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论文_庄从营

海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海丰 516400

摘要:水稻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其病害防治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大田生产试验,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进行了筛选,以期能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筛选;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其生产种植也日益增加。但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纹枯病经常发生,导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或者抽穗秕谷较多、粒重下降,严重损害到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展开研究十分必要,而生防菌株防治效果显著,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6-11月在某水稻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水稻品种为纹枯病感病品种,6月15日机械栽插,机插行株距为30cm×12cm,密度为27万穴/hm2左右。试验全部采用统一标准的田间常规管理模式。

1.2 供试药剂

生防活菌制剂2LN3SC(1×109CFU/mL),由广东某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研制;20%井冈霉素SP、井冈•腊芽菌WP(12%井冈霉素+30亿孢子/g蜡质芽孢杆菌)。

1.3 试验设计

共设5个处理,即处理1:生防菌剂2LN3SC30L/hm2;处理2:生防菌剂2LN3SC30L/hm2+20%井冈霉素SP375ghm2;处理3:井冈•腊芽菌WP900g/hm2;处理4:20%井冈霉素SP1125g/hm2;处理5:清水对照。为便于农事操作,将3次重复合并为1个大区,每个大区面积约1110m2,田间调查时,进行3次重复。

1.4 施药方法

分别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8月2日)和发病高峰期(月9日)用药2次进行防治。采用静电喷雾器均匀粗喷至稻丛基部。生防菌剂处理喷施时按照0.01%的终浓度加入吐温-20。

1.5 调查方法

1.5.1 防效调查。分别于第1次用药前和第2次用药后7、15d进行调查。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危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穴,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株率、病指及防效。

由表1可知,在使用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2次防治后的第7天,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防效最高,达60.85%,其次为生防菌剂2LN3和井冈•腊芽菌,防效分别为59.21%和56.99%,井冈霉素防效最低;2次用药后的第1天,仍然是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防效最高,达72.16%,其次为井冈•腊芽菌,防效为72.08%,而生防菌剂2LN3和井冈霉素防效表现偏低,分别为67.40%和66.16%。

2.2 不同药剂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2可知,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与井冈霉素相比显著提高了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7.4%、.2%、3.2%和4.4%,但与井冈•腊芽菌相比,虽每项调查指标都有所增加,但除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均增加3.2%,达到显著性差异外,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单用生防菌剂2LN3与井冈霉素相比也显著提高了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4.1%、.9%、.4%和1.3%,与井冈•腊芽菌相比,除结实率达到显著性差异外,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到水稻生产的经济收益。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及质量,增加经济收益。通过本试验发现,单用生防菌剂2LN3虽然2次调查结果显示防效均超过井冈霉素,但是单独使用生防菌剂的药效持续时间短,同时发现生防菌株对水稻生产具有促生长作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及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应用方式的研究[J].陈立华,沈珊珊,邵孝侯,常婷婷,缪其松,谈俊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12)

[2]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筛选及防病促生研究[J].何胥,王光,施洁君,张丽娜.安徽农业科学.2015(33)

论文作者:庄从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论文_庄从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