剪力下降,增加下滑力,很容易出现崩塌和滑坡事故。同时,人工活动产生的废渣和弃土,增强地质结构不稳定性,加剧地质灾害发生几率。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人类土地开发利用活动诱发的地面塌陷和滑坡事故在地质灾害总数中占比多达80%,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地质灾害是由于土地资源与工程建设的不合理开发导致。

图1 崩塌事故

3.水体污染防治

土地开发和利用活动,对于区域水体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如果未经有效技术处理,会对地下水体和周边河流水质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业用地不合理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城市用水水质产生影响;工业农业综合开发和利用,除草剂和化肥的施用,会对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农业生产中,很多农户未能合理的施加氮肥,在加剧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的同时,受到雨水与灌溉作用下流入到地下水,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三、城乡勘测规划中环境因素的应对方法

1.强化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用地项目环评审批程序,要严肃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不得走过场、搞形式,

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思路和举措;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

2.加强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是结合土壤厚度、肥力、质地等指标,结合灌溉条件和坡度,分析城乡勘测规划中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可能性,为后续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依据,寻求合理的开发方法。当前城乡勘测规划中,其中涉及到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内容较多,而在预测和评价基础上,在用地方向和用地空间位置的适宜性评价内容较少,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在城乡规划中,需要充分考量地质环境相关内容的适宜性评价,为后续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提升勘测规划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其一,在农用地调查和评估成果基础上,对于地球化学危害的耕地和农用地纳入到农田保护区,对于农田质量和生态保护寻求有效措施。

其二,结合城乡勘测规划需要,在获取可靠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要求进一步划分评价等级,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为后续的城乡勘测规划工作提供依据。需要考量的因素较为多样,其中包括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同时考量其他风景名胜和地下管线等因素,统筹规划建设用地。

其三,对于部分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区域,在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裂缝和沉降问题综合考量,分析生态环境相关的区域,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基础上,寻求合理措施严格控制,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在城乡勘测规划中,尽可能避免滑坡、崩塌和塌陷事故的出现,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加强城乡勘测规划,在获得可靠结果基础上动态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在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肖建华,罗名海.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全面提升城乡勘测工作[J].规划师,2016,23(5):20-22.

[2]无.漯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邢尚青 带队到结对共建村开展调研[J].中州建设,2015,11(21):42-42.

[3]刘杰.基于ArcGIS的蚌埠市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J].城市勘测,2016,23(2):32-34.

[4]王恒.COR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杨学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城乡勘测规划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探析论文_杨学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