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分析

张 宁, 盛 武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 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等知识图谱,分析国内智慧城市研究历程、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态势。结果表明:智慧城市研究年发文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研究人员基数较大,但作者间的合作强度较弱,缺乏跨学科、跨院校的作者合作关系;研究力量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研究机构间合作强度较弱,且研究机构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研究热点主要有“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智慧治理”和“支持向量机”是该领域研究前沿。

关键词: 智慧城市;知识图谱;可视化;智慧治理;CiteSpace

随着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大、中、小型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术界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颜姜慧、刘金平基于自组织系统从智慧细胞、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智慧城市评价体系[1];王见芳、赵萌等基于RSM和SMAA模型构建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京津冀地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2];陈莉、张海侠借助熵权-云模型构建了国内绿色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并得出该评价体系优于SVM评价体系的结论[3];陈伟清、史丽娜等利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作了综合评价[4];张中青扬、邹凯等在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Ward聚类决策树模型对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重点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5]

综观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城市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成果虽丰硕,研究方法呈多元化,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从研究内容来看,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智慧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定量评价等方面,尚未有学者对整个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作系统梳理,运用计量学方法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的综述性文献更是屈指可数。了解国内学术界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不仅可以丰富国内相关研究,提高智慧城市研究水平,而且可以整体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情况,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方向。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科学计量学方法,不仅可以从海量资源中获取、融合新知识,而且可直观展现某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现状和研究态势[6]。基于此,笔者借助CiteSpace知识计量工具构建智慧城市知识图谱,对收录在中国知网中的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从研究作者、研究团队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整体研究脉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为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借鉴。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不仅收录内容全面,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连续动态更新功能的数据库[7]。因此,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以“智慧城市”为检索主题,按照来源类别选择核心、CSSCI及CSCD,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1160篇文献,剔除新闻、报道、作者或刊名不健全、与研究主题不相符的文章,经筛选整理,最终得到673篇有效文献。具体检索情况及处理结果参见表1。

表1 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作为目前最流行、影响力最大的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之一,融合了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抓取蕴含在海量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内容,将某一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相关信息以可视化知识图谱方式呈现出来,已成为学术界分析相关研究领域研究主线,把握研究热点、研究前沿,洞悉未来研究趋势的重要手段。笔者借助CiteSpace软件,利用作者合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等功能,绘制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分布知识图谱,对学术界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整体分析评价。

二、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可以客观反映某研究领域的整体发展态势。图1为国内学术界智慧城市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从图1中可明显看出,国内智慧城市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开始于2010年,2013年掀起了智慧城市研究热潮,且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时间上看,关于智慧城市的相关文献发文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2年是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研究的拓荒期,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但增长趋势比较明显;2012—2014年是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期,该阶段文献数量快速增长,说明智慧城市在国内学术界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2014年至今智慧城市研究相对较成熟,开始步入瓶颈期,该阶段文献研究保持平稳发展,没有出现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

结论二:研究内容方面,“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云计算”“数字城市”等是国内学术界在以智慧城市为主题进行研究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和热点问题。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的不断完善,“智慧治理”“支持向量机”已成为该领域最新研究前沿。

图1 年度发文量分布情况

(二)发文作者分析

结论一,国内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文献数量和质量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目前该领域文献研究量趋于平稳,处于研究的瓶颈期。研究主体方面,从事智慧城市研究的人员基数较大,作者间的合作频次相对较多,合作关系较为明显,但大多数合作都是以“学缘”关系为主导,跨地区、跨院校的研究作者间的合作比较罕见;研究机构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没有形成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且机构间的整体合作强度较弱,缺乏跨类型、跨区域的机构合作;发文机构地域分布方面,大多数机构都位于华中、华东、华北地区,而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研究机构较少,说明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群体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现象。

突出云南特色,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是云南省沿金综改的一大亮点。截至6月末,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境外82个国家和地区,得益于相对稳定的边贸结算,在边境八省中位居第三位,在全国位居第十五位,人民币在全省本外币跨境收支中的占比36.34%,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人民币继续保持我省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涉外交易货币和对东盟的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三)发文机构分析

风向风速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转动的频率过高,并且经常需要面临大风天气,因此很有可能在轴承部位产生过量的磨损。如果轴承部位由于摩擦过大产生损坏,就会导致转动不再具有灵活性。风向风速传感器的使用,如果在一个方向上长时间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由于轴承部件老化导致的传感器故障。由于风向风速传感器设置的位置较高,因此很难发现这一问题,需要值班人员勤加检查。并且能够适时进行各项信息的资料对比,保证了解到真实的风向以及风速。针对风向风速传感器的故障,主要的姐姐措施是进行风杯组件的检查,针对松脱的现象进行加固或者更换。并且注意针对老化和锈蚀的部位进行润滑,和定期的清洁处理。[1]

(四)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反映某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的重要标志。[8]选取CiteSpace的关键词(keywords)节点,得到智慧城市研究关键词分布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看出,2010—2018年间研究热度比较高(出现频次大于等于20)的关键词主要有“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云计算”“数字城市”等。分析研究热度较高的关键词可发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是推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此外,从关键词整体分布情况来看,随着智慧城市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术界在“智慧地球”“智慧图书馆”“智慧社区”“智慧档案馆”“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新兴领域研究的逐步展开,必将推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向着更加科学、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图2 智慧城市研究关键词分布知识图谱

(五)研究前沿分析

笔者以CiteSpace软件为平台支撑,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对收录在CNKI中的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大致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以及存在的不足,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表2 智慧城市研究突现词分布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突现词可反映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9] 选取CiteSpace的“Burstness”功能,可得到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的突现词分布情况,表2为突现强度排名前12位的关键词突现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国内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一直处于变化状态,不同时期有不同研究重点。从突现强度来看,“数字城市”的突现强度最高,在2012—2014年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从突现时间来看,相比于其他关键词,“物联网” “城市发展”“绿色智慧城市”突现时间较早,在2010年就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此外,从表中还可明显看出,“智慧治理”和“支持向量机”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在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话题,说明在研究智慧城市过程中,相关学者已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机器学习等新型技术紧密结合。

选择CiteSpace软件的作者(author)节点类型,对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的高产作者及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可找出该领域的核心科研主体。分析2010—2018年间智慧城市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的研究人员分布及合作情况,发现关于智慧城市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是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甄峰,发文量为13篇;其次是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的徐静,发文量为10篇,这些作者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从作者合作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智慧城市研究的人员基数较大,且已有较多作者产生了明显的合作关系,但从作者所属单位及部门来看,大多数研究学者间的合作都源于“学缘”关系,多以同一单位、同一团队、师生之间的合作为主,而跨地区、跨院校间的以“地缘”关系为主导的学术交流合作较罕见。

在CiteSpace中选取机构(institution)节点类型,分析智慧城市发文机构分布及合作情况,从机构发文量来看,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城市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文量为18篇;其次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文量为14篇;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发文量也相对较高,均为9篇,说明这些机构已成为目前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的代表性机构,是推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从机构类型来看,研究机构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尚未形成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从机构合作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多以同一地区、同类院校、同类学科为主,虽然出现了个别跨地域机构间的合作(如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间的合作、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与江西国新咨询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但合作强度弱、机构发文量少,对整个研究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弱。从机构合作强度来看,目前国内智慧城市研究机构间的整体合作强度较弱。从研究机构地域分布来看,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大多位于华中、华东、华北地区,位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机构数较少,说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研究机构在地域分布上较为集中,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

图9 为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水和油润滑条件下C/C试样表面的示意图.由于C/C复合材料是疏水亲油材料,其内部孔隙中水的体积分数较小,摩擦面间形成的水膜稀薄,在摩擦过程中只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随着摩擦的进行,摩擦表面的水减少,剥落的磨屑开始积聚,因此水润滑条件下摩擦表面的磨屑呈堆积状.在油润滑条件下,C/C试样内部孔隙中渗入油的体积分数较大,形成的油膜铺展在试样表面,有效隔离了试样与对磨销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摩擦系数及磨损率;同时,油膜对磨屑起分散作用,因此C/C试样表面未形成完整的磨屑膜,只能看到碳纤维清晰的轮廓.

(二)启示

智慧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学术界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启示:

启示一:在发文量方面,要克服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相关学者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为建设智慧城市提出更科学精准的发展战略。在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方面,要加强不同院校、不同地域间研究学者及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提高各机构间的合作强度;此外,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要加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以此促进国内智慧城市研究机构在地域上的均衡分布。

启示二: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上,要在结合目前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断扩展研究领域,形成跨学科、多分支的智慧城市研究体系。同时,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在丰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因地制宜地将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以此推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27年过去,潘叔依旧像当年一样喜欢独自驾驶自己的老伙伴在周末的京郊骑马、钓鱼。对于潘叔来说,功能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是这么多年来沃尔沃给予自己最大的感受。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精髓并非是浮华的异域风情装饰,而是在冰冷的钢铁与技术中体现温暖的人文关怀,提供幸福感。出于对老伙伴的一份尊重,27年中,潘叔从没有动过一丝出售740 Wagon的念头,而27年来对爱车极为爱惜的潘叔也只获准过自己的弟弟驾驶爱车。

[参 考 文 献]

[1] 颜姜慧,刘金平.基于自组织系统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框架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8(1):121-128.

[2] 王见芳,赵萌,高美,等.基于RSM和SMAA的中国智慧城市惠民评价:以京津冀为例[J].技术经济,2018,37(3):115-121.

[3] 陈莉,张海侠.基于熵权-云模型的我国绿色智慧城市评价[J].系统仿真学报,2019(1):136-144.

[4] 陈伟清,史丽娜,吕冬妮,等.基于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6):59-64.

[5] 张中青扬,邹凯,向尚,等.智慧城市建设能力评估模型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73-76,96.

[6] 韩先培.面向知识图谱构建的信息抽取技术[EB/OL].(2015-07-08)http://www.iscas.ac.cn/xshd2016/xsbg 2016/201507/t20150708_4386759.html.

[7] 孙威,毛凌潇.基于CiteSpace方法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演化[J].地理学报,2018,73(12):2378-2391.

[8] 张璇,苏楠,杨红岗,等.2000—2011年国际电子政务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2,31(12):51-57.

[9] 谭章禄,单斐,陈孝慈.国内煤矿安全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37(6):837-843.

The Status of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ities in China Based on CateSpace

Zhang Ning, Sheng W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China )

Abstract :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intelligent cities in CNKI, the CiteSpace software is used to construct knowledge maps of authors, publishing organizations and research hotspots, and the research history,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 of intelligent cities in China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volume of research papers on intelligent citi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number of researchers is large, but cooperation among author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university cooperation among authors; the main research force i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their cooperation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forces is not balanced; the main research hotspots include “intelligence city” , “big data”,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city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governance”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etc.

Key Words : intelligent city; knowledge map; visualization; intelligent governance; 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970( 2019) 09-0019-04

收稿日期: 2019-03-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1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08085MG212);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6A20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6D20)

作者简介 :张宁(1992—),女,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盛武(1969—),男,安徽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理与规划。

[责任编辑 湛贵成]

标签:;  ;  ;  ;  ;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