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模式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_行动研究论文

行动研究模式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外语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

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包括分析、事实发现、概念化、计划、实施、更多的事实发现或评估”的“螺旋式循环过程”。(Kemmis,1988:27)艾略特把教学行动研究定义为“由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发起的、对具体实际环境做出反应的过程。”(艾略特,1991:9)可见,行动研究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有行为发生;二是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出现具体情况或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行为的质量;三是行为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艾略特认为,教学行动研究最本质的特征是反思性。这种反思性体现为对教育过程和教育产品之间关系的反思。教育过程由教学实践本身具有的各种特性构成。教育产品则指教学的效果。Corey(1988)在艾略特研究的基础上把教学行动研究和教学基础研究进行了比较,并提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其研究的对象是某个特定的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研究的结果通常可以直接运用于教学之中。同时,行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形成适用于任何情况的理论。Collace(1998)把行动研究置于教师职业发展范畴来思考,并探讨了行动研究在语言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行动研究的过程,并指出行动研究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之一;同时,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反思的循环,其最终目的是教师的职业发展。

总之,教学行动研究实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研究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或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二、行动研究的几种主要模式

1.勒温的“螺旋状”循环模式

勒温模式提出,行动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是从了解现象入手,形成一个基本想法,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确定采取行动的领域。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通常借助讨论、协商、寻求机会、判断可能性和考察限制性等活动来完成研究。第二个阶段是制定研究的基本计划。在第三个阶段的第一轮行动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思考如何监控和实现研究的预期效果,所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讨论、反思、反省、修改计划、理解和学习等。第一轮行动研究完成之后,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至此完成研究的第一个循环过程。根据评估结果,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再次进行讨论、反思、修改计划、理解和学习,然后进一步修改原计划,制定并实施第二轮行动研究计划。这样使研究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2.卡明斯模式

卡明斯模式相对比较简单,该模式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是形成初步想法,即通过观察某个现象或问题产生解释或解决它的想法。第二个阶段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测,并发现与其相关的事实;然后,根据观测结果制定基本计划,并进入第一个实施阶段;之后,研究者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至此完成研究的第一个循环。依据评估的结果,研究者对最初的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然后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进行新一轮的研究,从而开始研究的第二个循环。研究以此反复循环,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3.艾略特模式

艾略特模式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初步的想法。第二个阶段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即发现和分析所观察到的事实。在这个阶段中,研究者需要对事实进行描述和解释,然后制定研究的总计划和行动步骤(步骤不少于三个)。此时,研究者进入了研究的第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实施第一个行动计划。研究者需要监控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即对实施过程的成功或失败进行解释,并根据实验结果修改研究的基本想法。确定基本想法的标准是:①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对相关的行为领域产生影响;②研究者是否愿意去改变或改善它。至此完成研究的第一个循环,研究者接着修改原研究计划和制定第二轮的行动步骤。

4.三种模式的比较

勒温、卡明斯和艾略特都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反复的循环过程。这三种模式所遵循的基本框架为:发现问题→观测→计划→实施→评价。三种模式的前三个研究阶段基本上是一致的,后两个阶段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研究的行动性。勒温和艾略特在实施计划的各个步骤之前都使用了“行动”(action)一词,而卡明斯模式中没有使用这个词语。可见,前两者更强调研究的行动性。除此之外,每个循环中行动步骤的数量不同。勒温模式中只列出了一个步骤;卡明斯模式中列出了两个步骤,并以空白框的形式来表示计划中所包括的步骤是无限的;艾略特模式明确列出的步骤增加到三个,他解释说“每个循环中往往包括一系列步骤”。(Elliot,1991:75)

(2)研究过程的监控性。勒温模式和艾略特模式认为,应该对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监控,然后进行评估;卡明斯模式却超越这个阶段,这或许能为行动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而在前两种模式中,计划的预期目的决定着计划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推论,卡明斯模式暗示,实施这种没有进行干预的计划可能有两种结果:顺利实现计划或偏离计划。而在勒温模式和艾略特模式中,由于研究者随时观测实施过程,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其发展的结果是唯一性的,即实现研究的预期效果。

(3)评估的内容。艾略特认为,评估的对象不仅是行动的效果,也包括行动失败的原因。从这一点来看,艾略特模式要比其他两种模式更全面。这是因为行动的成功和失败同等重要,都能够给研究者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信息和经验,它们可为修改和制定下一个循环的计划,保证实现最佳研究效果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4)循环的起始和终止的划分。在划分每个研究过程时,艾略特模式的结束点与其他两种模式有所不同。前者以修改研究的基本想法作为前一个循环的结束和下一个循环的开始,随后修改原研究计划;而后两者则以评估为前一个循环的结束,以修改原研究计划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因此,在艾略特的模式中,第二个研究计划中的研究问题是可以改变的。相反,勒温模式和卡明斯模式所涉及的研究问题或研究内容基本不变,只是对计划进行局部或全部的调整。相比较而言,艾略特模式更具灵活性。

三、外语教学中实施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以行动研究模式为基础,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国外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外语教学行动研究模式。从理论研究者的角度出发,Helta Taba和Elizabeth Noel(1988)认为,教学行动研究应该遵循以下六个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者通过与教师交谈和观察,与教师共同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2)分析问题。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与问题提出者相关,并有助于课程的发展和建设。研究的问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教师作为参与研究的一方应具有强烈且持久的研究动机和能力。(3)形成假设。研究者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并以此来缩小研究的范围,使之更加具体和明确。(4)实验和行动。研究者应仔细设计实验的步骤和认真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5)评估。对计划的评估可以是主观性评价,也可以是客观性评价。为了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保存相关记录材料,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在Taba和Noel的模式中,尽管研究者和教师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但是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是由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前者是研究计划的制定者,而后者只是研究计划的实施者。因此,依据Noel的模式,问题的解决则主要依赖于理论研究者,而教师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那么,教师是否能够独立地进行行动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可以分阶段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个阶段:发现问题。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内容和提出研究的问题。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产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因此,教师可以从自身的教学需要出发,即从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出发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假设某位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发现有些小组活动参与的学生很多,有些活动参与的学生很少。为什么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时高时低?该教师便可以将“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第二个阶段:制定第一个研究计划(之所以把这个计划称为“第一个”是因为它是可以被改变或修改的)。研究计划应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例如,上文提到的那位教师可以制订以下行动步骤:

(1)调查研究,收集相关信息。调查的方式可以是访谈、问卷调查、研究学生日记和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和录音)等。就本研究问题而言,研究者可以采取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来收集相关信息。观察之前应先设计一份观察表,表中的内容包括观察日期、活动内容、活动类型以及学生参与的人数等。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一边观察,一边填写表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份开放式问卷,每次课后发给学生填写。问卷的内容可以包括:你觉得今天的小组活动怎样?你最喜欢哪一种小组活动形式?为什么?等。

(2)分析数据,提出假设。教师把出现在学生回答中的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分类,然后统计它们各自的频率。频率的高低表明各种因素影响力的大小。根据出现频率较高的因素,假设影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3)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方案包括:(a)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归纳出组织小组活动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比如:小组成员的编排、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难度以及活动的类型等。(b)设计收集数据的工具、方法和时间,并以此作为评估的依据。数据可以通过自己设计或借用一些收集数据的工具来收集,比如:课堂观察、访谈、表格、问卷调查、课堂录音或录像等。(c)预计执行本方案的时间,比如两个星期或一个月。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每个循环持续的时间。时间太短,行动研究的效果不明显;时间太长,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能会有所降低,也不利于尽快改进教学。

第三个阶段:实施计划和收集数据。进行行动研究时应该及时总结每次收集的数据。例如,每堂课后,上文提到的那位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表格总结所收集的数据:

日期:___

学生人数:___

活动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人数)可能的原因

或类型

 (问卷反馈)

 高>80% 中80%~40%

低<40%

第四个阶段:完成第一个行动计划之后,教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和评估计划实施的效果,分析取得成功或导致失败的原因,并对第一个研究计划进行调整。假设在上述研究中,第一个计划预计持续的时间为两个星期;两周之后,教师根据每次数据分析对研究计划进行整体评价,即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提高,确定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接着,教师把参与学生较多的小组活动和参与学生较少的活动划分成两类,并根据每次学生的反馈,分别列出与参与两类活动相关的原因,了解是否出现了新的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因素。

第五个阶段,调整研究内容,修改第一个研究计划。比如上例中,教师把新出现的因素纳入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中,并形成一份新的行动研究计划;随后的小组活动设计据此做相应的调整。到此为止,行动计划的第一个循环结束,同时开始下一个循环,整个研究过程将持续到问题得到解决。如果问题已经在第一个循环中得到了解决,这个阶段则可以省略,但是研究仍需持续一段时间。

四、结论

由于行动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情景性,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往往被认为不具备普遍性。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对象人数的不断扩大,结论的普遍性将会不断增强,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也会不断提高。行动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教师通过研究能够科学地解决发生在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并在不断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标签:;  ;  ;  ;  

行动研究模式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_行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