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效果研究论文_胡民安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 湖南安化 413522

【摘 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37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95%(30例),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也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治疗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梗死、脑栓塞等,中医将其称为缺血性中风,患者一旦患上此病,那么不仅会引发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更会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将护脑、降压、脱水等常规对症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其致残率与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相关文献表明[2],通心络胶囊对于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故而本研究选择我院38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患者共17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62.41±6.1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共20例,女性患者共18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为(61.58±6.13)岁。两组患者均经过MRI检查被确诊为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3],已排除有明显出血倾向、心肌梗死、外伤手术史、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具体内容如下[4]:①利用脱水来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静脉滴注每次125ml,每日1-3次。②保护患者脑细胞,采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200-500mg混入250ml葡萄糖溶液中,每次1次。③减少血小板聚集,采用阿司匹林和血塞通等药物治疗,晚饭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将血塞通10ml加入葡萄糖液中行静脉注射,每日1次。④合理补液、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价[5],轻度受损为1-15分、中度受损为16-30分、重度受损为31-45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进行分级: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90%,残疾程度为1-3级;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7%以下,残疾程度为3-5级或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一旦发病,那么就有可能引发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相关文献报道,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之后,其脑部血液流变会出现一定的异常,譬如血液稠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指数升高等等,也就间接导致患者血液流动速度变慢,最终使脑部血液循环呈凝、黏、聚等状态。目前,西医治疗将脱水、降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但仍然无法改变此病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现象。当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发生异常现象时,患者的血液运行速度就会变得十分缓慢,并且会逐渐呈高凝状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舌质紫黯、毛色晦暗等,中医将其归于血瘀症候,认为此病是因为患者内虚血瘀所致,所以临床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主,但常规西医治疗只能缓解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无法达到益气活血的目的。

通心络胶囊属于新型中成类药物,主要由蜈蚣、蝉蜕、人参、降香、水蛭、赤芍、土鳖虫、全蝎等药物组成,方中人参具有补充元气、气旺血通之功效;赤芍、降香具有调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蜈蚣、蝉蜕、全蝎具有通络止痛、解除痉挛之功效;水蛭、土鳖虫具有溶栓、抗凝之功效,整方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相关文献报道[6],通心络胶囊能对血液粘稠度进行稀释,具有维持血管正常功能的作用。此外,实验室相关研究报道,通心络胶囊能够将大鼠脑梗死面积缩小,起到降低高脂大鼠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并给能够降低血液稠粘度,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及患者肢体的康复。近几年,我国临床医学开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来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因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故而可作为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首选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我院76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西医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为97.37%(37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30例),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情况。由此可见,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其不仅能够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也不会有其他毒副作用发生,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沈红梁.黄芪中风饮治疗脑梗死恢复期50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5):1001-1002.

[2] 徐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1):131.

[3] 曹影,吉海旺,王婷等.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312-1315.

[4] 马丽虹,李可建.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4,(5):411-414.

[5] 孙国栋.通心络胶囊治疗瘀血头痛3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0):779.

[6] 弋巧玲.通窍活血汤化裁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3,33(12):116-117.

论文作者:胡民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效果研究论文_胡民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