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趋势--稳定发展和谨慎乐观--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前景研讨会综述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明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趋势--稳定发展和谨慎乐观--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前景研讨会综述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明年我国证券市场之大势——稳定发展 谨慎乐观——’96中国证券市场展望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大势论文,研讨会论文,谨慎论文,中国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12月26日,户外寒风凛冽,《金融时报》社的会议室内,春意融融。北京的一些宏观经济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的官员、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华夏、国泰、南方等证券公司及分公司老总们计20余人,参加了《金融时报》社举办的“’96中国证券市场展望研讨会”。与会人员对’95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调、特点及作用,’96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趋势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见仁见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与会绝大部分人员认为,谨慎的乐观应是看待1996年证券市场之大势的主基调。

A 1995:规范运作奠定基础

一、1995年我国证券市场趋向规范平稳的发展为明年奠定了基础。

张东生(国家计委财金司证券处处长):199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好转的一年,就证券市场的发展而言,也是颇有收获的。首先是国债发行顺利;其次是股票发行市场重新启动;再次是中国企业的海外筹资上市工作稳步推进;更重要的是今年我国强化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市场监管。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来看,今年国家为支持部分行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投产,批准发行了80亿元重点建设企业债券。

金建栋(国泰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1995年,是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年。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环境下,与前几年的几次大起大落相比,今年中国证券市场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国家关于证券市场的政策比较稳定,政策的出台时机把握得好。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出台的政策都得到了落实,执行情况也不错,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与活力。

2.证券市场法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与《公司法》配套的法规、办法相继出台,《证券法》、《B 股管理办法》以及《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法规正在修订之中,为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运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3.证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由于去年初股市长期低迷,国家暂缓下达1994年度55亿A股发行计划。从去年7月到今年上半年,证券市场长时间没有新股发行、上市,后来虽有部分占用1993年额度或属遗留问题的企业发行新股或上市,但总的说来数量不多,且有关监管部门注意到了控制发行节奏,均衡安排上市,从而使证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发展较为平稳,股市指数波动被控制在一个相互稳定的区间之内。

4.包括券商、机构及个人在内的证券市场投资者队伍日趋成熟,市场心态趋于稳定,盲目跟风、乱传消息等现象有所减少,这也对今年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5.针对市场暴露出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操纵市场、蓄意违规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加快了证券市场规范化管理的步伐。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处理了一批违规者,整顿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一切表明,在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下,1995年中国证券市场向规范、有序、成熟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贺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1995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调整阶段,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治理通货膨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股市也处于调整状态,并呈现出在稳定中求发展的走势特征。

二、1995年中国股市的重要特征。

萧灼基(北京大学教授):1995年,我国证券市场显现出个股市场比较活跃,但大势低迷的特点。

金建栋:1995年可称得上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年”。在这一年里,国家狠抓了对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以及证券经营机构管理制度的规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大的制度有了,具体、细致的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对市场行为的管理、规范不够明确。突出表现在承销、买卖股票的竞争规则不够健全,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袁著忠(南方证券北京公司研究咨询部副经理):199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呈现先升后落的特点。近日沪市已创下580点新低, 而深市也下挫到1000点附近,这与7月初沪市从610点攀升到792 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贺强:1995年,以沪市为例,我国股市的走势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短期暴涨的次数减少。1994年,沪市于8月初和9月初连续出现两次暴涨行情,特别是10月初又创造了在半小时之内暴涨200 多点的纪录。而1995年,沪市仅仅在5 月中旬出现了一次因偶发事件引起的暴涨行情。

2.持续阴跌的时间缩短。1994年,沪市除了8月与9月两个月的上涨行情外,在其它的10个月中,基本上处于阴跌状态。而1995年沪市除了1月与2月股指出现持续下滑的情况外,在其余的月份里股指有升有降。

3.上下振荡的幅度变小。1994年,上海股市下跌最低点位是325.89点,上冲最高点位是1052.94点,位差达727.05点。而1995年, 沪市下跌最低点位是524.43点,上冲最高点位是927.61点,位差仅达403.18点。振幅比1994年降低了323.87点,并且没有出现冲破千点大关的情况。1995年沪市走出了前半年下跌中有反弹、后半年上升中有盘整的行情。

三、1995年形成中国证券市场以上特点的原因:

盖若梅(南方证券北京公司总经理):扩容与资金偏紧是造成1995年我国股市先扬后抑的主要原因。我国股市在走过的五年历程中,扩容始终是笼罩在股市上空的压力,而市场由单一的股票交易,向国债、期货等多元化的发展,又使市场资金出现分流现象,再加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用于股市的投机性资金逐步减少,市场承受扩容压力的难度在逐步加大。

二级市场的表现从宏观上讲,主要受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供给方面主要取决于管理层对上市额度大小的控制和上市节奏快慢的安排。需求方面则依赖于投资者在对大市的基本判断下参与投资的资金有多少。经历了几次大规模扩容以后,已经造成了目前投资者被动需求的局面。

贺强:1995年,我国股市走势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影响股市的各方面因素发生较大变化造成的。

1.宏观经济指标改善。因1994年宏观调控没有到位,今年初,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但是由于我们坚持了适度从紧的调控方针,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据今年第三季度统计,几项重要指标的增幅已呈现出明显回落的趋势。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这是股票市场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2.市场运作方式产生变化。首先,市场交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去年,股票市场实行T+0交易方式,而今年改为了T+1的交易方式,这使短线投机以及透支行为受到一定制约。其次,市场主体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由于国债期市中的多空大战,异地机构击败了万国证券,上海机构失去了霸主地位,证券市场中出现各机构群雄逐鹿的局面。这一变化有利于打破市场的垄断,但是也容易使市场大势失去方向。再次,市场投资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以往的股市热衷于炒作一二线股,而三线股很少有人问津。但是上海主力机构败北后,沪市小盘绩优股受到明显的冷落,而异地大盘股受到普遍欢迎,股市中兴起了长达4 个月之久的热炒三线股的浪潮。沪市许多三线股的价位已达千点左右,而许多一二线股的价位却停留在600点附近。这种状况使二线股产生了分化现象, 旧的股票之间的比价关系已被打乱,需要重新调整。最后,市场操作的手法发生了变化。机构改变了过去那种通过拉抬指数造市,从股指的暴涨暴跌中获利的手法,而是将指数稳定在若干点以上,小幅盘整,以此稳定人心。

3.资金供给的变化。去年底及今年初,由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资金严格从紧。加上发行1000多亿元国债及国债期货市场的过度热炒,债市压迫股市,使股市大量失血,出现了资金严重短缺现象。而5 月17日突然公布的暂时关闭国债期市的决定,又使大量游资流回股市,造成“5·18井喷”的现象。本次“井喷”虽然很快结束, 但是从其后的股指走势可以看出,由于关闭国债期市,最起码为沪市注入了使股指推高一百至二百点的资金。正是5月18日之后, 沪指运行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结束了低迷的状态。

B 1996:谨慎乐观适度发展

萧灼基:对于1996年的股市,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其一,1996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两个周期的转折点,也是“八五”与“九五”的转折点。1996年是从旧周期的下降期向新周期的上升期转变的一年,又是“八五”的收尾和“九五”的启动年。因此,投资趋旺、经济回升是必然趋势。经济的回升,可能带动股市的发展。其二,1995年通货膨胀大幅回落,从1994年的21.7%降为15%。1996年,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没有重大价格改革措施出台,外汇市场没有重大变动,通胀率将会持续下降,降至10%—12%左右。由于通胀率下降,保值贴补率将从1995年高位13%上下降。通胀率的大幅下降和保值贴补率的调整,有利于股市的发展。其三, 我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大量增加。 到1995年底居民储蓄存款金额已达30000亿元人民币。 1994年增长41.5%,1995年估计增长37%。目前,金融资产结构很不合理,90%以上以储蓄存款和国库券等形式存在。随着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必然要求优化资产结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产回报。因此,必然会有更多资金流入股市,支持股市发展。其四,1996年不仅保值贴补将下降,而且利息率也可能调整。1995年10月份,储蓄存款利率已与年通胀率持平。从11月份以后,利率已高于通胀率。如果没有重大经济情况出现,通胀率将继续下降,因而利率与通胀率的差距将扩大。当利率高于通胀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要产生调低利率需求。上述种种是我对1996年股市持谨慎乐观态度的主要依据。

张东生:我赞同萧教授的观点,对明年的证券市场我也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我对明年经济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其次,应该看到,国家进一步巩固治理通货膨胀的成果,这将为我国证券市场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明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形势,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发展:1.明年国债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首先国债的发行规模仍然较大。其次国债的发行方式将可能进一步改进,期限结构将有所调整。三是随着国债交易模式的进一步扩大,国债现货交易将更惹人注目。另外,国债回购交易也将更加规范,国债期货交易也会考虑何时恢复的问题。还有,如建立国债投资基金、成立中央国债托管清算系统等问题也将有望进入操作阶段。2.就股票市场来说,在股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明年将会稳步扩容。目前我国股市状况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金融市场的结构问题,还有投资者的信心问题。股市根据情况,因时制宜地稳步扩容有利于扩大投资者队伍,壮大股份制经济,对于目前股市的影响,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3.我国企业的海外筹资和上市工作将进一步推进。首先,国务院选定的海外上市试点企业中,条件具备者将会在明年继续择机上市。其次,随着B股管理规定的颁布,国家将筛选一些企业进行发行B 股试点。4.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明年也将稳步发展。另外,在法制建设、市场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明年也将会有很大进展。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对谨慎乐观的态度,我更强调“谨慎”二字。这是因为,一方面,1996年金融衍生品,尤其是商品期货与国债期货等将对股市构成利空。如果明年恢复国债期货市场的时候,没有把国债期货的高风险予以充分考虑,那么高投机所带来的高利润必将分流大部分资金。而商品期货市场目前主要是小商品市场,如果明年不改变现行品种结构,不对期货品种进行筛选,那么这个市场只能是一个高风险、高投机、与股市争资金的市场。另一方面,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也将是关系到证券市场前途的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没有证券市场,市场经济将是残缺不全的,不能把证券市场看做是异己力量。

曹凤岐(北京大学教授):证券市场的定位问题是影响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国企没有公司化之前,在上市公司不规范的前提下,要想股票市场有很大发展也是很难的。更何况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证券法》至今还没出来,证券市场无法可依的现象还很严重。这些都将影响着明年证券市场的发展。

贺强:明年股市能否出现见底反转行情走势,关键要看对经济运行中及股市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解决的程度。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治理通货膨胀的任务仍很艰巨,稍有放松就会反弹,长期适当偏紧是“九五”期间的主调。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第三,财政、金融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不容盲目乐观。第四,国有企业效益差,亏损面大的状况在短的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第五,农业基础薄弱。以上存在的问题,在短期内是无法彻底解决的。这就决定了宏观经济的运行与调控,只能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办法实行软着陆。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我国股市只能在长期的、缓慢回升过程中形成反转趋势。

总之,大多与会人员对1996年证券市场发展之大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C 证券市场面临问题及对策

一、要解决证券市场的定位问题。

与会者认为,政府应对证券市场作出充分的肯定,以恢复市场参与者对它的信心。另外,证券市场发展仅五年,还很幼稚,应本着爱护、培育、引导的原则去管理,要充分看到其成绩,不宜期望过高而只一味严加责罚,否则反而不利于其健康、正常成长。

二、要注意解决股市的供求平衡问题。

吴晓求:不断扩大的国债发行规模及期货市场等对股市资金的抽吸作用不可低估。明年股市在不断扩容,而市场承受能力却较以往降低,缺乏象样的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资金,供求可能会严重失调,这一问题希望引起各方的注意。

金建栋:必须加强对证券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不能只考虑企业筹集资金的需要而一味扩容,而不研究市场的资金来源即市场需求;也不能只考虑金融调控的需要,一味地限制直接融资,而应在坚持间接融资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直接融资,充分考虑到直接、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注意引导资金的有序流动。具体则从两方面着手:

——调节供应。(1)规模控制。究竟1996 年应发行多少股票要建立在有相应的投资及资金的基础上,规模不能一厢情愿,必须符合实际。(2)控制节奏,均衡上市。宜依据当时的市场情况, 防止股市大幅下跌。(3)稳定政策。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政策要稳定, 不宜出现大起大落。应注意研究市场,掌握政策出台时机,并且,有关政策要讲究配套、协调一致,防止政出多门,不利于市场参与者信心的培养。

——应努力培养证券市场投资者。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主题应当是引导、扶植和培养现有投资者,同时努力扩大新的投资者。(1 )应尽快出台境内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境内投资基金,培育、完善我国自己的、名符其实的大机构投资者。(2 )大力扶植券商参与市场投资,通过正常渠道给予券商尤其是经营良好、效益优秀的券商必要的资金融通与政策指导和倾斜,以促进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对此,盖若梅认为,“开正门、堵斜门”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证券市场,只有打开正门可走,才能利于疏导资金,以减少四面被堵。(3) 扩大投资者队伍,吸引国外投资者以中外合资投资基金等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形成新的需求力量,适应市场扩容的需要。(4 )监管部门应从政策上切实研究对投资者的培养、扶植问题,从大力扶植与加强管理上想办法,发展起我国真正象样的投资者队伍。

三、证券市场法规建设进程亟需加快。

《证券法》呼之未出,从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都缺乏必要的规范准绳。萧灼基教授说,目前政策带有多变性,透明度不够,运作程序也不够规范。李藏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说,对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违规处理执法标准要一样,而且也不能一人得病众人都吃药。在市场行为方面,金建栋认为,管理、规范不够明确,具体、细化的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尤其突出的是表现在承销、买卖股票的竞争规则不够健全,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券商业务水平无法提高,上市公司转制及运作的质量无法保证,不利于培养正规的证券市场人才和队伍,同时,还易引起社会资金非正常、有序流动。针对这些问题,与会者提出,1996年应进一步加快证券法制建设,争取《证券法》尽早出台。与此同时,还要抓法制的细化和具体化工作。比较急需的是,抓市场行为与运作的规范化。对证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要有明确的说法,以维护券商的正当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

四、券商自身的建设问题。

证券市场竞争激烈,风险极大,1995年,一批违规市场参与者被淘汰出局。其间固有市场不成熟、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留有漏洞,空白点被利用,但也有违规者自律性不强,操作不规范因素。作为证券公司,在1996年该怎么办?来自证券公司的人士认为,应加强自身的建设,适者生存,并迎接挑战。邵淳(华夏证券公司总裁)说:1996年,华夏证券将从加强人员培训,严格考核,加强运作灵活性,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行为等多方入手,调整自身,使公司抗风浪能力不断增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生存并寻求发展。

五、证券市场操作设计应作改进。

贺强提出,目前股市出现单边市及少行情、市场低迷现象,与股市缺乏双向操作也有一定关系。应考虑到引入股市双向运作机制,成立融资融券公司,打通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之间的通道,使资本市场短期资金不会长期化。同时,由于股市采取双向操作,也利于抑制暴跌暴涨或持续低迷,营造股市热点,使股市经常有行情,有利于机构持券,把资金长期投入到股市。

六、国债市场要抓住契机,打好基础。

关于国债市场的建设,游克(财政部国债司)认为,1996年应是打基础的一年。一级市场,规模逐年加大,市场框架虽已初步构建起来,但离完善的交易体系的距离还很远。1996年需要抓住中央银行开展以国库券为主要工具的公开市场操作这一契机,打好基础。应深化认识,争取在政策上能给予协调。另外,要加快建立起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尽快改变目前低效率、无统一交易系统的状况。要尽快制定《国债法》,使国债发行、交易行为规范并有章可循。

李庆云(北京大学教授)等提出,国债品种的设计上应更加丰富,期限应更加多样化,抵押功能也要多样化。国债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应是其最大优势,不宜多。强调其高收益,在利率上也应改变其目前通行的长期——高利率,短期——低利率,且其间利差极大的做法。宜适当缩短其间利率差,并在其利息支付方式略作调整,改以往一次性还本付息为逐年还息,以利于吸引长期持券者投资。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总是要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低效率到高效率的过程,证券市场也不例外。找出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为的是促进这个市场更健康、更规范、更稳定的发展。

参加此次“’96证券市场展望研讨会”的还有:中国投资史研究会理事长、研究员曹尔阶,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屠光绍,研究信息部林雯,中国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巍,华夏证券公司调研咨询部副总经理李翔林,广发证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阳等。

标签:;  ;  ;  ;  ;  ;  

明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趋势--稳定发展和谨慎乐观--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前景研讨会综述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